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275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其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导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导风板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导风板是对出风口的风向进行导向的部件。目前,为了避免导风板在旋转过程中与机壳发生干涉,导风板运动机构一般采用推出式运动机构,即,导风板运动机构具有将其导风板推离出风口的推动部件,以便于避免导风板与机壳发生干涉,使导风板能够实现近360°的旋转。并且,在导风板收回时,实现出风口全封闭。

但是,由于导风板推离出风口(机壳)后,仍需要使导风板旋转以便于完成扫风操作,通常在导风板的旋转中心部设置上下扫风的扫风电机,这就使得扫风电机的力矩不足;扫风电机的外露于机壳外壁,噪音较大;扫风电机暴露于出风口的出风路径中,在遇到冷风时,扫风电机由于工作发热温度较高,易产生凝露问题;需要由壳体内部引出导电线到扫风电机上,该电线需要采用较长的可弯折电机线,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高降噪效果,节省成本,避免凝露,提升驱动力矩,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以提高降噪效果,节省成本,避免凝露,提升驱动力矩。本实用新型提供开了一种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包括导风板,还包括:

与所述导风板的旋转中心部铰接,用于推动所述导风板伸缩运动的第一推动部件;

驱动所述第一推动部件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与所述导风板的非旋转中心部铰接,用于推动所述导风板旋转的第二推动部件;

驱动所述第二推动部件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第二推动部件包括:

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中间传动杆;

与所述中间传动杆铰接于中间铰接部的曲柄,所述曲柄与所述导风板的非旋转中心部铰接,所述中间铰接部与所述非旋转中心部相互独立。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第一推动部件的内部具有供所述中间传动杆移动的中间腔。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第一推动部件上具连通所述中间腔及其外壁的导向槽,所述中间铰接部与所述导向槽配合滑动。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旋转驱动装置,其通过第二推动齿轮与所述第二推动部件连接;所述中间传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二推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结构;

所述第一推动部件具有与所述中间腔连通的镂空结构;所述第二齿条结构朝向所述镂空结构的中间,所述第二推动齿轮位于所述镂空结构中。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第一推动部件与所述中间传动杆相互独立设置。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曲柄为背向所述第一推动部件的运动轨迹弯曲的弧形杆。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旋转驱动装置,其通过第一推动齿轮与所述第一推动部件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推动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结构。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旋转驱动装置,其通过第二推动齿轮与所述第二推动部件连接;

所述第二推动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推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结构。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四连杆与所述第一推动部件传动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四连杆与所述第一推动部件传动连接。

优选地,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内置于空调器的驱动盒内;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内置于空调器的驱动盒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导风板运动机构,所述导风板运动机构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运动机构。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板运动机构,通过设置第一推动部件和第二推动部件,使得第一推动部件与导风板的旋转中心部铰接,仅需第一驱动装置对第一推动部件的驱动即可完成导风板的伸缩运动;并且,第二推动部件与导风板的非旋转中心部铰接,使得第一推动部件与第二推动部件相对运动时,导风板上旋转中心部与非旋转中心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进而带动导风板旋转,完成扫风操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板运动机构,无需将第二驱动装置与导风板直接连接,避免了力矩不足的情况,同种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驱动尺寸更大的导风板。通过第二推动部件方便了第二驱动装置的设置,以便于使第二驱动装置远离导风板及出风口位置,第二驱动装置可以设置于机壳内,避免外露于机壳外部,便于隔音设置,提高降噪效果;避免了由机壳内向导风板引出的导电线布置,节省了成本;并且,可以有效减小负载力臂,增大驱动力臂(第二推动部件),减小负荷,以便于承载大尺寸的导风板,也避免了第二驱动装置所在位置凝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由于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空调器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导风板闭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制冷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制热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以提高降噪效果,节省成本,避免凝露,提升驱动力矩。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包括导风板6、第一推动部件2、第一驱动装置、第二推动部件和第二驱动装置。其中,第一推动部件2与导风板6的旋转中心部26铰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推动部件2运动,第一推动部件2用于推动导风板6(相对于出风口)伸缩运动;第二推动部件与导风板6的非旋转中心部56铰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推动部件运动,第二推动部件用于推动导风板6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运动机构,通过设置第一推动部件2和第二推动部件,使得第一推动部件2与导风板6的旋转中心部26铰接,仅需第一驱动装置对第一推动部件2的驱动即可完成导风板6的伸缩运动;并且,第二推动部件与导风板6的非旋转中心部56铰接,使得第一推动部件2与第 二推动部件相对运动时,导风板6上旋转中心部26与非旋转中心部56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进而带动导风板6旋转,完成扫风操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运动机构,无需将第二驱动装置与导风板6直接连接,避免了力矩不足的情况,同种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驱动尺寸更大的导风板。通过第二推动部件方便了第二驱动装置的设置,以便于使第二驱动装置远离导风板6及出风口位置,第二驱动装置可以设置于机壳内,避免外露于机壳外部,便于隔音设置,提高降噪效果;避免了由机壳内向导风板6引出的导电线布置,节省了成本;并且,可以有效减小负载力臂,增大驱动力臂(第二推动部件),减小负荷,以便于承载大尺寸的导风板,也避免了第二驱动装置所在位置凝露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旋转中心部26的中心线与非旋转中心部56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以便于完成导风板6旋转。第一推动部件2与第二推动部件相对运动可以为第一推动部件2静止而第二推动部件运动;或,第二推动部件静止而第一推动部件2运动;或,第一推动部件2与第二推动部件共同运动但速度不同。

优选地,第二推动部件包括中间传动杆3和曲柄5,中间传动杆3与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曲柄5与中间传动杆3铰接于中间铰接部35,曲柄5与导风板6的非旋转中心部56铰接,中间铰接部35与非旋转中心部56相互独立。通过上述设置,方便了导风板6的扫风角度的设计,避免导风板6卡死的状态。

为了避免第一推动部件2与第二推动部件相互干涉而发生导风板6卡死的情况,第二推动部件包括中间传动杆3和曲柄5:其中,第二驱动装置为旋转驱动装置,其通过第二推动齿轮4与第二推动部件连接;中间传动杆3具有与第二推动齿轮4啮合的第二齿条结构;曲柄5与中间传动杆3铰接于中间铰接部35,曲柄5与导风板6的非旋转中心部56铰接,中间铰接部35与非旋转中心部56相互独立。通过上述设置,方便了导风板6的扫风角度的设计,避免导风板6卡死的状态。

也可以将第二推动部件及第二驱动装置均设置于第一推动部件2上,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第一推动部件2上,通过第一推动部件2的运动,带动第 二推动部件及第二驱动装置运动,再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带动第二推动部件运动。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将第二推动部件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不设置曲轴5),也可以实现导风板6旋转角度的调整,有效减少了空间需求。

优选地,第一推动部件2的内部具有供中间传动杆3移动的中间腔。即,使得中间传动杆3套设于第一推动部件2的内部,有效提高了结构紧凑性,减小了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推动齿轮4啮合的第二齿条结构为弧形齿条结构,使得其与第一推动部件2的弧形结构相匹配,进一步减小了占用空间。

当然,也可以将第二齿条结构设置为直线形结构或其他结构,在此不再详细介绍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提高中间传动杆3的移动稳定性,第一推动部件2上具连通中间腔及其外壁的导向槽21,中间铰接部35与导向槽21配合滑动。其中,中间铰接部35可以为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设置于中间传动杆3与曲柄5中的一个部件上,另一个部件上设置与该柱状结构相配合的连接结构(如连接孔或中空的连接柱等)。通过中间铰接部35与导向槽21配合滑动,使得导向槽21对中间铰接部35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提高了第二推动部件的运动稳定性。由于导向槽21连通中间腔及其外壁的导向槽21,使得中间铰接部35能够穿过导向槽21,以便于将曲柄5设置于第一推动部件2(中间腔)的外部,方便了第一推动部件2的结构设置,也避免了曲柄5与第一推动部件2发生干涉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间传动杆3的移动稳定性及结构紧凑性,第一推动部件2具有与中间腔连通的镂空结构;第二齿条结构朝向镂空结构的中间,第二推动齿轮4位于中空结构中。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二推动齿轮4位于第一推动部件2的镂空结构中,有效提高了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结构紧凑性;并且,减小了第二推动齿轮4与第一推动部件2的相对位置距离,提高了中间传动杆3的移动稳定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推动部件2与中间传动杆3相互独立设置。即,通过单独的两组齿轮齿条组(第一推动部件2与第一推动齿轮1的齿轮齿条 组和中间传动杆3与第二推动齿轮4的齿轮齿条组)完成对导风板6的分别控制。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能够直接固定于机壳内部。

还可以将第二驱动装置、中间传动杆3与第二推动齿轮4直接设置于第一推动部件2上,第二驱动装置随着第一推动部件2的运动而运动。

为了在外观上隐藏曲柄5,曲柄5为背向第一推动部件2的运动轨迹弯曲的弧形杆。通过上述设置,随着第一推动部件2的伸出运动,曲柄5沿远离第一推动部件2的方向运动,以避免曲柄5裸露在外(出风口),减小了出风阻力。

当然,也可以将曲柄5设置为直形杆或弯折杆等。

优选地,为了便于设置,第一驱动装置为旋转驱动装置,其通过第一推动齿轮1与第一推动部件2连接;第一推动部件2具有与第一推动齿轮1啮合的第一齿条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部件2上的第一齿条结构为弧形齿条,其与曲柄5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一推动部件2的运动轨迹即为弧形齿条的弯曲轨迹,因此,随着第一推动部件2的伸出运动,曲柄5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其中,第一推动齿轮1转动带动第一推动部件2移动,而第一推动部件2的移动轨迹即为导风板6的伸缩轨迹。因此,可以通过导风板6的伸缩轨迹需求而具体设置第一推动部件2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部件2为弧形结构,其上与第一推动齿轮1啮合的第一齿条结构也为弧形齿条结构,使得导风板6的伸缩轨迹为弧形轨迹。当然,也可以将第一齿条结构设置为直线形结构或其他结构,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装置优选为旋转电机。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为旋转驱动装置,其通过第二推动齿轮4与第二推动部件连接;第二推动部件具有与第二推动齿轮4啮合的第二齿条结构。

第二推动齿轮4转动带动第二推动部件移动,而第二推动部件与导风板6的非旋转中心部56铰接;第一推动部件2与导风板6的旋转中心部26铰接,在第一推动部件2与第二推动部件相对运动时,第二推动部件推动导风板6 旋转,达到扫风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推动部件的结构决定了导风板6的扫风角度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装置优选为旋转电机。

也可以不使用上述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四连杆或其他传动方式,仅需确保能够实现导风板6的伸缩及旋转即可。

在采用四连杆传动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通过四连杆与第一推动部件2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四连杆与第一推动部件2传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为旋转驱动装置,也可以为直线驱动装置。

也可以仅使第一驱动装置通过四连杆与第一推动部件2传动连接;或者,仅使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四连杆与第一推动部件2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内置于空调器的驱动盒内;并且,第二驱动装置内置于空调器的驱动盒内。通过将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驱动盒内,有效隔绝驱动装置与外界空间,以便于提高降噪效果,并且,进一步避免凝露问题的产生。

也可以仅将第一驱动装置内置于空调器的驱动盒内;或者,仅将第二驱动装置内置于空调器的驱动盒内。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由于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空调器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