安全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526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工业生产中,如热镀锌炉、黑色金属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炼 炉、热处理炉及其它各种加热炉会排出大量的热量,不但至使生产环境常年 高温,工人工作环境恶劣,而且,还造成大量的热能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充分回收排放的热量,进行生产、生活再 利用的安全余热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容器和采热管组成,采热管连接在容器的下方,所述 采热管的上端与容器连通,所述容器上连接输出管和输入管。
使用时,在容器内和采热管内充以导热介质,如水或无机液体或气体, 将本实用新型的采热管置于排热环境中,当排热环境的温度高于采热管内介 质温度时,由于热交换,采热管内介质得到升温,经对流、传导,及热向上 的原理,使容器内的介质得以升温,即实现了热量存储。这种热利用系统安 全性高,可使工业化生产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且,利于改善工人工作 环境。
为了防止高温产生的高压,本实用新型还可在输出管上设置安全阀。通 过安全阀及时、自动地减压、调压。
同理,也可在输入管上设置安全阀。
另,本实用新型所述采热管形状为直形或u形或螺旋形或s形。 所述采热管也可以为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各种管形串或并联组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主要由容器1和五根采热管2组成,每根采热管2的上端 分别密封连接在容器1的下方,且各采热管2的上端与容器1分别连通。容 器1上连接输出管3和输入管4。在输出管3上设置安全阀5,还可在输入管 4上设置安全阀6。
图1为由五根直形管并联组成的采热管。图2为由两根U形管并联组成 的采热管。图3的采热管为S形。图4的采热管为螺旋形。
权利要求1、安全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容器和采热管组成,采热管连接在容器的下方,所述采热管的上端与容器连通,容器上连接输出管和输入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输出管上设置安全阀。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输入管上设置 安全阀。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热管形状 为直形或U形或螺旋形或S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热管至少 两根。
专利摘要安全余热利用系统,涉及热利用技术领域。主要由容器和采热管组成,采热管连接在容器的下方,所述采热管的上端与容器连通,所述容器上连接输出管和输入管。使用时,在容器内和采热管内充以导热介质,如水或无机液体或气体,将本实用新型的采热管置于排热环境中,当排热环境的温度高于采热管内介质温度时,由于热交换,采热管内介质得到升温,经对流、传导,及热向上的原理,使容器内的介质得以升温,即实现了热量存储。这种热利用系统安全性高,可使工业化生产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且,利于改善工人工作环境。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1062923SQ200720038878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5日
发明者徐有岩 申请人:徐有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