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汽器改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00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凝汽器改造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冷火力发电机组凝汽器设备改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将凝汽器作为供热前置加热器时的凝汽器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发电主力机组为600MW和1000MW机组,大量的300MW机组要改为热电联产机组。其中一个很常见的改造方法就是“双转子、高背压”运行模式。汽轮机高背压运行供热技术正在电厂不断推进。在供热工况时,湿冷机组凝汽器循环水切换为热网循环水。原来系统中的凝汽器循环水压力一般为0.25MPa左右,而供热时热网循环水压力一般为1.6MPa左右。此时,如图1所示,原凝汽器的管板强度已无法承受如此高的循环水压了,过高压力的循环水进入凝汽器水室后,会超过原有管板的承受能力,可能导致管板变形,造成凝汽器损坏。为避免出现凝汽器损坏,在300MW机组改为热电联产机组过程中,只能对凝汽器进行彻底改造,更换凝汽器管束,其中包括加厚的管板、隔板、冷却管、内件等。这种改造施工结构和方法,涉及多部件的重新设计加工及安装,造成施工工期长,工作量大,费用也很高,机组改造实现难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地抵御循环水压力大大增加的凝汽器改造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凝汽器改造结构,包括原管板,换热管、附加管板,原管板上安装有换热管,原管板上的多个通孔与换热管一一相对,其特征在于,附加管板上也具有多个通孔,附加管板上多个通孔跟凝汽器原管板上多个通孔相互一一对应,附加管板与原管板之间进行固定连接,附加管板上设有加强筋,延伸附加管板边缘部位的筋条结构与原管板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附加管板安装在水室内部,安装位置紧靠凝汽器原管板。

进一步地,附加管板与原管板之间的间隙要小于等于2mm。

进一步地,附加管板上多个通孔的钻孔孔径、位置、数量跟凝汽器原管板上多个通孔完全一致,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附加管板的材质是碳钢;厚度满足承受1.6MPa的运行压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增加附加管板的“假管板”技术,消除循环水压力升高而带来的管板强度问题,解决原凝汽器的管板强度无法承受热网循环水压力问题。技术方案简单易行,可以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节省项目周期,节省费用。

附图说明

图1凝汽器系统示意图;

图2凝汽器改造结构局部示意图

1 凝汽器水室,2 附加管板,3 原管板,4 换热管,5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一种凝汽器改造结构,包括原管板,换热管、附加管板。附加管板可视为一种“假管板”,“假管板”的材质是碳钢;“假管板”厚度要满足可承受1.6MPa的运行压力;“假管板”的尺寸要根据水室内安装位置确定,保证能安装在水室内部;“假管板”的安装位置紧靠凝汽器原管板;在“假管板”上进行钻孔,钻孔孔径、位置、数量跟凝汽器原管板完全一致,一一对应。在改造施工中,将附加管板与原管板之间进行固定连接,附加管板上设有加强筋,可通过延伸在附加管板边缘部位的筋条结构与原管板之间进行固定连接,附加管板边缘部位外延伸的筋条结构长为30-60mm,宽为20-30mm,可焊接固定或其他固定方式。附加管板与原管板之间的间隙要尽可能地小,小于等于2mm。这样,热网循环水进入水室后,会先流经“假管板”上的孔,然后进入凝汽器原管板上的孔;热网循环水的压力此时全部被“假管板”承受。由于原管板与附加管板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体结构,大大提高了管板结构的强度,足以承受供热工况时的高循环水压。

这样,原凝汽器只需通过加装附加管板,即可满足供热时的高循环水压,不必做大的改造即可实现机组热电联产改造,同时满足循环水和热网循环水两种工作方式之间的切换运行。

“假管板”上钻孔,钻孔孔径、位置、数量跟凝汽器原管板完全一样,一一对应,可用数控机床技术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