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6031发布日期:2018-07-20 21:1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



背景技术:

回转窑在建材、冶金、化工、环保等许多生产行业中,广泛地使用回转圆筒设备对固体物料进行机械、物理或化学处理,这类设备被称为回转窑;目前,回转窑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工业领域,并在这些生产中越来越重要,成为相应企业生产的核心设备。

当前的回转窖对于原料的输送过程缺乏精确的控制以及良好的输送环境,导致原料成堆进入窖内,造成加热不充分、生产效果不好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料精确、分散的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包括:加料箱;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称重机构、托盘、第一磁柱、第二磁柱、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转动机构以及底座,且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设有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所述底座的表面中心处设有所述转动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柱、转轴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设于所述底座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且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转动机构的顶部设有所述托盘;所述托盘的内部设有所述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所述托盘的底部对称设有所述第一磁柱和所述第二磁柱;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设于所述下料机构的一侧;封堵机构,所述封堵机构设于所述下料通道的出口处;加工箱,所述加工箱设于所述加料箱的底部,且所述加工箱内部设有储料室和加热室;网孔板,所述网孔板设于所述加热室的内部;第一出风机构,所述第一出风机构设于所述网孔板的底部;第二出风机构,所述第二出风机构安装于所述加工箱的侧壁顶部,且所述第一出风机构与所述第二出风机构结构相同;隔板,所述隔板间隔设于所述加热室的内壁,且所述隔板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和封板,且所述封板与所述下料通道的出口处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封板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

优选的,所述称重机构包括压板、按压按钮以及弹簧;所述按压按钮设于所述托盘的表面,且所述按压按钮的顶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两端设有所述弹簧;所述按压按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一磁柱之间相互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磁柱的长度之和与所述转动机构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磁柱之间相互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柱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转动机构的长度;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第二磁柱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托盘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风扇,且所述第一风扇呈倾斜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机构包括第二风扇和电热网,所述第二风扇设于所述网孔板的底部,所述电热网安装于所述第二风扇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隔板与所述加热室之间形成S型空腔结构,且所述隔板由上至下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加料箱的顶部入口处设于所述压板的中心正上方,且所述压板与所述托盘之间滑动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通过所述称重机构能够对投放的原料量进行检测,当投放量达到所需值时,便可停止投放,并按压所述按压按钮使得所述第二电磁铁得电、所述第一电磁铁断电,所述托盘绕着所述转动机构倾斜转动,从而将原料倒入所述下料通道内,实现对于下料量的检测,提高加工精度;所述第一出风机构、所述第二出风机构能够将原料呈分散状吹入到所述加热室内,使得加热更为充分;所述隔板能够与所述加热室之间形成循环通道,使得原料加热时间更长、加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封堵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加料箱,2、下料机构,21、称重机构,211、压板,212、按压按钮,213、弹簧,22、托盘,23、第一磁柱,24、第二磁柱,25、第一电磁铁,26、第二电磁铁,27、转动机构,271、第一连接柱,272、转轴,273、第二连接柱,28、底座,3、第一风扇,4、封堵机构,41、电动推杆,42、封板,5、下料通道,6、加工箱,61、储料室,62、加热室,7、第一出风机构,71、第二风扇,72、电热网,8、第二出风机构,9、网孔板,9a、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提供的封堵机构结构示意图。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包括:加料箱1;下料机构2,所述下料机构2包括称重机构21、托盘22、第一磁柱23、第二磁柱24、第一电磁铁25,第二电磁铁26、转动机构27以及底座28,且所述底座28的顶部对称设有所述第一电磁铁25和所述第二电磁铁26;所述底座28的表面中心处设有所述转动机构27,且所述转动机构27包括第一连接柱271、转轴272和第二连接柱273;所述第二连接柱273设于所述底座28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柱27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72,且所述转轴27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271;所述转动机构27的顶部设有所述托盘22;所述托盘22的内部设有所述称重机构21,所述称重机构2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25和所述第二电磁铁26;所述托盘22的底部对称设有所述第一磁柱23和所述第二磁柱24;下料通道5,所述下料通道5设于所述下料机构2的一侧;封堵机构4,所述封堵机构4设于所述下料通道5的出口处;加工箱6,所述加工箱6设于所述加料箱1的底部,且所述加工箱6内部设有储料室61和加热室62;网孔板9,所述网孔板9设于所述加热室62的内部;第一出风机构7,所述第一出风机构7设于所述网孔板9的底部;第二出风机构8,所述第二出风机构8安装于所述加工箱6的侧壁顶部,且所述第一出风机构7与所述第二出风机构8结构相同;隔板9a,所述隔板9a间隔设于所述加热室62的内壁,且所述隔板9a交错分布。

为了对所述下料通道5进行封堵,所述封堵机构4包括电动推杆41和封板42,且所述封板42与所述下料通道5的出口处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封板42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41。

为了对投放的物料进行称重,所述称重机构21包括压板211、按压按钮212以及弹簧213;所述按压按钮212设于所述托盘22的表面,且所述按压按钮212的顶部设有压板211;所述压板211的底部两端设有所述弹簧213;所述按压按钮2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25和所述第二电磁铁26。

为了实现所述托盘22的倾斜,所述第一电磁铁25和所述第一磁柱23之间相互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一电磁铁25、所述第一磁柱23的长度之和与所述转动机构27的长度相同。

为了实现所述托盘22平时处于平行状态,而达标时倾斜,所述第二电磁铁26和所述第二磁柱24之间相互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电磁铁26、所述第二磁柱24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转动机构27的长度;所述第二电磁铁26与所述第二磁柱24相互间隔设置。

为了加快出料速度,所述托盘2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风扇3,且所述第一风扇3呈倾斜状设置。

为了吹出热风,所述第一出风机构7包括第二风扇71和电热网72,所述第二风扇71设于所述网孔板9的底部,所述电热网72安装于所述第二风扇71的底部。

为了实现循环加热,所述隔板9a与所述加热室62之间形成S型空腔结构,且所述隔板9a由上至下等距设置。

为了使得物料和落在所述压板211上,提高测量精度,所述加料箱1的顶部入口处设于所述压板211的中心正上方,且所述压板211与所述托盘22之间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的使用原理为:待加工原料从所述加料箱1的入口处投放至所述压板211上,随着投加量的增加所述压板211向下运动并压缩所述弹簧213,当投放指定的量时,所述压板211会按下所述按压按钮212,随后所述第一电磁铁25断电、所述第一磁柱23与所述第一电磁铁25分开,所述第二电磁铁26得电并吸引所述第二磁柱24,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柱271绕着所述转轴272转动,随后所述压板22上的原料便会从倾斜的所述托盘22上下滑至所述下料通道5内,所述第一风扇3会将原料吹落,使得下料更为完全,然后所述电动推杆41带动所述封板42收缩,原料落至所述储料室61内,在出料过程中,所述第一出风机构7向上吹出热风,将原料吹起然后再在所述第二出风机构8在作用下原料呈散状吹至所述加热室62内,通过所述隔板9a内的通道进行循环分布加热,最后排出。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式加热的新型回转窑,通过所述称重机构21能够对投放的原料量进行检测,当投放量达到所需值时,便可停止投放,并按压所述按压按钮212使得所述第二电磁铁26得电、所述第一电磁铁25断电,所述托盘22绕着所述转动机构27倾斜转动,从而将原料倒入所述下料通道5内,实现对于下料量的检测,提高加工精度;所述第一出风机构7、所述第二出风机构8能够将原料呈分散状吹入到所述加热室62内,使得加热更为充分;所述隔板9a能够与所述加热室62之间形成循环通道,使得原料加热时间更长、加热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