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坯体承托窑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73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陶瓷坯体承托窑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坯体承托窑具。



背景技术:

现有陶瓷坯体产品因烧成工艺的特殊性,最终产品需经过120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在烧成过程中坯体产品3会有10%左右的收缩,而用来承托产品的窑具是不收缩的,因此坯体产品3与窑具4接触的面就产生了收缩差,产生收缩应力造成产品烧成接触面的变形(参见图5(a)以及图5(b)),变成烧成废品。

现有的工厂为解决此类收缩变形,采用在窑具4上铺泥板5垫烧的方式。但因泥板强度低,承重能力差,在烧成过程中极易断裂。泥板5断裂后引起坯体产品3从泥板5断裂处A发生变形(参见图6(a)以及图6(b)),而且烧过的泥板不能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陶瓷坯体承托窑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坯体承托窑具,包括:

第一窑板,所述第一窑板水平布置;

用于在陶瓷坯体的底部进行均匀支撑的至少两块第二窑板,所述两块第二窑板水平布置于所述第一窑板上方,且相邻第二窑板之间均具有间隙;

用于供所述第二窑板在所述第一窑板上水平移动的滚动件,所述滚动件设于所述第一窑板与第二窑板之间。

所述间隙为30mm-40mm。

所述第二窑板为四块,四块第二窑板呈2×2矩阵布置于所述第一窑板上方。

所述滚动件为多个耐高温球。

本方案还包括用于包围所述滚动件的挡框,所述挡框设于所述第一窑板上,其厚度略低于所述滚动件的高度。

所述耐高温球为直径20mm的耐高温氧化铝球、耐高温碳化硅球或耐高温陶瓷球。

所述挡框的厚度为15-18mm。

所述第二窑板为矩形。

相邻所述第二窑板之间的距离为30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烧制陶瓷坯体的过程中,第二窑板会随着坯体收缩应力牵引而作相对移动,以此释放产品的收缩应力,彻底解决高端直边产品的变形问题,提高了产品的烧成合格率,也提升了此类产品的品质,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烧成工艺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烧成工艺后的俯视图;

图5(a)为坯体产品在传统窑具上烧成后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俯视图;

图6(a)为坯体产品在传统窑具上铺泥板垫烧后的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陶瓷坯体承托窑具,包括第一窑板110、第二窑板120以及滚动件130。

第一窑板110水平布置。

第二窑板120为至少两块,用于在陶瓷坯体2的底部进行均匀支撑,至少两块第二窑板120水平布置于第一窑板120上方,且相邻第二窑板120之间均具有间隙,确保第二窑板120在移动时不会相互干扰碰撞。

较佳的,上述间隙为30mm-40mm。

当陶瓷坯体产品的形状比较特殊时,如长条形,其较窄侧的收缩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第二窑板120选择两块或者三块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窑板120为四块,四块第二窑板呈2×2矩阵布置于第一窑板120上方,可均匀支撑于陶瓷坯体产品底部的四角。

其中,四块第二窑板120为矩形,且相邻第二窑板120之间的距离为30mm,通过测量陶瓷坯体产品与窑板接触面的四个方向的收缩数据,确定在高温下其在理论状态下会发生相对位移距离30mm,故相邻第二窑板120之间的距离为30mm。

滚动件130设于第一窑板110与第二窑板120之间,用于供第二窑板120在第一窑板110上水平移动。

具体地,滚动件130为多个耐高温球。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用于包围滚动件130的挡框140,挡框140设于第一窑板110上,其厚度略低于滚动件130的高度(不可低于滚动件130的高度的一半),可以在滚动件130外侧进行限位。

较佳的,耐高温球为直径20mm的耐高温氧化铝球、耐高温碳化硅球或耐高温陶瓷球。

相应的,挡框的厚度为15-18mm。

在烧制陶瓷坯体的过程中,第二窑板120会随着坯体收缩应力牵引而作相对移动,以此释放产品的收缩应力,彻底解决高端直边产品的变形问题,提高了产品的烧成合格率,也提升了此类产品的品质,降低了成本。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