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6089发布日期:2018-10-19 20:5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高效节能橱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加热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明火,因此安全、卫生。

目前市场上的电磁炉多为固定安装在桌子的底部,不便于拆装,导致在对电磁炉的维修比较繁琐,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块,两个第二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一侧为开口的第二凹槽,两个第二凹槽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外侧,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电磁炉本体,支撑板位于第二凹槽外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槽的下方设有与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块,第三支撑块远离第一支撑块的一侧铰接有第四支撑块,第四支撑块远离第三支撑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靠近第三支撑块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弹簧,弹簧远离第三支撑块的一端焊接有与第三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三支撑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三凹槽外并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一支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卡块位于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嵌套有多个呈线性分布的滚珠,滚珠与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第二凹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块远离第一支撑块的一侧开设有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的安装槽,第四支撑块靠近第三支撑块的一侧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三凹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与相对应的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防滑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支撑块、第一凹槽、第二支撑块、第二凹槽、支撑板、卡槽、第三支撑块、第四支撑块、第三凹槽、弹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卡块相配合,把手带动第二支撑杆运动,第二支撑杆带动第一支撑杆滑动,第一弹簧被拉伸,第二支撑杆带动卡块运动,使卡块从卡槽内移出,转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二支撑杆转动,第二支撑杆带动第一支撑杆转动,第一支撑杆带动第四支撑块转动,使卡块转动至第三支撑块的下方,拉动支撑板,支撑板带动电磁炉本体运动,使电磁炉本体从第一凹槽内移出,从而方便了电磁炉本体的拆卸,从而使电磁炉本体便于维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快速的对电磁炉本体进行拆卸,从而方便了电磁炉的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块、2第一凹槽、3第二支撑块、4第二凹槽、5支撑板、6电磁炉本体、7卡槽、8第三支撑块、9第四支撑块、10第三凹槽、11弹簧、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方便维修的电磁炉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块1,第一支撑块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块3,两个第二支撑块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一侧为开口的第二凹槽4,两个第二凹槽4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一侧延伸至第一凹槽2的外侧,支撑板5的顶部安装有电磁炉本体6,支撑板5位于第二凹槽4外的一侧开设有卡槽7,卡槽7的下方设有与第一支撑块1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块8,第三支撑块8远离第一支撑块1的一侧铰接有第四支撑块9,第四支撑块9远离第三支撑块8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0,第三凹槽10靠近第三支撑块8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弹簧11,弹簧11远离第三支撑块8的一端焊接有与第三凹槽10的内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2,第一支撑杆12远离第三支撑块8的一端延伸至第三凹槽10外并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3靠近第一支撑块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14,卡块14位于卡槽7内,通过第一支撑块1、第一凹槽2、第二支撑块3、第二凹槽4、支撑板5、卡槽7、第三支撑块8、第四支撑块9、第三凹槽10、弹簧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和卡块14相配合,把手带动第二支撑杆13运动,第二支撑杆13带动第一支撑杆12滑动,第一弹簧11被拉伸,第二支撑杆13带动卡块14运动,使卡块14从卡槽7内移出,转动把手,把手11带动第二支撑杆13转动,第二支撑杆13带动第一支撑杆12转动,第一支撑杆12带动第四支撑块9转动,使卡块14转动至第三支撑块8的下方,拉动支撑板5,支撑板5带动电磁炉本体6运动,使电磁炉本体6从第一凹槽2内移出,从而方便了电磁炉本体6的拆卸,从而使电磁炉本体6便于维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快速的对电磁炉本体进行拆卸,从而方便了电磁炉的维修。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5的两侧均嵌套有多个呈线性分布的滚珠,滚珠与相对应的第二凹槽4的内壁相接触,支撑板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第二凹槽4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三支撑块8远离第一支撑块1的一侧开设有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的安装槽,第四支撑块9靠近第三支撑块8的一侧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三凹槽10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与相对应的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13远离第一支撑块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防滑套,通过第一支撑块1、第一凹槽2、第二支撑块3、第二凹槽4、支撑板5、卡槽7、第三支撑块8、第四支撑块9、第三凹槽10、弹簧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和卡块14相配合,把手带动第二支撑杆13运动,第二支撑杆13带动第一支撑杆12滑动,第一弹簧11被拉伸,第二支撑杆13带动卡块14运动,使卡块14从卡槽7内移出,转动把手,把手11带动第二支撑杆13转动,第二支撑杆13带动第一支撑杆12转动,第一支撑杆12带动第四支撑块9转动,使卡块14转动至第三支撑块8的下方,拉动支撑板5,支撑板5带动电磁炉本体6运动,使电磁炉本体6从第一凹槽2内移出,从而方便了电磁炉本体6的拆卸,从而使电磁炉本体6便于维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快速的对电磁炉本体进行拆卸,从而方便了电磁炉的维修。

工作原理:当对电磁炉本体6进行拆卸时,首先拉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二支撑杆13运动,第二支撑杆13带动第一支撑杆12在第三凹槽10内滑动,第一弹簧11被拉伸,第二支撑杆13带动卡块14运动,直至卡块14从卡槽7内移出,转动把手,把手11带动第二支撑杆13转动,第二支撑杆13带动第一支撑杆12转动,第一支撑杆12带动第四支撑块9在第三支撑块8上转动,第二支撑杆13带动卡块14转动,直至卡块14转动至第三支撑块8的下方,然后拉动支撑板5,使支撑板5在第二凹槽4内滑动,支撑板5带动电磁炉本体6运动,直至电磁炉本体6从第一凹槽2内移出,即可快速对电磁炉本体6进行拆卸,从而使电磁炉本体6便于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