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高效离心脱水系统及连续高效脱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3024阅读:1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高效离心脱水系统及连续高效脱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脱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高效离心脱水系统及通过该连续高效离心脱水系统实施的连续高效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脱水机的设计和运行中,脱水机无法实现连续工作和自动化的问题,使得行业应用上受到限制,在相同脱水筒大小,相同转速的前提下。

企业普遍采用的降低成本方式有两种:一是设备自动化减少人工支出;二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出品量。现有脱水机存在的不能连续上料,运行效率低、清洁成本高的缺陷。一般的工业脱水机需人工投料,开机脱水,刹车出料完成一个工作过程;如果可以自动上料、出料,从而节省了人工费用,脱水完成到设备停止,人工取料需要时间,节省时间也就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现有的脱水机一般只是采用垂直摆放的方式,脱水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高效离心脱水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该连续高效离心脱水系统实施的连续高效脱水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续高效离心脱水系统,其包括纵向可转动地设置的转盘,该转盘的前端面上按间隔距离设有若干个转速可调的脱水筒,该脱水筒的中轴线与该转盘平行,该脱水筒顶端设有开口,该脱水筒的底面朝向所述转盘的中轴线,于该转盘的0点位置上方设有自动进料装置。

所述脱水筒包括外筒、内筒和驱动电机,该外筒固定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内筒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外筒中,该内筒的壁面设有脱水孔,该外筒的底部设有接排水管,该接排水管延伸至转盘中,该内筒的底部固定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伸出外筒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该转盘上,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带传动机构。

所述转盘包括转轴、齿轮盘和固定盘,所述转轴横向设置,该齿轮盘纵向固定于该转轴上,于该齿轮盘的一侧设有与该齿轮盘相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固定盘固定于该齿轮盘上,该固定盘与齿轮盘同心设置,所述脱水筒设置于该固定盘上。

所述脱水筒为4个,该4个脱水筒按间隔距离设置于该固定盘上。

该外筒、内筒的上端直径渐小。

其还包括一盘车电机,该盘车电机设置于该驱动齿轮一侧,该盘车电机与该驱动齿轮之间连接有第二带传动机构。

所述固定盘与齿轮盘之间设有集水腔,所述接排水管与该集水腔连通。

一种连续高效脱水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转盘顺时针转动,一脱水筒在9点钟位置等待加料,该脱水筒的内筒开始升速转动;

步骤二、该脱水筒转动到0点位置,该脱水筒处于低速加料过程,所述自动进料装置往脱水筒中填料,当物料达到设定要求时停止进料,该脱水筒加速;

步骤三、该脱水筒继续加速转动,当脱水筒到达3点位置,此时脱水筒为横向,脱水筒进入高速脱水状态,高速转动若干分钟后停机,该脱水筒惯性减速旋转;

步骤四、当脱水筒转动到6点位置,此时脱水筒开口向下,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到处,完成物料的脱水过程;

步骤五、该转盘上按间隔距离设有若干个脱水筒,从而能够连续高效地不断循环进行物料离心脱水。

所述脱水筒包括外筒、内筒和驱动电机,该外筒固定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内筒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外筒中,该内筒的壁面设有脱水孔,该外筒的底部设有接排水管,该接排水管延伸至转盘中,该内筒的底部固定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伸出外筒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该转盘上,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带传动机构。

所述转盘包括转轴、齿轮盘和固定盘,所述转轴横向设置,该齿轮盘纵向固定于该转轴上,于该齿轮盘的一侧设有与该齿轮盘相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固定盘固定于该齿轮盘上,该固定盘与齿轮盘同心设置,所述脱水筒设置于该固定盘上;

所述脱水筒为4个,该4个脱水筒按间隔距离设置于该固定盘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巧妙,物料在脱水筒中一起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所含水分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和物料分离,从脱水孔中飞出,达到提升干燥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姿态的改变,加入重力这一因素,脱水率比普通三足式脱水机要高。

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连续工作;(2)减少人力成本;(3)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产量;(4)由于脱水筒工作姿态的变化,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脱水率大幅提高;(5)设备技术成熟有利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脱水筒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高效离心脱水系统,其包括纵向可转动地设置的转盘1,该转盘1的前端面上按间隔距离设有若干个转速可调的脱水筒2,该脱水筒2的中轴线与该转盘1平行,该脱水筒2顶端设有开口,该脱水筒2的底面朝向所述转盘1的中轴线,于该转盘1的0点位置上方设有自动进料装置3。

本实施例中,所述0点位置、3点位置、6点位置和9点位置与钟表表盘上的时针位置相对应,相邻两个位置之间偏转90度角。

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进料装置3为螺旋进料机。

所述脱水筒2包括外筒21、内筒22和驱动电机23,该外筒21固定于所述转盘1上,所述内筒22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外筒21中,该内筒22的壁面设有脱水孔221,该外筒21的底部设有接排水管24,该接排水管24延伸至转盘1中,该内筒22的底部固定有转动轴25,所述转动轴25一端伸出外筒21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23固定于该转盘1上,该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与转动轴25之间连接有第一带传动机构26。

所述转盘1包括转轴11、齿轮盘12和固定盘13,所述转轴11横向设置,该齿轮盘12纵向固定于该转轴11上,于该齿轮盘12的一侧设有与该齿轮盘12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4,所述固定盘13固定于该齿轮盘12上,该固定盘13与齿轮盘12同心设置,所述脱水筒2设置于该固定盘13上。

所述脱水筒2为4个,该4个脱水筒2按间隔距离设置于该固定盘13上。

在图1中,分别设有a、b、c、d四个脱水筒2,a脱水筒位于0点位置,b脱水筒位于3点位置,c脱水筒位于6点位置,d脱水筒位于9点位置。

该外筒21、内筒22的上端直径渐小,从而形成一个收窄的喇叭口。

其还包括一盘车电机15,该盘车电机15设置于该驱动齿轮14一侧,该盘车电机15与该驱动齿轮14之间连接有第二带传动机构17。

所述固定盘13与齿轮盘12之间设有集水腔16,所述接排水管24与该集水腔16连通。

一种连续高效脱水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转盘1顺时针转动,一脱水筒2在9点钟位置等待加料,该脱水筒2的内筒22开始升速转动;

步骤二、该脱水筒2转动到0点位置,该脱水筒2处于低速加料过程,此时的脱水筒2的转速为200r/min,所述自动进料装置3往脱水筒2中填料,当物料达到设定要求时停止进料,该脱水筒2加速;

步骤三、该脱水筒2继续加速转动,当脱水筒2到达3点位置,此时脱水筒2为横向,脱水筒2进入高速脱水状态,此时脱水筒2的转速为1000r/min,高速转动若干分钟后停机,该脱水筒2惯性减速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高速转动的时间为2分钟。

步骤四、当脱水筒2转动到6点位置,此时脱水筒2开口向下,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到处,完成物料的脱水过程;

步骤五、该转盘1上按间隔距离设有若干个脱水筒2,从而能够连续高效地不断循环进行物料离心脱水。

所述脱水筒2包括外筒21、内筒22和驱动电机23,该外筒21固定于所述转盘1上,所述内筒22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外筒21中,该内筒22的壁面设有脱水孔221,该外筒21的底部设有接排水管24,该接排水管24延伸至转盘1中,该内筒22的底部固定有转动轴25,所述转动轴25一端伸出外筒21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23固定于该转盘1上,该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与转动轴25之间连接有第一带传动机构26。

所述转盘1包括转轴11、齿轮盘12和固定盘13,所述转轴11横向设置,该齿轮盘12纵向固定于该转轴11上,于该齿轮盘12的一侧设有与该齿轮盘12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4,所述固定盘13固定于该齿轮盘12上,该固定盘13与齿轮盘12同心设置,所述脱水筒2设置于该固定盘13上;

所述脱水筒2为4个,该4个脱水筒2按间隔距离设置于该固定盘13上。

在脱水筒2工作的过程中,内筒22转动,水分从脱水孔221飞出,进入到外筒21中,再由外筒21底部的接排水管24流入到集水腔16。

在转盘1上,脱水筒2从0点位置到6点位置的过程中均在脱水。

通过设计计算和实例验证,本发明产品可以实现自动化连续的工业废渣脱水功能,脱水率达到≤30%,处理量根据设备大小在1吨/小时---10吨/小时。设备对于需处理的工业废渣无要求,适应性广,尤其对多种不同大小的混合物脱水优势更为明显。对脱水过程中的所有工作时间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调整,提高了脱水合格率。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巧妙,物料在脱水筒2中一起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所含水分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和物料分离,从脱水孔221中飞出,达到提升干燥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姿态的改变,加入重力这一因素,脱水率比普通三足式脱水机要高。

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连续工作;(2)减少人力成本;(3)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产量;(4)由于脱水筒2工作姿态的变化,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脱水率大幅提高;(5)设备技术成熟有利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