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连接结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62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转轴连接结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转轴连接结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分体式空调器行业中,罩壳与面板的连接方式一般为:在罩壳上设置两个弹性活页,面板转轴卡入对应的弹性活页进行固定。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在装配和拆出面板时,需要双手配合按压活页形变,从而取出面板,由于这种装卸的方式是靠活页自身变形量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在装卸时必须采用双手配合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增加了装拆面板的难度,特别对已挂在墙上需要拆除面板的维修人员来说,两个手高空配合拆装面板很不方便。为了解决在装拆面板时,需要两个手同时工作这个问题,目前也有采用转动配合方式的,但是该转动配合方式的转动结构在装配和拆卸时很不方便,同时该转动结构的设置也较为复杂,降低生产效率,增加了制造的成本。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连接结构及应用其的空调器,旨在简化转轴连接结构的拆卸装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转轴连接结构,用于连接面板和罩壳,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面板,另一端设有转轴;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包括导滑槽,所述导滑槽设于所述罩壳,并具有供所述转轴进入的让位口;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导滑槽远离所述让位口的一端,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罩壳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与所述导滑槽连通,所述转轴经所述导引部的导滑槽及让位口进入所述连接部的转动槽,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槽内。可选地,所述导引部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于所述罩壳,并临近所述让位口设置,所述转动部还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于所述转轴自所述转动槽取出时,与所述挡块抵持形成支撑点。可选地,所述挡块包括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相对设置,并设于所述让位口的两侧;所述第一止挡部于所述转轴自所述转动槽取出时,与所述支撑台抵持形成支撑点;所述第二止挡部于所述转动部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对所述支撑台限位固定。可选地,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面板,另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凸设于所述转动板的一表面,所述支撑台远离所述转轴设置,且与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转动板的同一表面。可选地,所述转动槽与所述导滑槽连接处设有弹性件,并于所述转轴伸入或取出所述转动槽时形变。可选地,所述导滑槽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壁与下侧壁,所述弹性件为弹片,设于所述转动槽与所述下侧壁连接处。可选地,所述转动槽与所述上侧壁过渡处形成凸台,所述转动槽和所述导滑槽的连接处形成为所述转动槽的开口,所述凸台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开口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凸台与所述弹片于所述转轴伸入或取出所述转动槽时,与所述转轴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转动槽内设有限位台,该限位台临近所述导滑槽远离所述让位口的一端,并于所述转动部安装时,与所述转轴抵接限位。可选地,所述罩壳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导滑槽的让位口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转动部于面板盖合于所述罩壳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一种空调器,包括一种转轴连接结构、面板及罩壳,所述转轴连接结构连接所述面板及罩壳。一种转轴连接结构,用于连接面板和罩壳,包括: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面板,另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动部还设有支撑台;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包括导滑槽,所述导滑槽设于所述罩壳,并具有供所述转轴进入的让位口;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导滑槽远离所述让位口的一端,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罩壳的转动槽和弹性件,所述转动槽与所述导滑槽连通,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槽内,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转动槽和所述导滑槽的连接处,并于所述转轴伸入或取出所述转动槽时形变,所述支撑台于所述转轴自所述转动槽取出时,与所述罩壳接触形成支撑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连接结构,实现罩壳与面板的连接。在装配该罩壳和面板时,先将转动部的转轴通过导滑槽的让位口,进入到导滑槽内,在导滑槽的导引下,将该转轴滑入至连接部的转动槽中,该转轴于该转动槽内转动,即实现了面板与罩壳的连接。由于转轴是沿导滑槽进入到转动槽的,所以在装配和拆卸时,只需对面板施加力,使转轴实现转动槽至导滑槽之间的运动即可,无需做其他的辅助工作,因此单手就能够做到装配和拆卸的工作,使工作内容更简单。且连接结构简单,也便于生产制造,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罩壳连接示意图;图2为罩壳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面板与罩壳连接立体图;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罩壳装配/拆卸过程状态一;图6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罩壳装配/拆卸过程状态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罩壳装配/拆卸过程状态三;图8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罩壳装配/拆卸过程状态四;图9是本实用新型面板与罩壳装配/拆卸过程状态五;图10是本实用新型面板与罩壳装配/拆卸过程状态六。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面板3罩壳10转动部30导引部101转轴301导滑槽102支撑台3011上侧壁32连接部3012下侧壁321弹性件323转动槽3211弹片3231凸台3232凹槽3233限位台3013让位口3014挡块33第一空腔34第二空腔103转动板3014a第一止挡部3014b第二止挡部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轴连接结构,用于连接面板1和罩壳3,包括:转动部10,所述转动部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面板1,另一端设有转轴101;导引部30,所述导引部30包括导滑槽301,所述导滑槽301设于所述罩壳3,并具有供所述转轴101进入的让位口3013;以及连接部32,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32位于所述导滑槽301远离所述让位口3013的一端,所述连接部32包括设于所述罩壳3的转动槽323和弹性件321,所述转动槽323与所述导滑槽301连通,所述转轴101经所述导引部30的导滑槽301及让位口3013进入所述连接部32的转动槽323,所述转轴101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槽323内。在使用时,转轴101经让位口3013进入到导滑槽301中,之后经导滑槽301进入到转动槽323中,即可实现面板1与罩壳3的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降低生产成本。由于转轴101是沿导滑槽301进入到转动槽323的,所以在装配或拆卸时,只需对面板1施加力,使转轴101实现转动槽323至导滑槽301之间的运动即可,无需做其他的辅助工作,因此单手就能够做到装配和拆卸的工作,使工作内容更简单。如图3-图4所示,导引部30还包括挡块3014,挡块3014设于罩壳3,并临近让位口3013设置,所述转动部10还设有支撑台102,支撑台102于转轴101自转动槽323取出时,与挡块3014抵持形成支撑点。挡块3014临近让位口3013设置,一方面便于罩壳3的制造,另一方面,相对于挡块3014与让位口3013设置距离比较远的布置方式,把挡块3014临近让位口3013设置,减少了转动部10的转动幅度。而转动部10上设置的支撑台102于转轴101自转动槽323取出时,与挡块3014抵持形成支撑点,使面板1在取出时,转轴101受力更均衡,面板1更平稳,不需要双手同时作用,拆卸更方便。如图4所示,挡块3014包括第一止挡部3014a和第二止挡部3014b,第一止挡部3014a和第二止挡部3014b相对设置,并设于让位口3013的两侧,第一止挡部3014a于转轴101自转动槽323取出时,与支撑台102抵持形成支撑点,第二止挡部3014b于转动部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对支撑台102限位固定。采用第一止挡部3014a和第二止挡部3014b,通过与支撑台102抵持限制面板1的转动角度,也能够在面板1处于打开状态时,对面板1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转轴连接结构应用于壁挂式空调时,第一止挡部3014a和第二止挡部3014b对支撑台102的限位,防止面板1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扣合在罩壳3上,避免损坏其他元器件及对检修人员产生伤害。如图4所示,转动部10包括转动板103,转动板103的一端连接于面板1,另一端设有转轴101,转轴101凸设于转动板103的一表面,支撑台102远离转轴101设置,且与转轴101位于转动板103的同一表面。转动部10设置为板状便于面板1的成型,也便于与罩壳3的连接。转轴101与支撑台102设于转动板103的同一表面,一方面便于面板1的制造,另一方面,使罩壳3上对应的连接结构更紧凑,占用的空间更少。转动槽323与导滑槽301连接处设有弹性件321,并于转轴101伸入或取出转动槽323时形变。由于在转动槽323与导滑槽301的连接处有弹性件321,在装配面板1与罩壳2时,转轴101经让位口3013滑入到罩壳3上的导滑槽301中,之后,转轴沿导滑槽301滑动至导滑槽301与转动槽323的连接处,只需要对面板1施加压力,使转轴101挤压弹性件321进入到转动槽323即可使面板1与罩壳3连接,不需要两只手同时作用,使装配更简便。在拆卸面板1时,转动面板1,使支撑台102与罩壳3接触形成支撑点,根据杠杆原理,在面板1上施加的力,由于支撑点的作用,能够作用在转轴101上,使转轴101挤压弹性件321从转动槽323中脱离。而且,采用转动槽323与导滑槽301连通的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节约了转轴连接结构在罩壳3上的占用空间,节约出的空间可以用来安装电控盒等器件。如图2所示,导滑槽30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壁3011与下侧壁3012,弹性件321为弹片3211,设于转动槽323与下侧壁3012连接处。上述的上、下为图2中所示的上方为上,下方为下。弹性件321也可以为以橡胶等弹性材质做成的凸起,但是这种凸起需要在罩壳3成型后组装到罩壳3上,增加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工作效率。而采用弹片3211,可以在罩壳3成型时,与罩壳3注塑成型为一体结构,不需要增加其余的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导滑槽301让位口端的上侧壁3011与下侧壁3012之间设置有夹角,该夹角的角度与面板1的转动角度相匹配。由于罩壳3上设置有临近导滑槽301的让位口3013处的第一止挡部3014a和第二止挡部3014b,在打开面板1时,转动板103上的支撑台102可以与第一止挡部3014a和第二止挡部3014b接触使面板1保持两种打开的状态,不需要人工进行面板1的支撑工作,便于进行检修等工作。转动槽323与上侧壁3011过渡处形成凸台3231,转动槽323和导滑槽301的连接处形成转动槽323的开口,凸台3231与弹片3211位于转动槽323的开口的两侧,凸台3231与弹片3211于转轴101伸入或取出转动槽323时,与转轴101形成过盈配合。转动槽323包括凹槽3232,凹槽3232与上侧壁3011的过渡处形成凸台3231,凹槽3232凹向导滑槽让位口3013方向,当面板1扣合在罩壳3上时,转轴101移动至凹槽3232中。凸台3231与弹片3211形成连接部32的开口两侧,并于转轴101伸入或取出转动槽323时与转轴101形成过盈配合,对转轴101起到阻挡的作用,防止进入到连接部32中的转轴101从转动槽323中滑出。开口处采用凸台3231与弹片3211结合的方式,在阻挡转轴101时,凸台3231与弹片3211共同作用,减少弹片3211的受力,延长弹片3211的使用寿命。转动槽323内设置有限位台3233,该限位台3233临近导滑槽301远离让位口3013的一端,并于转动部10安装时,与转轴抵接限位。如图4所述,罩壳3上设置有第二空腔34,为了便于制造成型及减轻罩壳3的重量,采用转动槽323与第二空腔34连通的结构,在转动槽323内设置限位台3233,对转轴101的位移起到限制的作用,防止在下压面板1时,面板1与罩壳3出现碰撞。罩壳3设有容纳转动部10的第一空腔33,导滑槽301的让位口3013与第一空腔33连通,转动部10于面板1扣合于罩壳3时,容纳于第一空腔33内。即转动部10设置在罩壳3中,而不是设置在罩壳3的外侧,因而,可以在罩壳3的两侧设置电控盒,便于后期对电控盒等器件的维修和保养。为了更大程度的减轻罩壳3的重量,可以采用第一空腔33与第二空腔34连通的结构。转轴101、支撑台102与转动部10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后续的组装工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一种转轴连接结构、面板1及罩壳3,转轴连接结构用于连接面板1和罩壳3,为了减少组装工序,将转轴101、支撑台102、转动部10与面板1做为一体成型结构。空调器是一体式空调或分体式空调。由于一种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面板1与罩壳3的装配过程如下所述:初始位置如图5所示,转轴101通过让位口3013放入到对应的导滑槽301中,推动转轴101沿导滑槽301移动到图6中所示的位置,即移动到导滑槽下侧壁3012与转动槽323的连接处,之后只需要单手用力按压面板1,使转轴101对弹片3211挤压变形让位,如图7所示,之后继续单手按压,使得转轴101挤压通过弹片3211与限位台21接触,动作过程如图8-图9所示,此时,转轴101的中心位置已经越过凸台3231,弹片3211不再受力回弹至初始位置,转轴101卡入到转动槽323中.最后把上拉面板1,使转轴101移动到转动槽323的凹槽3232中,如图10所示,此时,面板1与罩壳3的连接工作已完成,只需转动面板1扣合到罩壳2上即可。面板1与罩壳3的拆卸过程如下所述:首先将面板1处于如图10所示打开状态,之后向限位台21的方向按压面板1,使转轴101与限位台21接触,具体状态如图9所示,之后向面板1的打开方向继续旋转面板,利用图9中的挡块3014第一止挡部与支撑台11接触形成支撑点,对面板1施力挤压弹片3211,使转轴101挤压通过弹片3211与凸台3231形成的入口,直至转轴101从转动槽323中完全分离出,达到图6中所示的状态,之后单手拉动面板1,使转轴101沿导滑槽移动到图5中所示的状态,之后即可取下面板1,面板1与罩壳3的拆卸工作完成。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