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功能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冷热风发送设备、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3214发布日期:2019-03-09 00:3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送风功能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冷热风发送设备、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送风功能调节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冷热风发送设备,以及一种包括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空调。



背景技术:

送风功能调节装置,是用于改变冷热风发送设备中的冷、热风出风方向的结构,通过调整或更换送风功能调节装置,可以对空调的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由于冷热风发送设备中可以产生不同温度的风,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而冷空气被吹出后会下降,热空气被吹出后会上升,因此,当吹冷风时,需要使吹风方向尽量朝向制冷空间的上部,当吹热风时,需要将出风方向朝下。

现有技术中,应用于较大空间的冷热风发送设备一般设置于房屋顶部,冷热风发送设备中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出风角度是不可调的,因此,当冷热风发送设备由吹冷风改为吹热风,或由吹热风改为吹冷风时,需要根据需求更换导流叶片;更换导流叶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拆卸、安装操作,给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拆卸的过程中极易造成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损坏。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以针对冷、热风或换风的不同需求调整出风方向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风功能调节装置,可以针对冷、热风或换风的不同需求对出风方向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冷热风发送设备。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空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送风功能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整出风口出风方向的若干导流叶片和用于控制所述导流叶片的转动角度并使所述导流叶片固定的控制器,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竖直设置,且所述导流叶片的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

优选的,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导流叶片包括主动导流叶片和从动导流叶片,所述主动导流叶片和所述从动导流叶片的上部均设置有第一折弯,所述第一折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滑槽,在所述第一限位滑槽中滑动设置的第一导向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滑槽与设置于所述导流叶片上方的转盘固定连接,以使所述主动导流叶片转动时,带动所述从动导流叶片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滑槽为长圆孔结构,且所述长圆孔沿同一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主动导流叶片与传动方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方轴的另一端与驱动设备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设备用于带动所述传动方轴转动或停止,以使所述主动导流叶片转动或固定。

优选的,所述从动导流叶片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转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位于所述导流叶片下部的旋流风口内壳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所述导流叶片上部的阻流定位盘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从动导流叶片设置有垂直于其高度方向的第二折弯,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弯处。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非转动中心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转盘转动角度的第二限位滑槽,在所述第二限位滑槽中滑动设置的第二导向销轴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滑槽与所述阻流定位盘固定连接。

一种冷热风发送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

一种空调,包括控制装置、送风功能调节装置,所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导流叶片的转动角度。

本发明提供的冷热风发送设备,包括用于调整出风口出风方向的若干导流叶片和用于控制导流叶片转动角度并使其固定的控制器,导流叶片沿出风口的周向竖直设置,导流叶片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

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导流叶片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因此导流叶片可以沿转动轴转动,导流叶片转动的角度不同,出风口出风方向也会不同。

具体来讲,由于进入送风功能调节装置中的冷风或热风都处于离心运动状态,处于离心运动状态的气体接触长度方向与出风口的径向重合的导流叶片后,会在叶片的阻挡下竖直向下吹出;当导流叶片与出风口的径向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时,处于离心状态的风会沿导流叶片的长度方向吹出,因此通过控制器改变导流叶片的转动角度并固定,可以获得不同的出风方向,从而满足针对冷、热风或换风的不同需求调整出风方向的要求。

例如:当处于吹热风状态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将导流叶片调整至与出风口径向之间的夹角为0°至4°之间并固定;当处于吹冷风状态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将导流叶片调整至与出风口径向之间的夹角为35°至40°之间并固定;当处于换风状态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将导流叶片调整至与出风口径向之间的夹角为12°至30°之间并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线框示意图;

图2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第一观测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第二观测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第三观测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第四观测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图8为冷热风发送设备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冷热风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中:

1为导流叶片、11为主动导流叶片、12为从动导流叶片、13为第一限位滑槽、14为第一导向销轴、15为转动轴、2为转盘、21为第二限位滑槽、22为第二导向销轴、3为旋流风口内壳、4为阻流定位盘、5为传动方轴、6为风阀控制器、7为旋流风口外壳、01为报警器、02为控制箱、03为离心风机、04为表冷器、05为箱体、06为引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出风方向。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冷热风发送设备。本发明还有一个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空调。

请参考图1-9,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线框示意图;图2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第一观测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第二观测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第三观测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第四观测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俯视图;图7为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侧视图;图8为冷热风发送设备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9为冷热风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功能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整出风口出风方向的若干导流叶片1和用于控制导流叶片1转动角度并使其固定的控制器,导流叶片1沿出风口的周向竖直设置,且导流叶片1的转动轴15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为了使导流叶片1的转动能够影响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出风方向,导流叶片1的一端位于出风口内。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出风口的方向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等结构,优选的出风口的形状为圆形。

导流叶片1竖直设置是指导流叶片1的高度方向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方向,导流叶片1的厚度较薄,导流叶片1的厚度方向平行于出风口所在平面;导流叶片1的转动轴15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因此,导流叶片1的高度方向与其转动轴15中心轴线所在方向平行。

控制器可以是电机与驱动器,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和锁定来控制导流叶片1的转动和固定,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符合要求的装置,在此不做赘述。

导流叶片1的转动可以是无级转动,可以固定于转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是具有几个挡位的有级转动停止方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由吹冷风改为吹热风时,可以使导流叶片1沿转动轴15转动一定角度,例如,可以将导流叶片1调整至导流叶片1的长度方向与出风口径向重合的位置并固定,此时离心运动状态的吹风遇到导流叶片1之后竖直向下吹出,然后热空气上升,使整个空间快速变暖;当由吹热风改为吹冷风时,可以对导流叶片1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其调整至:导流叶片1的长度方向与出风口径向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并固定,可以是37°,此时,离心运动状态的吹风遇到导流叶片1之后便会沿导流叶片1的表面斜向下吹出,从而使冷风由空间的较高处缓慢下降,提高冷却效果;当吹风由冷风或热风状态改为换气状态时,可以对导流叶片1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其调整至:导流叶片1的长度方向与出风口径向之间的夹角为20°并固定,从而达到更好的换风效果。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导流叶片1的旋转角度范围可以是60°,也可以是90°,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转动角度,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吹冷风时,导流叶片1长度方向与出风口径向之间的夹角最好为35°至40°之间;当吹热风时,导流叶片1长度方向与出风口径向之间的夹角最好为0°至4°之间;当换风时,导流叶片1长度方向与出风口径向之间的夹角最好为12°至30°之间。此处所说的导流叶片1的长度方向与出风口径向之间的夹角是指某:一导流叶片1的长度方向与此导流叶片1的转动轴15与出风口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当出风口为圆形时,出风口的中心为出风口的圆心,当出风口为其它形状时,出风口的中心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吹冷、热风或换风的需求,对出风方向进行调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吹风能够均匀吹出,可以使导流叶片1沿出风口的周向均匀分布。

导流叶片1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优选的,出风口为圆形,导流叶片1的数量为12个,且均匀分布于出风口的周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导流叶片1包括主动导流叶片11和从动导流叶片12,且主动导流叶片11和从动导流叶片12的上部均设置有第一折弯,第一折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滑槽13,第一导向销轴14穿过第一限位滑槽13与转盘2固定连接,第一导向销轴14在第一限位滑槽13中滑动设置,转盘2设置于导流叶片1的上方,以使主动导流叶片11转动时,带动从动导流叶片12转动。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限位滑槽13的形状不可以是以转动轴15为轴心的圆弧结构。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主动导流叶片11转动时,穿过主动导流叶片11的第一导向销轴14在第一限位滑槽13内滑动,并且带动转盘2转动,转盘2转动,带动穿过从动导流叶片12的第一定位销轴14转动,从而带动从动导流叶片12转动。

优选的,可以将第一限位滑槽13设置为长圆孔结构,同时使长圆孔沿同一圆周均匀分布,从而使导流叶片1在转动的过程中,所有导流叶片1可转动的角度范围相同。

主动导流叶片11可以由驱动部件带动转动,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使主动导流叶片11与传动方轴5固定连接,传动方轴5的另一端与驱动设备固定连接,当驱动设备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方轴5转动或停止,又因为传动方轴5与主动导流叶片11卡接,因此,可以带动主动导流叶片11转动或固定。

主动导流叶片11与传动方轴5的卡接方式,可以是主动导流叶片11设置有与传动方轴5配合卡接的方孔,使主动导流叶片11与传动方轴5固定卡接;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卡接,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其中,驱动设备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其它具有转动输出的设备,优选的,驱动设备为风阀控制器6。风阀控制器6可以使主动导流叶片11转动至转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并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在从动导流叶片12上设置用于使转动轴15穿过的通孔,转动轴15的一端与位于导流叶片1下部的旋流风口内壳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位于导流叶片1上部的阻流定位盘4固定连接。

在使用的过程中,从动导流叶片12绕转动轴15转动。

为了使导流叶片1加工的过程更加方便,可以在导流叶片1上设置垂直于其高度方向的第二折弯,将用于使转动轴15穿过的第一通孔设置于第二折弯处。

优选的,可以将第二折弯设置为形状、尺寸相同的结构。

为了进一步对导流叶片1的转动角度范围进行限定,可以在转盘2的非转动中心处设置用于限制转盘2转动角度的第二限位滑槽21,将第二导向销轴22穿过第二限位滑槽21与阻流定位盘4固定连接,且第二导向销轴22可以在第二限位滑槽21中滑动。

第二限位滑槽21的形状可以是长圆形,也可以是扇形,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第二导向销轴22运动至第二限位滑槽21的端部后,转盘2运动至极限位置。

除了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冷热风发送设备,该冷热风发送设备包括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报警器01、控制箱02、离心风机03、表冷器04、箱体05和引风罩06,其中表冷器04用于降低空间温度,引风罩06用于使气体通过,离心风机03用于使气体高速离心运动,控制箱02用于控制冷热风发送设备的工作,报警器01与控制箱02连接,用于在突发情况下报警提示,箱体05设置于冷热风发送设备的外周部,其中箱体05包括旋流风口外壳7,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空调,包括控制装置和送风功能调节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导流叶片1的旋转角度、吹风温度和吹风方向等。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plc控制程序,设置相关按键的方式直接对空调进行控制,空调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到的第一限位滑槽13、第二限位滑槽21、第一导向销轴14、第二导向销轴22、第二折弯和第一折弯中的第一、第二只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发明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送风功能调节装置、包括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冷热风发送设备以及包括上述送风功能调节装置的空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