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726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空调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风道结构,其包括风道部件,风道部件包括二安装板及连接于二安装板之间的蜗壳件和蜗舌,还包括相对两端固定连接于二安装板上且位于气流通道的气流出口处的分流件、相对两端转动连接于二安装板上的导流件和贯流风轮、驱动贯流风轮的第一电机及驱动导流件转动的第二电机,导流件在气流流向上位于分流件的后方,第二电机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及电机盖,第一电机设置于电机安装座内,电机盖与电机安装座配合并将第一电机围设于内。于风道部件上整合了分流件、导流件、贯流风轮及二电机,实现于气流通道的出口处的分流及导流,进而达到紊流及送风舒适的效果。
【专利说明】空调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落地式空调中,大多数是采用离心风机及蜗壳结构,并将离心风机及蜗壳结构设置在空调的底部,气流通过离心风机送到上方的倾斜设置的热交换器处,然后经过热交换器的换热后,由空调的出风口排出至室内,实现制冷及制热的功能。
[0003]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将离心风轮替换为贯流风轮的空调器室内机。而贯流风轮在空调室内机的应用正处于上升期,贯流风轮在空调机壳内的风道设计还处于设计阶段,因此,提供一种适应于贯流风轮的风道迫在眉睫,而风道与贯流风轮的结合通常是将贯流风轮设计于风道中,并于风道中设计进风口与出风口,而往往该风道仅有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只能在空调机壳的前面出风或仅在空调机壳的一侧出风,此种单纯的出风并不能满足用户对送风舒适性的需求,另外,气流在贯流风轮的推动下,再结合风道壁的作用,使气流由风道的出风口处排出,而排出的气流在导风壁的导引下直接排出,使用户感受到强劲的气流并感到不适,总之,此种风道及贯流风轮的配合使用户的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风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道及贯流风轮的配合使用户感到不舒适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风道结构,其包括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包括相对的两个安装板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蜗壳件和蜗舌,所述蜗壳件与所述蜗舌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具有气流入口及气流出口,所述空调风道结构还包括相对两端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该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处的分流件、相对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上的导流件、相对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入口处的贯流风轮、驱动所述贯流风轮的第一电机及驱动所述导流件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导流件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分流件的后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其中一所述安装板上,且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及电机盖,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座内,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安装座配合并将所述第一电机围设于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风道部件包括两个所述蜗舌,该两个所述蜗舌分别为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所述第一蜗舌和所述第二蜗舌位于所述蜗壳件相对两侧,所述贯流风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所述第一电机为两个,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贯流风轮和所述第二贯流风轮;所述电机安装座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安装座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盖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盖连接成一体,并同时盖设两个所述电机安装座。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电机盖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电机盖盖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上,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缺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包括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之间且形成安装所述导流件的凹陷空间的凹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呈外扩状排布,所述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板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内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的相对两端部均设置有枢接柱,所述导流件的枢接柱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导流件的其中一端部的所述枢接柱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于其横截面上具有尖端部及与所述尖端部相对的厚端部,所述尖端部相对于所述厚端部更伸入至所述气流通道内部,所述导流件的所述厚端部靠近所述分流件的所述凹板的凹陷空间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将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分成两股气流,所述导流件转动改变该两股气流的流量,所述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面及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导流面均由所述蜗壳件凹向所述蜗舌。
[0013]进一步地,所述蜗壳件包括位于其前部的第一导流部及位于其后部的第二导流部,所述空调风道结构还包括卡扣盖于或直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后部的后盖件,所述后盖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蜗壳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后盖件由其前部至后部的方向呈渐缩状。
[0014]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风道结构于风道部件上整合了分流件、导流件及贯流风轮,并将驱动导流件的第二电机及驱动贯流风轮的第一电机也整合于风道部件上,不仅实现于气流通道的出口处的分流及导流,进而达到紊流及送风舒适的效果,而且也实现了将各个零件整合在同一风道部件上,使该空调风道结构应用于空调中时,结构更加紧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2是图1的空调器中的空调风道结构的立体组装图。
[0017]图3是图2的空调风道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
[0018]图4是图3的空调风道结构的正视图。
[0019]图5是图4的空调风道结构沿线A-A的剖视图。
[0020]图6示出了图3的空调风道结构的第一电机及风道部件安装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8是图1的空调器的分流件的立体图。
[0023]图9是图1的空调器的导流件的立体图。
[0024]图10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及后盖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12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空调风道结构中的后盖件的立体图。
[0027]图13示出了图12的后盖件与风道部件结合后的正视图。
[0028]图14是图13的后盖件与风道部件结合后的沿线B-B的剖视图。
[0029]图15示出了图12的风道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结构应用于在空调器100内部,具体地,该空调器100包括前面板11、背板12、换热器13及空调风道结构,空调风道结构包括风道部件10。所述风道部件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及连接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蜗壳件20和蜗舌46。
[0032]为了描述方便,两个安装板分别为第一安装板18和第二安装板19。所述蜗壳件20与所述蜗舌46之间形成气流通道47,该气流通道47具有气流入口 48及气流出口 49。所述空调风道结构还包括相对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8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9上且位于该气流通道47的所述气流出口 49处的分流件15、相对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8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9上的导流件14、相对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8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9上且位于所述气流通道47的所述气流入口 48处的贯流风轮16、驱动所述贯流风轮16的第一电机17及驱动所述导流件14转动的第二电机116,所述导流件14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分流件15的后方。
[0033]所述第二电机116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8上,所述第一安装板18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117及电机盖118。所述第一电机17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座117内,所述电机盖118与所述电机安装座117配合并将所述第一电机17围设于内。
[003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116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8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机116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板19上。因此,可以说,第二电机116安装于两个安装板之一。
[0035]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风道结构于风道部件10上整合了分流件15、导流件14及贯流风轮16,并将驱动导流件14的第二电机116及驱动贯流风轮16的第一电机17也整合于风道部件10上,不仅实现于气流通道的出口处的分流及导流,进而达到紊流及送风舒适的效果,而且也实现了将各个零件整合在同一风道部件10上,使该空调风道结构应用于空调中时,结构更加紧凑。
[0036]所述蜗壳件20的长度方向、所述蜗舌的长度方向、所述导流件14的长度方向、所述分流件15的长度方向及所述贯流风轮16的长度方向均平行。
[0037]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风道部件10包括两个所述蜗舌46,该两个所述蜗舌46分别为第一蜗舌21和第二蜗舌22,所述第一蜗舌21和所述第二蜗舌22位于所述蜗壳件20相对两侧,所述贯流风轮16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贯流风轮90和第二贯流风轮91 ;所述第一电机17为两个,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贯流风轮90和所述第二贯流风轮91 ;所述电机安装座117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安装座117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盖118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盖118连接成一体,并同时盖设两个所述电机安装座117。两个电机盖118连接成一体,一次操作即可将电机安装座117与电机盖118来配合安装第一电机17。
[0038]请同时参阅图6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安装座117上设置有定位柱120,所述电机盖118上开设有缺口 119,所述电机盖118盖于所述电机安装座117上,所述定位柱120穿过所述缺口 119。在电机盖118与电机安装座117安装时,通过电机安装座117上的定位柱120与电机盖118上的缺口 119的对位,可快速有效地将电机盖118与电机安装座117配合在一起,也起到防止电机盖118装反的效果。
[0039]所述电机安装座117侧向开设有开口 121,以方便第一电机17侧向嵌入电机安装座117内。这里所说的“侧向”是指垂直于风道部件10的长度方向。电机盖118与电机安装座117配合时,第一电机17的壳体一部分嵌入电机安装座117内,壳体的另一部分嵌入电机盖118内。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安装板18并与贯流风轮16的转轴(图未示)相连接。
[0040]请同时参阅图8和图5,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15包括第一分流板54、第二分流板55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板54与所述第二分流板55之间且形成安装所述导流件14的凹陷空间56的凹板57,所述第一分流板54与所述第二分流板55呈外扩状排布,所述凹板57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板54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分流板55的内侧。
[0041]请同时参阅图9和图1,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14的相对两端部均设置有枢接柱64,所述导流件14的枢接柱64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8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9上,所述第二电机116与所述导流件14的其中一端部的所述枢接柱64连接。
[0042]请再次参阅图5,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14于其横截面上具有尖端部65及与所述尖端部65相对的厚端部66,所述尖端部65相对于所述厚端部66更伸入至所述气流通道47内部,所述导流件14的所述厚端部66靠近所述分流件15的所述凹板57的凹陷空间56内。
[0043]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15将所述气流通道47的气流分成两股气流,所述导流件14转动改变该两股气流的流量,所述导流件14具有第一导流面67及第二导流面68,所述第一导流面67与所述第二导流面68均由所述蜗壳件20凹向所述蜗舌46。
[0044]请同时参阅图5、图10和图11,进一步地,所述蜗壳件20包括位于其前部的第一导流部29及位于其后部的第二导流部30,所述空调风道结构还包括卡扣盖于所述第二导流部30的后部的后盖件92,所述后盖件9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蜗壳件20的长度方向,所述后盖件92由其前部至后部的方向呈渐缩状。
[0045]所述第二导流部30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弧板31,两个所述弧板31的拱起方向朝内,两个所述弧板31的后部内侧朝向所述后盖件92延伸有若干卡勾97,所述后盖件92具有两个导流侧板98,两个所述导流侧板98呈“八”字形,每一所述导流侧板98上开设有卡槽部99,所述卡勾97卡扣于所述导流侧板98的所述卡槽部99上。
[0046]所述卡槽部99包括开设于所述导流侧板98上的贯通槽101及凸伸于所述贯通槽101的一侧的卡板102,所述卡勾97穿过所述贯通槽101并卡扣于所述卡板102上。通过弧板31上的卡勾97与后盖件92的卡槽部99的卡扣转接,使得后盖件92很方便地与蜗壳件20安装。
[0047]图10和图11示出了后盖件92卡扣安装于蜗壳件20的第二导流部30上,可以理解地,后盖件92可直接与蜗壳件20的第二导流部30通过固定件锁定的方式固定连接,具体参阅图12至图15,所述蜗壳件20的两个所述弧板31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一导流部29至所述第二导流部30的方向先减小再增加,两个所述弧板31之间于距离再增加的部分设置有若干固定板33,固定件(例如,螺钉、螺栓)穿过所述后盖件92并与至少一部分所述固定板33螺锁。每一所述固定板33垂直于所述蜗壳件20的长度方向。为了增加固定件与固定板33的连接强度,与固定件螺锁的固定板33上形成凸柱122,该凸柱122的相对两侧对应凸伸出固定板33的相对两板面。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风道结构包括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包括相对的两个安装板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蜗壳件和蜗舌,所述蜗壳件与所述蜗舌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具有气流入口及气流出口,所述空调风道结构还包括相对两端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该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处的分流件、相对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上的导流件、相对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入口处的贯流风轮、驱动所述贯流风轮的第一电机及驱动所述导流件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导流件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分流件的后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其中一所述安装板上,且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及电机盖,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座内,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安装座配合并将所述第一电机围设于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包括两个所述蜗舌,该两个所述蜗舌分别为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所述第一蜗舌和所述第二蜗舌位于所述蜗壳件相对两侧,所述贯流风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所述第一电机为两个,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贯流风轮和所述第二贯流风轮;所述电机安装座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安装座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盖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盖连接成一体,并同时盖设两个所述电机安装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电机盖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电机盖盖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上,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包括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之间且形成安装所述导流件的凹陷空间的凹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呈外扩状排布,所述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板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的相对两端部均设置有枢接柱,所述导流件的枢接柱分别枢接于第一所述安装板和第二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导流件的其中一端部的所述枢接柱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于其横截面上具有尖端部及与所述尖端部相对的厚端部,所述尖端部相对于所述厚端部更伸入至所述气流通道内部,所述导流件的所述厚端部靠近所述分流件的所述凹板的凹陷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将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分成两股气流,所述导流件转动改变该两股气流的流量,所述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面及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导流面均由所述蜗壳件凹向所述蜗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件包括位于其前部的第一导流部及位于其后部的第二导流部,所述空调风道结构还包括卡扣盖于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后部的后盖件,所述后盖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蜗壳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后盖件由其前部至后部的方向呈渐缩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件包括位于其前部的第一导流部及位于其后部的第二导流部,所述空调风道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后部的后盖件,所述后盖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蜗壳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后盖件由其前部至后部的方向呈渐缩状。
【文档编号】F24F13/02GK203857626SQ20142015620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闫长林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