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659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加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气加热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封闭循环加压制热,然后再用交换机减压与外界交换热量。在使用中常常因为减压吸热的时候,交换机与外界接触面会因为过冷而发生霜冻现象,往往工作一段时间需要除霜,既浪费能源又妨碍了制热工作。为了解决密闭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的霜冻问题。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加热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密闭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的霜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制热装置、余热交换装置,所述制热装置位于所述余热交换装置上方;

所述制热装置包括一空气压缩机、热交换机构、内部隔热层,所述空气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机构内,所述内部隔热层包裹在所述热交换机构外部;

所述余热交换装置包括余热交换导管、余热交换室、外部保温层,所述余热交换导管上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出气口相连接并盘旋设置在所述余热交换室内,所述外部保温层包裹在所述余热交换室外部,所述余热交换室上设有余热交换室输入管和余热交换室输出管,所述余热交换室输出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接;

所述外壳上设有空气进入口、空气排出口,所述空气排出口与所述余热交换导管尾端相连接,所述空气进入口与所述余热交换室输入管相连接;

空气从所述空气进入口进入经过所述余热交换室进行余热回收,再进入所述空气压缩机进行压缩释放热能,由所述热交换机构将热能交换出去后,压缩空气进入所述余热交换导管将余热进行传导,最后由所述空气排出口排出。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空气进入口上设有空气过滤单元。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空气进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单元外层设有黑色吸热层。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空气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余热交换导管为铜制金属管。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余热交换导管上设有散热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空气加热器的外壳上设置空气进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在进行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的同时,又能将低温空气直接排如外界空气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闭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的霜冻的问题。通过进一步设计,使空气进入口位于外壳顶部和增加吸热层,再空气排出口设置在外壳的底部,避免了外界交换空气产生小循环,增加了从外界空气吸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热器的制热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热器的余热交换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加热器,如图1所示,空气加热器包括一外壳1,外壳1上设有空气进入口2、空气排出口3。空气排出口3设置在外壳1的底部,空气进入口2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空气进入口2上设有空气过滤单元21,空气过滤单元21外层设有黑色吸热层22。

外壳1内设有制热装置、余热交换装置,制热装置位于余热交换装置上方。

如图2所示,制热装置包括一空气压缩机31、热交换机构32、内部隔热层33,空气压缩机31设置在热交换机构32内,内部隔热层33包裹在热交换机构32外部。热交换机构32上设有热出口34和冷入口35,空气压缩机31上设有出气口36和进气口37。

如图3所示,余热交换装置包括余热交换导管41、余热交换室42、外部保温层43。余热交换导管41为铜制金属管,铜制金属管上设有散热金属片44,该金属片为铜或铝制金属片。余热交换室42上设有余热交换室输入管45和余热交换室输出管46,余热交换室42输出管46与空气压缩机31进气口37相连接。空气进入口2与余热交换室输入管45相连接。余热交换导管上端47与空气压缩机31出气口36相连接并盘旋设置在余热交换室42内,外部保温层43包裹在余热交换室42外部,空气排出口3与余热交换导管41尾端48相连接。

如图4所示,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单元21外层的黑色吸热层22,从空气进入口2进入经过余热交换室42进行余热回收,黑色吸热层22在有阳光的情况下通常可以吸收一些热量使空气加热。再进入空气压缩机31进行压缩释放热能,此时空气压缩机31做功将空气压缩释放热量,同时自身也产生一定热量。由热交换机构32将热能交换出去后,交换过热量的压缩空气进入余热交换导管41将余热进行传导,将余热传递到刚进入的空气中。最后由空气排出口3排出。

通常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将余热交换导管上端47设置成比余热交换导管尾端48的位置高,将热交换机构32上设有热出口34比冷入口35高,将余热交换室42上设有余热交换室输出管46比余热交换室输入管45高,这样便于更好的进行热交换。

在外壳1上设置空气进入口2和空气排出口3,在进行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的同时,又能将低温空气直接排如外界空气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闭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的霜冻的问题。通过进一步设计,使空气进入口2位于外壳1顶部增加吸热,再将空气排出口3设置在外壳1的底部,避免了外界交换空气产生小循环,增加了从外界空气吸热的效率。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