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蓄热型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1802发布日期:2019-04-05 21:3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高效蓄热型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高效蓄热型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废气处理的设备一部分为蓄热换热器,它通过蓄热介质实现能量短暂地储存,将废气中的余热回收再用于预热冷空气。

常用的蓄热换热器占地面积较大,需要多个罐体组合,同时因不必要的空间较多,造成换热效能较差,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高效蓄热型换热器,其通过改进设备关联结构,提升效能,减少热能的损失量,提升与炉体的配合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高效蓄热型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上开设有与其内腔分别连通的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入口与炉体相连,其中,所述烟气入口处设置有第一阀体,所述烟气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阀体,在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腔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腔连通的进风口,同时,在所述换热器本体底部设置有与炉体相连的出风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腔内设置有耐火材料蓄热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腔底部设置有耐热钢管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底部设置有升降支撑脚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改进设备关联结构,提升效能,减少热能的损失量,提升与炉体的配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炉体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图2,高效蓄热型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所述换热器本体1上开设有与其内腔分别连通的烟气入口11和烟气出口12,所述烟气入口11与炉体2相连,其中,所述烟气入口11处设置有第一阀体13,所述烟气出口12处设置有第二阀体14,在所述第二阀体14与所述换热器本体1内腔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换热器本体1内腔连通的进风口3,同时,在所述换热器本体1底部设置有与炉体2相连的出风口4。

其中,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三阀体,第三阀体在高温烟气进入到换热器本体时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换热器本体1内腔内设置有耐火材料蓄热体5和耐热钢管件6,其中,耐热钢管件设置在内腔底部。

所述换热器本体1底部设置有升降支撑脚座7,升降支撑脚座通过螺栓与螺纹套的配合来达到升降的目的。

炉体内的高温废气从烟气进口进入到换热器本体内,通过换热器本体内的蓄热体对高温废气中携带的热量进行吸收,之后,废气从烟气出口处集中排出,排出时烟气温度≤100-150℃,大幅降低生产环境温度,利于连接环保处设备。

之后,关闭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冷风从进风口进入到换热器本体内,通过蓄热体进行热交换后冷风变为热风,最后从出风口处排出并进入到炉内,对热能进行回收利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高效蓄热型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上开设有与其内腔分别连通的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入口与炉体相连,其中,所述烟气入口处设置有第一阀体,所述烟气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阀体,在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腔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腔连通的进风口,同时,在所述换热器本体底部设置有与炉体相连的出风口。本发明通过改进设备关联结构,提升效能,减少热能的损失量,提升与炉体的配合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先;周建平;朱方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镇海海德工业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0
技术公布日:2019.04.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