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109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属于卫生洁具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们在如厕时,皮肤会与马桶直接接触,但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凉水冲马桶时水溅到皮肤上会使人十分不舒服。目前使用的智能马桶应用加热装置时,经常出现水温不稳定,尤其在供水水压、进水流量不稳定状态下,甚至出现加热过冲,导致出水水温过高现象,损伤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水温性能稳定,能提供水温过高保护的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接头、固定安装在进水接头一端部的加热壳体、安装在加热壳体内腔的加热管以及安装在加热壳体一侧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加热壳体另一端密封;所述加热管一端插装在进水接头一端部内且其内腔与进水接头内腔连通,所述加热管另一端与加热壳体内腔连通;在所述加热管的外侧壁套装金属螺旋件,加热壳体内侧壁与加热管的外侧壁之间构成加热腔体;所述加热壳体上部一侧设置与其内腔连通的混水腔体,在所述混水腔体内设置混水叶轮,在所述混水腔体端部固定安装水温导热片;所述混水腔体一侧设置与其内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控制电路板上的温度控制器和加热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和加热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板上的导线与加热管连接;所述水温导热片固定安装在控制电路板上,所述温度控制器位于控制电路板和水温导热片之间;在所述进水接头和混水腔体内分别设置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感器包括进水温度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的触头伸入进水接头的内腔,其另一端通过卡扣与进水接头固定;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的触头伸入混水腔体的内腔,其另一端通过卡扣与加热壳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加热壳体另一端固定安装密封盖,在密封盖与加热壳体对应端部之间设置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螺旋件为金属弹簧。

本实用新型所述混水腔体通过水流通道与出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B=3950K,温度控制器的型号为KSD301,控制电路板的型号为:FR-4。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加热管外侧壁套装的金属螺旋件即金属弹簧设置在加热壳体腔体内,加长了水流流过的路程,保证水加热充分,金属材质的螺旋件即弹簧利于热量传递,保证水温的稳定均匀;混水腔体内设置的混水叶轮,既对加热出来的热水进行了再次搅拌混合,保证水温稳定均匀,又利用叶轮转动,作为流量数据的采集,混水腔体内腔的水通过水温导热片与温度控制器接触,保护水温度无过高危险,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设置,既节省空间,又利于加热控制,以保证水温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零件装置结构示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进水接头、2.进水温度传感器、3.出水温度传感器、4.混水叶轮、5.水温导热片、6.温度控制器、7.加热控制器、8.加热壳体、9.密封件、10.密封盖、11.金属螺旋件、12.加热器、13.混水腔体、14.加热腔体、15.控制电路板、16.水流通道、17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接头1、固定安装在进水接头1一端部的加热壳体8、安装在加热壳体8内腔的加热管12以及安装在加热壳体8一侧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加热壳体8另一端密封,本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壳体8另一端固定安装密封盖10,在密封盖10与加热壳体8对应端部之间设置密封件9;所述加热管12一端插装在进水接头1一端部内且其内腔与进水接头1内腔连通,所述加热管12另一端与加热壳体8内腔连通;在所述加热管12的外侧壁套装金属螺旋件11,本实施例所述金属螺旋件11为金属弹簧;加热壳体8内侧壁与加热管12的外侧壁之间构成加热腔体14; 所述加热壳体8上部一侧设置与其内腔连通的混水腔体13,在所述混水腔体13内设置混水叶轮4,在所述混水腔体13端部固定安装水温导热片5,同时水温导热片5作为混水腔体13端部的密封;所述混水腔体13一侧设置通过水流通道16与其内腔连通的出水管17。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15,安装在控制电路板15上的温度控制器6和加热控制器7,所述温度控制器6和加热控制器7通过控制电路板15上的导线与加热管12连接;所述水温导热片5另一侧固定安装在控制电路板15上,所述温度控制器6位于控制电路板15和水温导热片5之间;温度控制器6的型号为KSD301,控制电路板15的型号为:FR-4。在所述进水接头1和混水腔体13内分别设置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进水温度传感器2和出水温度传感器3;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2的触头伸入进水接头1的内腔,其另一端通过卡扣与进水接头1固定;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3的触头伸入混水腔体13的内腔,其另一端通过卡扣与加热壳体8固定;进水温度传感器2和出水温度传感器3的型号为B=3950K。

如附图1-4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加热时,冷水通过进水接头1的进水口进入加热器12内腔,加热控制器7控制加热器12加热,根据进水温度传感器2控制流水的加热温度,经过加热器12内腔后流向其另一端,经过加热壳体8密封端或密封件9和密封盖10的阻拦,由于加热管12另一端与加热壳体8内腔连通,热水反向流经加热器12外表面,然后在加热腔体14流过,热水在加热腔体14内流动的过程中,经过金属螺旋件11的导向进行流水的加热和热传递,流入混水腔体13,经过混水叶轮4的搅拌混合,使水温稳定均匀,同时温度控制器6通过水温导热片5进行温度保护,防止水温过高,水温正常后,继续流经出水温度传感器3,此时判断温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进行加热或停止,最后,热水经混水腔体13内部水流通道16到达出水管17流出。

本实用新型加热管外侧壁套装的金属螺旋件11即金属弹簧设置在加热壳体8腔体内,加长了水流流过的路程,保证水加热充分,金属材质的螺旋件即弹簧利于热量传递,保证水温的稳定均匀;混水腔体13内设置的混水叶轮4,既对加热出来的热水进行了再次搅拌混合,保证水温稳定均匀,又利用混水叶轮4的叶轮转动,采集流量数据的,以控制加热功率。混水腔体13内腔的水通过水温导热片5与温度控制器6接触,保护水温度无过高危险,使用时保护人体安全;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设置,即节省空间,又利于加热控制,保证了水温稳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