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快速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0733发布日期:2018-07-31 21:4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纤维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纤维快速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天然竹纤维主要是竹原纤维。竹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同属于高聚糖,总量占纤维干质量的90%以上,其次是蛋白质、脂肪、果胶、单宁、色素、灰分等。

由于竹纤维有上述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医疗、建筑等行业。现有的竹纤维在制造中需要涉及烘干,但现有的烘干装置是将竹纤维收集堆垛后再进行烘干,存在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竹纤维烘干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竹纤维快速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竹纤维快速干燥系统,包括热风锅炉、除湿器,所述热风锅炉包括加热器,加热器的一侧连接有炉膛,炉膛的一侧开设有出风烟道,炉膛侧壁开设有若干进风口,所述出风烟道还连接有混合舱,所述混合舱的上侧壁连接有冷风通道,所述冷风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鼓风机,所述混合舱的右端连接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除湿器,除湿器的一侧设置有竹纤维输送通道,所述竹纤维输送通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设置有换面台,所述换面台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底板,所述支撑杆上还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还连接有用于驱动移动块沿支撑杆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于移动块一侧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第二连杆旋转的驱动器,所述固定块上还铰接有连接杆,所述移动块上铰接有换面板,所述连接杆与换面板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风通道设置有三个,所述冷风通道均匀分布于混合舱的上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冷风通道安装有电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还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电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电气阀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连接有三个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分别与除湿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器的出风面设置有若干出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换面板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还设置有第二控制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器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包括热风锅炉、除湿器,所述热风锅炉包括加热器,加热器的一侧连接有炉膛,炉膛的一侧开设有出风烟道,炉膛侧壁开设有若干进风口,所述出风烟道还连接有混合舱,所述混合舱的上侧壁连接有冷风通道,所述冷风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鼓风机,所述混合舱的右端连接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除湿器,除湿器的一侧设置有竹纤维输送通道,所述竹纤维输送通道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设置有换面台,所述换面台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底板,所述支撑杆上还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还连接有用于驱动移动块沿支撑杆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于移动块一侧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第二连杆旋转的驱动器,所述固定块上还铰接有连接杆,所述移动块上铰接有换面板,所述连接杆与换面板铰接。通过该设置,加热器加热炉膛内的进风口进来的冷风,高温热风即从出风烟道进入混合舱,混合舱侧壁连接的冷风通道通过鼓风机向混合舱内输送适量冷风与高温热风混合至适宜温度,从出风口输送至除湿器,除湿器一侧的竹纤维输送通道上输送的竹纤维即可一边传送,一边烘干,当竹纤维通过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输送至换面板时,驱动器驱动第二连杆旋转,第二连杆旋转带动第一连杆跟随旋转,第一连杆带动移动块向右滑动,移动块向右滑动带动连接杆旋转,从而使换面板翻转,换面板上的竹纤维即可完成换面,从而使竹纤维两面得到烘干,提高了竹纤维的烘干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竹纤维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风通道设置有三个,所述冷风通道均匀分布于混合舱的上侧壁。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冷风通道输送的冷风可以均匀分布于混合舱内,使混合舱内的高温热风与冷风充分混合,防止因高温热风混合不均匀,烘干时对竹纤维造成损害。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风通道安装有电气阀门。通过该设置,便于控制冷风通道冷风的输送量。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风口还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电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电气阀门电连接。通过该设置,温度感应器感应到出风口的热风温度,将数据输送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通过预设的温度值,控制冷风通道的电气阀门开启与关闭,从而精确控制出风口的热风温度。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风口连接有三个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分别与除湿器连接。通过该设置,三个除湿器均匀分布于竹纤维输送通道对竹纤维烘干,提高了竹纤维的烘干效率。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除湿器的出风面设置有若干出风孔。通过该设置,使除湿器整个出风面均匀出风,从而使竹纤维输送通道上的竹纤维在经过除湿器的出风面时可以持续烘干,提高了竹纤维的烘干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竹纤维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换面板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还设置有第二控制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器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通过该设置,当竹纤维通过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输送至换面板,压力感应器感应到信号,第二控制器收到压力感应器的信号,控制驱动器工作,从而自动完成竹纤维的换面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竹纤维输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加热器、2-炉膛、3-出风烟道、4-进风口、5-混合舱、6-冷风通道、7-鼓风机、8-出风口、9-除湿器、91-出风面、92-出风孔、10-出风管、11-竹纤维输送通道、111-第一输送带、112-第二输送带、113-固定块、114-支撑杆、115-底板、116-移动块、117-第一连杆、118-第二连杆、119-驱动器、1110-连接杆、1111-换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竹纤维快速干燥系统,包括热风锅炉、除湿器9,所述热风锅炉包括加热器1,加热器1的一侧连接有炉膛2,炉膛2的一侧开设有出风烟道3,炉膛2侧壁开设有若干进风口4,所述出风烟道3还连接有混合舱5,所述混合舱5的上侧壁连接有冷风通道6,所述冷风通道6的另一端连接有鼓风机7,所述混合舱5的右端连接有出风口8,所述出风口8连接有除湿器9,除湿器9的一侧设置有竹纤维输送通道11,所述竹纤维输送通道11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带111、第二输送带112,所述第一输送带111与第二输送带112之间设置有换面台,所述换面台包括固定块113,所述固定块113一侧连接有支撑杆114,所述支撑杆114的另一端连接有底板115,所述支撑杆114上还套设有移动块116,所述移动块116上还连接有用于驱动移动块116沿支撑杆114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于移动块116一侧的第一连杆117,第一连杆117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18,第二连杆118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第二连杆118旋转的驱动器119,所述固定块113上还铰接有连接杆1110,所述移动块116上铰接有换面板1111,所述连接杆1110与换面板1111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风通道6设置有三个,所述冷风通道6均匀分布于混合舱5的上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冷风通道6安装有电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8还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电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电气阀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8连接有三个出风管10,所述出风管10分别与除湿器9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器9的出风面91设置有若干出风孔92。

进一步地,所述换面板1111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还设置有第二控制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器119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加热器1加热炉膛2内的进风口4进来的冷风,高温热风即从出风烟道3进入混合舱5,混合舱5侧壁连接的冷风通道6通过鼓风机7向混合舱5内输送适量冷风与高温热风混合至适宜温度,从出风口8输送至除湿器9,除湿器9一侧的竹纤维输送通道11上输送的竹纤维即可一边传送,一边烘干,当竹纤维通过第一输送带111、第二输送带112输送至换面板1111时,驱动器119驱动第二连杆118旋转,第二连杆118旋转带动第一连杆117跟随旋转,第一连杆117带动移动块116向右滑动,移动块116向右滑动带动连接杆1110旋转,从而使换面板1111翻转,换面板1111上的竹纤维即可完成换面,从而使竹纤维两面得到烘干,提高了竹纤维的烘干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竹纤维烘干效率低的问题。所述冷风通道6设置有三个,所述冷风通道6均匀分布于混合舱5的上侧壁。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冷风通道6输送的冷风可以均匀分布于混合舱5内,使混合舱5内的高温热风与冷风充分混合,防止因高温热风混合不均匀,烘干时对竹纤维造成损害。所述冷风通道6安装有电气阀门。通过该设置,便于控制冷风通道6冷风的输送量。所述出风口8还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电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电气阀门电连接。通过该设置,温度感应器感应到出风口8的热风温度,将数据输送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通过预设的温度值,控制冷风通道6的电气阀门开启与关闭,从而精确控制出风口8的热风温度。所述出风口8连接有三个出风管10,所述出风管10分别与除湿器9连接。通过该设置,三个除湿器9均匀分布于竹纤维输送通道11对竹纤维烘干,提高了竹纤维的烘干效率。所述除湿器9的出风面91设置有若干出风孔92。通过该设置,使除湿器9整个出风面91均匀出风,从而使竹纤维输送通道11上的竹纤维在经过除湿器9的出风面91时可以持续烘干,提高了竹纤维的烘干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竹纤维烘干效率低的问题。所述换面板1111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还设置有第二控制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器119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通过该设置,当竹纤维通过第一输送带111、第二输送带112输送至换面板1111,压力感应器感应到信号,第二控制器收到压力感应器的信号,控制驱动器119工作,从而自动完成竹纤维的换面工作。

实施例1

一种竹纤维快速干燥系统,包括热风锅炉、除湿器9,所述热风锅炉包括加热器1,加热器1的一侧连接有炉膛2,炉膛2的一侧开设有出风烟道3,炉膛2侧壁开设有若干进风口4,所述出风烟道3还连接有混合舱5,所述混合舱5的上侧壁连接有冷风通道6,所述冷风通道6的另一端连接有鼓风机7,所述混合舱5的右端连接有出风口8,所述出风口8连接有除湿器9,除湿器9的一侧设置有竹纤维输送通道11,所述竹纤维输送通道11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带111、第二输送带112,所述第一输送带111与第二输送带112之间设置有换面台,所述换面台包括固定块113,所述固定块113一侧连接有支撑杆114,所述支撑杆114的另一端连接有底板115,所述支撑杆114上还套设有移动块116,所述移动块116上还连接有用于驱动移动块116沿支撑杆114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于移动块116一侧的第一连杆117,第一连杆117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18,第二连杆118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第二连杆118旋转的驱动器119,所述固定块113上还铰接有连接杆1110,所述移动块116上铰接有换面板1111,所述连接杆1110与换面板1111铰接。通过该设置,加热器1加热炉膛2内的进风口4进来的冷风,高温热风即从出风烟道3进入混合舱5,混合舱5侧壁连接的冷风通道6通过鼓风机7向混合舱5内输送适量冷风与高温热风混合至适宜温度,从出风口8输送至除湿器9,除湿器9一侧的竹纤维输送通道11上输送的竹纤维即可一边传送,一边烘干,当竹纤维通过第一输送带111、第二输送带112输送至换面板1111时,驱动器119驱动第二连杆118旋转,第二连杆118旋转带动第一连杆117跟随旋转,第一连杆117带动移动块116向右滑动,移动块116向右滑动带动连接杆1110旋转,从而使换面板1111翻转,换面板1111上的竹纤维即可完成换面,从而使竹纤维两面得到烘干,提高了竹纤维的烘干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竹纤维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冷风通道6设置有三个,所述冷风通道6均匀分布于混合舱5的上侧壁。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冷风通道6输送的冷风可以均匀分布于混合舱5内,使混合舱5内的高温热风与冷风充分混合,防止因高温热风混合不均匀,烘干时对竹纤维造成损害。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冷风通道6安装有电气阀门。通过该设置,便于控制冷风通道6冷风的输送量。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出风口8还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电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电气阀门电连接。通过该设置,温度感应器感应到出风口8的热风温度,将数据输送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通过预设的温度值,控制冷风通道6的电气阀门开启与关闭,从而精确控制出风口8的热风温度。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出风口8连接有三个出风管10,所述出风管10分别与除湿器9连接。通过该设置,三个除湿器9均匀分布于竹纤维输送通道11对竹纤维烘干,提高了竹纤维的烘干效率。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除湿器9的出风面91设置有若干出风孔92。通过该设置,使除湿器9整个出风面91均匀出风,从而使竹纤维输送通道11上的竹纤维在经过除湿器9的出风面91时可以持续烘干,提高了竹纤维的烘干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竹纤维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换面板1111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还设置有第二控制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器119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通过该设置,当竹纤维通过第一输送带111、第二输送带112输送至换面板1111,压力感应器感应到信号,第二控制器收到压力感应器的信号,控制驱动器119工作,从而自动完成竹纤维的换面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