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3604发布日期:2018-08-04 16:2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壁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而石油、天然气及煤等能源的储备量却在不断减少,且随着当前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限煤令的陆续出台。清洁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迫在眉睫,而生物质能源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利用生物质作为壁炉的燃料进行供暖,不仅可以减少煤炭等能源的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可以利用废弃的生物质资源,变废为宝,且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目前大多数的生物质壁炉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燃烧盒内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灰落在风室内,不便于工作人员清理;(2)结渣严重,无法长时间稳定运行,且必须停止运行后进行手动破渣、清渣处理;(3)由于燃料的不充分燃烧等原因,运行一段时间后,视窗玻璃发黑,影响美观。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02647977U,公开日:2013年1月2日,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生物壁炉结焦的清焦装置,它包括燃烧室底座、拉杆机构、连杆组件,位于燃烧室底座外侧安装一个向外延伸的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通过连杆组件与固定轴活动连接,该固定轴上设置推焦机构,所述推焦机构由若干片高低不一、形状不同的扇形钢板焊接组成,所述燃烧室底座由定位板活动定位安装燃烧盒,可往上取下,便于清扫。通过设置该装置,进行往复式推动,挤压捣碎固定在底座上的燃烧盒里的结焦。其不足之处是:(1)该方案清扫燃烧盒落下的灰时,需停炉将燃烧盒取下才能进行清扫,这必然影响了生物质壁炉运行的效率;(2)该方案中采用扇形钢板焊接紧固在固定轴上的方式,这种结构不便于拆卸安装,一旦某个扇形钢板损坏,必须整套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生物质壁炉中不易对风室的灰进行清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它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不易产生结渣现象,并且灰盘与风室板为分离式,便于清理积灰。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包括风室和燃烧盒,所述风室包括灰盘和与炉体内壁固定连接的风室板,所述风室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所述的灰盘,所述风室板上开设有孔,所述燃烧盒位于所述孔内,且所述风室板通过所述孔支撑所述燃烧盒,所述燃烧盒的底部设置有长条形孔,所述燃烧盒的下方设置有自动除渣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室板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和一块水平板,所述的水平板和两块所述的侧板均连接,且所述的水平板和两块所述的侧板均与炉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水平板上开设有所述孔,所述燃烧盒位于所述孔内,所述燃烧盒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挡块,且所述限位挡块位于所述孔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除渣装置包括电机、主轴、锁紧螺母、除渣片、定距环,所述主轴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锁紧螺母位于所述主轴的两端,所述除渣片和所述定距环相间的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除渣片位于所述长条形孔的正下方,且所述主轴带动所述除渣片做圆周运动过程中,所述除渣片周期性的穿过所述长条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除渣片包括齿片和轴套,所述齿片和所述轴套固定连接,所述轴套的内径与所述主轴的外径相配合,且所述轴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主轴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除渣片包括除渣片A和除渣片B,所述除渣片A和所述除渣片B通过所述定距环相间的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除渣片A和所述除渣片B周期性的穿过所述长条形孔,且所述除渣片A的长度大于所述除渣片B的长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点火电极,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点火孔一和进风孔,所述燃烧盒上设置有点火孔二,所述点火电极穿过所述点火孔一和所述点火孔二向所述燃烧盒内延伸。

进一步地,还包括自动加料系统,所述自动加料系统包括加料电机和料斗,所述料斗的外侧设置有隔热板,所述加料电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料斗连通,且所述加料电机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燃烧盒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贯流风机和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的出口设置有热风出口格栅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入口与所述贯流风机连接,所述换热管道位于所述燃烧室和所述隔热板之间,所述热风出口格栅的下方设置有视窗,所述视窗和所述热风出口格栅均安装在所述炉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烟风机和烟气出口烟箱,所述烟气出口烟箱与所述燃烧室室连通,所述排烟风机与所述烟气出口烟箱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自控系统,所述自控系统与所述自动加料系统、所述点火电极、所述排烟风机和所述贯流风机均连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风室为活动式结构,风室板支撑燃烧盒,生物质壁炉工作中产生的灰直接落入灰盘中,待灰盘上的灰积累到一定量时,直接将灰盘取下进行清灰操作即可,这个过程不会影响生物质壁炉的运行状态,从而克服了现有的生物质壁炉必须停炉进行清灰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中的风室板结构设计简单,适用于对现有生物质壁炉改造的情形,带孔风室板与限位挡块的配合设计使风室板对燃烧盒形成稳固的支撑;

(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布风结构使燃料的燃烧更充分;另外,这种设计与自动除渣装置相配合也有助于解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焦油等附着在视窗上而导致视窗玻璃发黑,影响美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中电机驱动主轴转动带动除渣片做圆周运动,除渣片A在运动过程中穿过长条形孔伸入到燃烧盒内部对大块的结渣进行破碎,促进燃烧室内的燃料充分燃烧,从而解决了现有生物质壁炉运行一段时间后严重结渣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中的除渣片A在对大块的结渣进行破碎的同时,除渣片B对除渣片A 两侧的长条形孔进行疏通,促进燃烧盒内空气供给充分,进一步促进了燃料充分燃烧;

(6)本实用新型中除渣片通过轴套与主轴连接的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一旦除渣片损坏,只需要更换损坏的除渣片即可,因而有助于节约材料,降低了使用成本;

(7)本实用新型中轴套上设置的凹槽与主轴上设置的凸起相配合,有效的防止了除渣片在主轴上打滑的现象;

(8)本实用新型中的点火电极通过燃烧盒上的点火孔二延伸到燃烧盒内部,对燃烧盒内的燃烧进行点火,这种点火方式便于操作,安全性也较高;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视窗可以有效的观察到燃烧室内燃料燃烧的状态,再通过加料电机控制从料斗输送至燃烧盒中的燃料的量,具有便捷、高效的优点;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贯流风机将室内冷空气抽进换热管道中,燃烧室内燃烧形成的高温烟气对换热管道中的冷空气加热,冷空气经加热后变成暖气经热风出口格栅排向室内,提高了人在室内的舒适感;

(1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自控系统对自动加料系统、点火电极、排烟风机和贯流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提高了生物质壁炉的自动化程度,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化生物质壁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化生物质壁炉炉体剖视图;

图3为自动除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轴与除渣片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燃烧盒结构示意图;

图6为燃烧盒底部长条形孔开设位置示意图;

图7为风室结构示意图;

图8为风室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灰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电机;3、视窗;4、热风出口格栅;5、隔热盖板;6、料斗;7、隔热板;8、自动加料系统;9、点火电极;10、排烟风机;11、烟气出口烟箱;12、贯流风机; 13、风室;14、燃烧盒;15、主轴;16、锁紧螺母;17、除渣片A;18、定距环;19、除渣片B;20、灰盘;21、风室板;22、限位挡块;23、长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图3、图5至图9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包括风室13和燃烧盒14,为了解决现有生物质壁炉中不易对风室13中的灰进行清理的问题,本方案将风室13设计为活动式结构,即所述风室13包括灰盘20和与炉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风室板21,所述风室板21的正下方设置有所述的灰盘20,所述风室板21上开设有孔,所述燃烧盒14位于所述孔内,且所述风室板21通过所述孔支撑所述燃烧盒14,所述燃烧盒14的底部设置有长条形孔23,所述燃烧盒14的下方设置有自动除渣装置,本方案中的风室板21 支撑燃烧盒14,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燃烧盒14设计成由上部相对于下部较粗的结构,这样燃烧盒14套装在风室板21上的孔中时便于对燃烧盒14形成支撑,以保证燃烧盒14的底部与灰盘20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述自动除渣装置设置在燃烧盒14底部与灰盘20之间的空间,生物质壁炉工作中产生的灰直接落入灰盘20中,待灰盘20上灰积累到一定量时,直接将灰盘20取下进行清灰操作即可,这个过程不会影响生物质壁炉的运行状态,从而克服了现有的生物质壁炉必须停炉进行清灰的缺陷。另外,相对于现有生物质壁炉中的圆孔设计,本方案通过改善布风结构使燃料的燃烧更充分,有助于避免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焦油。

实施例2

如图5至图9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其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所不同的是:所述风室板21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和一块水平板,所述的水平板和两块所述的侧板均连接,且所述的水平板和两块所述的侧板均与炉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水平板上开设有所述孔,所述燃烧盒14位于所述孔内,所述燃烧盒14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挡块22,且所述限位挡块22位于所述孔的上方,这种风室板21的结构设计简单,适用于对现有生物质壁炉进行改造,带孔风室板21与限位挡块22的配合设计使风室板21对燃烧盒14形成稳固的支撑,从而确保燃烧盒14的底部与灰盘20保持一定的距离,灰盘20与燃烧盒14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可以设置自动除渣装置以及时有效地清理燃烧盒14内部的结焦。

实际应用时,在所述风室板21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风室板21之间设有所述的灰盘20,所述灰盘20设计为包括底板和三块侧板的结构,三块侧板依次连接,并且均与所述底板连接,这种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生物质壁炉运行时,只需要将灰盘20放置在支撑板上即可,而生物质壁炉工作中产生的灰则直接落入灰盘20中。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其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所不同的是:所述自动除渣装置包括电机2、主轴15、锁紧螺母16、除渣片、定距环18,所述主轴15与所述电机 2连接,所述除渣片和所述定距环18相间的套设在所述主轴15上,位于所述主轴15两端的所述锁紧螺母16将所述除渣片和所述定距环18固定,所述除渣片位于所述长条形孔23的正下方,且所述主轴15带动所述除渣片做圆周运动过程中,所述除渣片周期性的穿过所述长条形孔23。本方案中的电机2驱动主轴转15动带动除渣片做圆周运动,除渣片在运动过程中穿过长条形23伸入到燃烧盒14内将燃烧盒14中的渣块破碎,进而促进燃烧室14内的燃料充分燃烧,从而解决了现有生物质壁炉运行一段时间后严重结渣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实施例4

如图3、图4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其结构与实施例3相比,所不同的是:所述除渣片包括齿片和轴套,所述齿片和所述轴套固定连接,所述轴套的内径与所述主轴15的外径相配合,且所述轴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主轴15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相配合,本方案采用除渣片通过轴套与主轴15连接的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一旦除渣片损坏,只需要更换损坏的除渣片即可,因而有助于节约材料,降低了使用成本。另外,轴套上设置的凹槽与主轴15上设置的凸起相配合,有效的防止了除渣片在主轴15上打滑的现象。

实施例5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其结构与实施例3相比,所不同的是:所述除渣片包括除渣片A17和除渣片B19,所述除渣片A17和所述除渣片B19通过所述定距环 18相间的套设在所述主轴15上,所述除渣片A17和所述除渣片B19周期性的穿过所述长条形孔23,且所述除渣片A17的长度大于所述除渣片B19的长度,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所述除渣片A17和所述除渣片B19设计成有一定夹角的形式,伴随主轴15旋转过程中所述除渣片A17伸入所述燃烧盒14内部的最高位置高于所述除渣片B19伸入所述燃烧盒14内部的最高位置。另外,除渣片A17在运动过程中穿过长条形孔23并延伸到燃烧盒14内部对大块的结渣进行破碎,同时除渣片B19对除渣片A17两侧的长条形孔23进行疏通,促进燃烧盒14内空气供给充分,进一步促进了燃料充分燃烧。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其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所不同的是:还包括点火电极9,所述炉体1上设置有点火孔一和进风孔,所述燃烧盒14上设置有点火孔二,所述点火电极9穿过所述点火孔一和所述点火孔二向所述燃烧盒14内延伸对燃烧盒14内的燃烧进行点火,这种点火方式便于操作,安全性也较高。

实施例7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其结构与实施例6相比,所不同的是:还包括自动加料系统8,所述自动加料系统8包括加料电机和料斗6,所述料斗6的外侧设置有隔热板7,所述加料电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料斗6连通,且所述加料电机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燃烧盒14的正上方,通过加料电机控制从料斗6输送至燃烧盒14中的燃料的量,具有便捷、高效的优点。

实施例8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其结构与实施例7相比,所不同的是:还包括贯流风机12和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的出口设置有热风出口格栅4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入口与所述贯流风机12连接,所述换热管道位于所述燃烧室和所述隔热板7之间,所述热风出口格栅4的下方设置有视窗3,所述视窗3和所述热风出口格栅4均安装在所述炉体1 上,通过贯流风机12将室内冷空气抽进换热管道中,燃烧室内燃烧形成的高温烟气对换热管道中的冷空气加热,冷空气经加热后变成暖气经热风出口格栅4排向室内,提高了人在室内的舒适感。

实施例9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其结构与实施例8相比,所不同的是:还包括排烟风机10和烟气出口烟箱11,所述烟气出口烟箱11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排烟风机10与所述烟气出口烟箱11连通,燃烧室内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进入烟气出口烟箱11后,在排烟风机10的作用下,集中向外排出进行处理,避免扩散污染室内生活环境。

实施例10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质壁炉,其结构与实施例9相比,所不同的是:还包括自控系统,所述自控系统与所述自动加料系统8、所述点火电极9、所述排烟风机10和所述贯流风机12均连接,自控系统对自动加料系统8、点火电极9、排烟风机10和贯流风机 12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提高了生物质壁炉的自动化程度,便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