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470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放置 进气/排气过程中的气流损失来允许进气/排气效率的增强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用作建筑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当将室内空气排放到室 外并将室外空气吸入室内以便使建筑物通风时,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能够通过允许 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而减少热损失。一般而言,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元件和用于吸入并排放室内 空气和室外空气的鼓风机,并允许通过全热交换元件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 换,而没有使气流混合。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可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内侧入口和外侧 入口以及内侧出口和外侧出口,由此使得室外空气被吸入室内,同时使室内空气被排放 到室外。在根据相关技术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中,室外空气被吸入室内所通过的 路径和室内空气被排放到室外所通过的路径被形成为相互交叉,而且在用于热交换的交 叉区域包括层压和固定式热交换元件。因为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的性能根据进气/排气能力来确定,所以已经接 连地开始了关于提高进气/排气能力的研究。而且,在通过使用其中室外空气被吸入室内并随后再次排放到室外的诸如用于 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的装置引入空气和排放空气的情形中,通常安装了分离的进气管和 分离的排气管。因此,为了安装分离的进气管和分离的排气管,需要在墙中设置多个管 通路,例如墙中的通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允许提高进气效率的内部结构的用于全热交换的 通风装置。本发明的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通过整合进气管和排气管而形成的进气/排气 管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 括主体外壳,其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内侧入口、内侧出口、外侧入口和外侧出口;第一 鼓风机,其设置在形成在主体外壳内的内侧入口和外侧出口之间的第一气流路径中;第二鼓风机,其设置在形成在主体外壳内的外侧入口和内侧出口之间的第二气流路径中; 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其设置成允许第一气流路径通过其的一个区域,并允许第二气流 路径通过其的另一区域;第一覆盖件,其的一侧连接到第一鼓风机的进气部分,并且其 的尺寸使得根据第一气流路径中流动的空气的方向变窄;以及过滤箱,其的一侧具有与 第一覆盖件的另一侧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并且根据在第一气流路径中流动的空气的方 向变宽。该通风装置还可包括安装在过滤箱的另一侧中的预过滤器。第一覆盖件和过滤箱可设置成其间具有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可具有扁平盘形状。第一覆盖件的另一侧的与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接触的部分可具有半圆形形状。内侧入口可指向主体外壳的一侧,而内侧出口指向与主体外壳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该通风装置还可包括第二覆盖件,第二覆盖件设置在第二鼓风机的排气部分和 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之间,并防止在第二气流路径中流动的空气的泄漏。该通风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覆盖件内的至少三个净化过滤器。该通风装置还可包括包围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的外围区域的防护部分。该通风装置还可包括进气/排气管,进气/排气管包括具有连接到外侧入口的第 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进气管以及具有连接到外侧出口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排气管, 其中通过组合进气管的第一单元和排气管的第一单元形成组合部分,而通过从组合部分 分开进气管的第二单元和排气管的第二单元形成分开部分。组合部分可具有柱状形状。组合部分可使进气管的第一单元和排气管的第一单元组合成具有截面为阴阳的 形状。分开部分可使进气管的第二单元和排气管的第二单元指向不同方向。该通风装置还可包括覆盖分开部分的盖子部分;其中盖子部分的与进气管的第 二单元和排气管的第二单元相对应的部分具有允许进气和排气的网。进气管和排气管可由聚氯乙烯(PVC)形成。进气管的第一单元和排气管的第一单元可用粘合剂结合。该通风装置还可包括适配器部分,该适配器部分包括将进气管的第一单元的端 部连接到外侧入口的进气部分和将排气管的第一单元的端部连接到外侧出口的排气部 分。


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 面、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的分解透视 图;图2A至图2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 中使用的第一覆盖件、过滤箱和第二覆盖件;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的分解 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进气/排气管的透视图;图5A示意性示出与进气/排气管组合的适配器部分,而图5B示意性示出图5A 的适配器部分的内部结构;以及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盖子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的构造的分解 透视图。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100 (在下文, 也称为“全热交换通风装置”)包括主体外壳110、第一鼓风机121、第二鼓风机122、 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第一覆盖件140、过滤箱150和预过滤器153。主体外壳110中可形成有内侧入口 111、内侧出口 112、外侧入口 113和外侧出 口 114。全热交换通风装置100可通过内侧入口 111吸入室内空气并通过外侧出口 114将 吸入的空气排放到室外。同样,全热交换通风装置100可通过外侧入口 113吸入室外空 气并通过内侧出口 112将吸入的空气排放到室内。在本实施例中,主体外壳110可被分成上主体外壳IlOa和下主体外壳110b。上 主体外壳IlOa设置在室内方向,而下主体外壳IlOb设置在室外方向。内侧入口 111和 内侧出口 112可形成在上主体外壳IlOa中,而外侧入口 113和外侧出口 114可形成在下 主体外壳IlOb中。根据该实施例,内侧入口 111可朝向主体外壳110的一侧形成,而内侧出口 112 可朝向主体外壳110的另一侧形成。主体外壳110的一侧和另一侧可彼此相对。当内侧 入口 111和内侧出口 112彼此相对时,可防止通过外侧入口 113和内侧出口 112吸入的室 外新鲜空气被立即通过内侧入口 111和外侧出口 114排放。主体外壳110中可形成有第一气流路径和第二气流路径。第一气流路径可形成 在内侧入口 111和外侧出口 114之间,而第二气流路径可形成在外侧入口 113和内侧出口 112之间。第一鼓风机121和第二鼓风机122可分别设置在形成在内侧入口 111和外侧出 口 114之间的第一气流路径以及形成在外侧入口 113和内侧出口 112之间的第二气流路径 中。根据该实施例,第一鼓风机121可通过内侧入口 111和第一气流路径吸入室内空气, 并通过外侧出口 114排放吸入的空气。第二鼓风机122可通过外侧入口 113吸入室外空 气,并通过第二气流路径和内侧出口 112排放吸入的空气。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设置成允许第一气流路径通过其的一个区域并允许第 二气流路径通过其的另一区域。在该实施例中,盘形状的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垂直 于空气在第一气流路径和第二气流路径中流动的方向设置。可以允许通过内侧入口 111 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的一个区域,而且可以允许通过外侧入口 113吸入的室外空气通过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的另一区域。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可通过其旋转运动保持通过内侧入口 111吸入的室内空气中所包含的感热和潜热,并将 所保持的感热和潜热传递到通过外侧入口 113吸入的室外空气。因为室内空气中所包含 的感热和潜热通过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传递给了从室外吸入的空气,所以从内侧出 口 112排放的空气可具有较接近室内空气而不是室外空气的感热和潜热的感热和潜热。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可具有扁平盘形状。可以允许吸入的 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元件1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这里,当盘形旋转式全 热交换元件130围绕其中心轴线旋转时,通过盘形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的室内空气 的感热和潜热可传递给通过其的室外空气。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可形成为具有多个 层。通过另外地包括由黄土成分、竹纤维、炭等形成的多个层,可相对于通过旋转式全 热交换元件130的空气提高其的抗菌和防臭功能。第一覆盖件140可连接到第一鼓风机121,并构成第一气流路径的一部分。在该 实施例中,第一覆盖件140可具有连接到第一鼓风机121的进气部分的一侧141和具有开 口的另一侧142。第一覆盖件140的尺寸可以使得其根据第一气流路径中的气流方向变 窄。也就是说,该尺寸可使得第一覆盖件140的另一侧142被形成为比一侧141宽。如 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当第一覆盖件140的尺寸使得其根据气流方向逐渐变窄时,可相对 于在第一气流路径中流动的室内空气提高进气效率。过滤箱150可连接到第一覆盖件140,并构成第一气流路径的一部分。在该实施 例中,过滤箱150可具有面向第一覆盖件140的另一侧142的一侧151和具有开口的另一 侧152。过滤箱150的一侧151可具有与第一覆盖件140的另一侧142的尺寸对应的尺 寸,并接触第一覆盖件140的另一侧142,从而形成单个气流路径。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可设置在过滤箱150的一侧151和第一 覆盖件140的另一侧142之间。第一覆盖件140的另一侧142和过滤箱150的一侧151 的与盘形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接触的部分可具有半圆形形状。第一覆盖件140的另 一侧142和过滤箱150的一侧151的具有半圆形形状的部分可覆盖盘形旋转式全热交换元 件130的一部分。如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当过滤箱150的一侧151和第一覆盖件140 的另一侧142成形为与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的形状一致时,可减少由过滤箱150和第 一覆盖件140形成的第一气流路径中流动的室内空气的泄漏。预过滤器153可安装在过滤箱150的敞开的另一侧152中。预过滤器153过滤 通过内侧入口 111吸入的室内空气,从而去除室内空气中包含的外来物质。预过滤器153 可防止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受到室内空气中包含的外来物质的污染。根据该实施例的全热交换通风装置100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鼓风机122和旋转式 全热交换元件130之间的第二覆盖件160。第二覆盖件160可防止在外侧入口 113和内侧 出口 112之间形成的第二气流路径中的空气的泄漏。第二覆盖件160可具有一侧161和 另一侧162,一侧161具有开口并连接到第二鼓风机122的排气部分,而另一侧162接触 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第二覆盖件160的另一侧162的与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接 触的部分可具有半圆形形状。第二覆盖件160的另一侧162的具有半圆形形状的部分可 覆盖盘形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的一部分,从而减少由第二覆盖件160形成的第二气流 路径中流动的室内空气的泄漏。根据该实施例的全热交换通风装置100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覆盖件160内的至少三个净化过滤器170。净化过滤器170过滤通过第二鼓风机122从室外吸入的空气。至少 三个净化过滤器170可包括已知的过滤器成分,例如纳米镀银层、炭成分、竹成分等。根据该实施例的全热交换通风装置100还可包括包围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130的 外围区域的防护部分180。防护部分180可防止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在旋转式全热交换元 件130中的全热交换过程中的混合和污染。在该实施例中,防护部分180可具有双重结 构。图2(a)至图2(c)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 装置的第一覆盖件、过滤箱和第二覆盖件。参考图2(a),第一覆盖件240可通过形成在主体外壳的内侧入口和外侧出口之 间而构成将室内空气排到室外的第一气流路径的一部分。第一覆盖件240可具有连接到 第一鼓风机221的进气部分的一侧和具有开口的另一侧。第一覆盖件240的尺寸可以使 得其根据第一气流路径中的气流方向变窄。也就是说,该尺寸可使得第一覆盖件240的 另一侧形成为比一侧宽。如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当第一覆盖件240的尺寸使得其根据气 流方向逐渐变窄时,可相对于在第一气流路径中流动的室内空气提高进气效率。参考图2(b),过滤箱250可构成第一气流路径的连接到第一覆盖件240的一部 分。在该实施例中,过滤箱250可具有与第一覆盖件240的另一侧相对的一侧和具有开 口的另一侧。过滤箱250的一侧可具有与第一覆盖件240的另一侧的尺寸对应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可设置在过滤箱250的一侧和第一覆盖件 240的另一侧之间。在此情形,第一覆盖件240的另一侧和过滤箱250的一侧可具有与盘 形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的形状相对应的部分。如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当过滤箱250的 一侧和第一覆盖件240的另一侧成形为与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的形状一致时,可减少由 过滤箱250和第一覆盖件240形成的第一气流路径中流动的室内空气的泄漏。参考图2(c),第二覆盖件260可构成吸入室外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传输到室内 的第二气流路径的一部分。第二覆盖件260的一侧可具有开口并连接到吸入室外空气的 第二鼓风机(未示出)的排气部分。第二覆盖件260的另一侧可接触旋转式全热交换元 件(未示出)。第二覆盖件260可防止第二气流路径中的空气泄漏。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的构造。 参考图3,与图1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100相比,根据该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 通风装置100’还可包括进气/排气管101。因为除了进气/排气管101之外的元件与前 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元件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而是,将参考图4详 细描述进气/排气管101。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进气/排气管的透视图。如图4中所 示,进气/排气管101包括进气管102和排气管103。进气管102包括第一单元102a和 第二单元102b,而排气管103也包括第一单元103a和第二单元103b。进气管102的第 一单元102a和排气管103的第一单元103a组合,从而形成组合部分。进气管102的第 二单元102b和排气管103的第二单元103b从组合部分分开,从而形成分开部分。具体 地,当从组合部分分开时,分开部分的每个单元从组合部分弯曲。当安装进气/排气管101时,组合部分大部分位于墙中的通孔内,而分开部分位 于室外。为此,定位组合部分只需要单个通孔穿透,因此与进气管和排气管分开安装的
8情形相比,可减少所需的通孔穿透数量以及所需的安装时间。同时,组合部分可具有柱状形状。在此情形,因为组合部分可具有与其中安装 进气/排气管的墙的通孔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所以可减小通孔尺寸,并且还可减小通孔 和组合部分之间的空间。而且,如图4中所示,可通过组合进气管102的第一单元102a和排气管103的第 一单元103a以具有截面为阴阳的形状来形成组合部分。在具有截面为阴阳的形状的情形 中,可使相同尺寸的单元中的气流阻力(流体阻力)最小,因此可增加气流量。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此。进气管102的第一单元102a和排气管103的第一单元103a可被组合 而具有各种截面形状。分开部分可按这样的方式形成,即进气管102的第二单元102b和排气管103的 第二单元103b可指向不同的方向。如果进气管102和排气管103被设置在户外以指向不 同的方向,则吸入进气管102内的空气和从排气管103排出的空气可分离地分开,并防止 混合。图4示出进气管102的第二单元102b和排气管103的第二单元103b指向相反的方 向,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它们指向不同的方向,则被认为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同时,进气管102和排气管103可由聚氯乙烯(PVC)形成。PVC具有良好的可 延展性性能,因此其可有利于较容易地制造进气/排气管10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进气管102和排气管103可由提供良好韧性的金属,例如铜形成。并且,进气管102和排气管103可被分开制造,并且随后用粘合剂结合形成组合 部分。可选地,进气/排气管可一体地制造。参考图5,根据该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100’还可包括适配器部分 105。图5 (a)示意性示出了与进气/排气管101组合的适配器部分105,而图5(b)示意 性示出了适配器部分105的内部结构。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适配器部分105可 包括进气部分106和排气部分107,进气部分106连接到进气管102的第一单元102a的端 部并允许从进气管102吸入空气,而排气部分107连接到排气管103的第一单元103a的 端部并允许空气排放到排气管103内。适配器部分105可允许进气/排气管101连接到 另外的装置,从而增加其应用的可能性。进气部分106可包括下述元件(在图5B中显示为“A” ),该元件连接到进气 /排气管101中的进气管102的第一单元102a,由此进气部分106与进气管102的第一 单元102a —起形成室外空气被吸入设置在室内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内所通过的路 径。同样,排气部分107可包括下述元件(在图5B中显示为“B”),该元件连接到进 气/排气管101中的排气管103的第一单元103a,由此排气部分107与排气管103的第一 单元103a —起形成吸入空气被从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排放到室外所通过的路径。图5A和图5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适配器部分的用 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通风装置可连接到分离的进气 管和分离的排气管中的每一个,且因此可分离地吸入或排放空气。同时,尽管图3中没有示出,但是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100’还可包括覆盖 进气/排气管101的分开部分的盖子部分。当安装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100’时, 盖子部分覆盖进气/排气管101的可暴露于户外的分开部分,从而使得该单元体面并保护 进气/排气管101。
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盖子部分的透视图。如图6中 所示,盖子部分104覆盖由进气管102的第二单元102b和排气管103的第二单元103b形 成的分开部分。在盖子部分104中,与进气管102的第二单元102b和排气管103的第二 单元103b相对应的部分可具有允许进气和排气的网或格栅。因为设置在户外的分开部分 由盖子部分104覆盖,所以可实现体面的外观并可防止室外空气中包括的外来物质通过 进气管102被吸入。在图6的放大视图中,仅示出了盖子部分104的与进气管102的第二单元102b 相对应的有网或格栅的一部分。但是,盖子部分104的在相反方向与排气管103的第二 单元103b相对应的其他部分也具有遮板。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通过改变其 内部结构允许进气/排气效率的提高。而且,当安装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减少 穿孔的数量。尽管已经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很明显,可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其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内侧入口、内侧出口、外侧入口和外侧出口;第一鼓风机,其设置在形成在所述主体外壳内的所述内侧入口和所述外侧出口之间 的第一气流路径中;第二鼓风机,其设置在形成在所述主体外壳内的所述外侧入口和所述内侧出口之间 的第二气流路径中;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其设置成允许所述第一气流路径通过该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 的一个区域,并允许所述第二气流路径通过该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的另一区域;第一覆盖件,其一侧连接到所述第一鼓风机的进气部分,并且其尺寸根据所述第一 气流路径中流动的空气的方向变窄;以及过滤箱,其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覆盖件的另一侧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并且该尺寸 根据在所述第一气流路径中流动的空气的方向变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过滤箱的另一侧中的预过滤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覆盖件和所述过滤箱设置成其间具 有所述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具有扁平盘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覆盖件的另一侧的与所述旋转式全 热交换元件相接触的部分具有半圆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内侧入口指向所述主体外壳的一侧,而 所述内侧出口指向与所述主体外壳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覆盖件,所述第二覆盖件设置在所述 第二鼓风机的排气部分和所述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之间,并防止在所述第二气流路径中 流动的空气泄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覆盖件内的至少三个净化过滤器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包围所述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的外围区域 的防护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进气/排气管,所述进气/排气管包括 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连接到所述外侧入口的第一单元以及第二单元,所述 排气管具有连接到所述外侧出口的第一单元以及第二单元,其中通过组合所述进气管的第一单元和所述排气管的第一单元形成组合部分,而通 过从组合部分分开所述进气管的第二单元和所述排气管的第二单元形成分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组合部分具有柱状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组合部分使所述进气管的第一单元和 所述排气管的第一单元组合为具有截面为阴阳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分开部分使所述进气管的第二单元和 所述排气管的第二单元指向不同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覆盖所述分开部分的盖子部分;其中所述盖子部分的与所述进气管的第二单元相对应的部分和与所述排气管的第二 单元相对应的部分具有允许进气和排气的网或格栅。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由聚氯乙烯 (PVC)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进气管的第一单元和所述排气管的第 一单元用粘合剂结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适配器部分,所述适配器部分包括进气 部分和排气部分,所述进气部分将所述进气管的第一单元的端部连接到外侧入口,所述 排气部分将所述排气管的第一单元的端部连接到外侧出口。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全热交换的通风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其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内侧入口、内侧出口、外侧入口和外侧出口;第一鼓风机,其设置在形成在内侧入口和外侧出口之间的第一气流路径中;第二鼓风机,其设置在形成在外侧入口和内侧出口之间的第二气流路径中;旋转式全热交换元件,其设置成允许第一气流路径通过其的一个区域,并允许第二气流路径通过其的另一区域;第一覆盖件,其的一侧连接到第一鼓风机的进气部分,并且其的尺寸使得根据第一气流路径中流动的空气的方向变窄;以及过滤箱,其的一侧具有与第一覆盖件的另一侧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并且根据在第一气流路径中流动的空气的方向变宽。
文档编号F24F13/30GK102022815SQ20091026222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6日
发明者金熙植 申请人:舍帕Cnc株式会社, 金熙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