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硅微粉制备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785发布日期:2019-04-09 22:4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硅微粉制备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微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硅微粉制备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硅微粉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于它具备耐温性好、耐酸碱腐蚀、导热系数高、高绝缘、低膨胀、化学性能稳定、硬度大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用于化工、电子、集成电路(IC)、电器、塑料、涂料、高级油漆、橡胶、国防等领域。随着高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硅微粉亦将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硅微粉冷却装置,大多都不能很好的使硅微粉快速并且充分冷却,这会导致硅微粉在制作过程中纯度不够高,从而导致硅微粉的质量下降,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硅微粉制备的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的硅微粉冷却装置不能很好的使硅微粉快速且充分冷却导致硅微粉纯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硅微粉制备的冷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侧套接有隔温套,且箱体顶部的一侧插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端插接有入料管,且进料管远离入料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旋管道,所述螺旋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固定架,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扇,且箱体的一侧插接有抽取管,所述隔温套远离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且水箱远离箱体一侧的上部插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上端插接有入水管,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且水泵的一侧插接有出水管,所述水泵的底部插接有抽水管,且抽水管外壁套接有第二管道固定架,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罐体,且罐体顶部远离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护套,所述护套的内壁套接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外表面套接有皮带,且皮带远离第一转轮的一端套接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内壁套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罐体远离第二转轮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且进料管的内壁与入料管的内壁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内壁与螺旋管道的内壁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管道远离进料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且螺旋管道的内壁与出料管的内壁连通,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底部并延伸至罐体的内部,且出料管的内壁与罐体的内壁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壁与抽取管的内壁连通,且抽取管远离箱体的一端插接在三通管的右端,所述三通管的内壁与抽取管的内壁连通,且三通管的内壁水箱的内壁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箱体顶部的一侧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且出水管的内壁与箱体的内壁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水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水箱的内壁,且水箱的内壁与抽水管的内壁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转杆远离第二转轮的一端贯穿罐体的一侧并延伸至罐体的内部与罐体的另一侧活动连接,且转杆的两端套接有轴承,所述两个轴承的外表面分别嵌在罐体的左璧与右壁的内部。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硅微粉从入料管灌入进料管,从而使硅微粉通过进料管进入螺旋管道,将冷却液以及水通过入水管灌入三通管中,从而使三通管中的冷却液以及水流入水箱中,开启水泵,从而使水泵能够将冷却液和水抽入出水管中,从而使出水管中的水以及冷却液能够通过出水管灌入箱体中,从而使螺旋管道的外表面得到降温冷却,从而使冷却后的螺旋管道能够给内部的硅微粉降温,从而使风扇开启时能够将含有冷却液的水向螺旋管道的下部推送,从而使硅微粉得到充分的冷却,从而使冷却完毕后的硅微粉流入罐体中,从而使电机开启时转动第一转轮,从而使第一转轮通过皮带转动第二转轮,从而使第二转轮转动转杆,从而使转杆转动螺旋叶片,从而使得螺旋叶片将冷却完毕的硅微粉送出出料口,解决了现有的硅微粉冷却装置不能很好的使硅微粉快速且充分冷却导致硅微粉纯度不高的问题。

有益效果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用于硅微粉制备的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硅微粉制备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箱体,以及螺旋管道、风扇、水箱、水泵、三通管、入水管、出水管和抽水管的配合设置,使硅微粉通过进料管进入螺旋管道,从而使冷却液以及水通过入水管灌入三通管中,从而使三通管中的冷却液以及水流入水箱中,从而使水泵开启时能够将冷却液和水抽入出水管中,从而使出水管中的水以及冷却液能够通过出水流入箱体中,从而使螺旋管道的外表面得到降温冷却,从而使冷却后的螺旋管道能够给内部的硅微粉降温,从而使风扇开启时能够将含有冷却液的水向螺旋管道的下部推送,从而有效使硅微粉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硅微粉的纯度以及质量,解决了现有的硅微粉冷却装置不能很好的使硅微粉快速且充分冷却导致硅微粉纯度不高的问题。

(2)、该用于硅微粉制备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电机,以及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皮带、转杆、罐体、螺旋叶片和出料口的配合设置,使冷却完毕后的硅微粉流入罐体中,从而使电机开启时转动第一转轮,从而使第一转轮通过皮带转动第二转轮,从而使第二转轮转动转杆,从而使转杆转动螺旋叶片,从而使得螺旋叶片将冷却完毕的硅微粉送出出料口,从而有效使硅微粉快速送出,使得硅微粉的冷却效率提高,同时提高了硅微粉的纯度,解决了现有的硅微粉冷却装置不能很好的使硅微粉快速且充分冷却导致硅微粉纯度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其中,1箱体、2隔温套、3进料管、4入料管、5螺旋管道、6第一管道固定架、7风扇、8抽取管、9水箱、10三通管、11入水管、12水泵、13出水管、14抽水管、15第二管道固定架、16罐体、17护套、18电机、19第一转轮、20皮带、21第二转轮、22转杆、23螺旋叶片、24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硅微粉制备的冷却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外侧套接有隔温套2,且箱体1顶部的一侧插接有进料管3,进料管3的顶端插接有入料管4,且进料管3远离入料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旋管道5,进料管3的一端贯穿箱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且进料管3的内壁与入料管4的内壁连通,进料管3的内壁与螺旋管道5的内壁连通,螺旋管道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固定架6,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扇7,且箱体1的一侧插接有抽取管8,隔温套2远离水箱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9,且水箱9远离箱体1一侧的上部插接有三通管10,箱体1的内壁与抽取管8的内壁连通,且抽取管8远离箱体1的一端插接在三通管10的右端,三通管10的内壁与抽取管8的内壁连通,且三通管10的内壁水箱9的内壁连通,三通管10的上端插接有入水管11,水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2,且水泵12的一侧插接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远离水泵12的一端贯穿箱体1顶部的一侧并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且出水管13的内壁与箱体1的内壁连通,水泵12的底部插接有抽水管14,抽水管14远离水泵12的一端贯穿水箱9的顶部并延伸至水箱9的内壁,且水箱9的内壁与抽水管14的内壁连通,通过设置的箱体1,以及螺旋管道5、风扇7、水箱9、水泵12、三通管10、入水管11、出水管13和抽水管14的配合设置,使硅微粉通过进料管3进入螺旋管道5,从而使冷却液以及水通过入水管11灌入三通管10中,从而使三通管10中的冷却液以及水流入水箱9中,从而使水泵12开启时能够将冷却液和水抽入出水管13中,从而使出水管13中的水以及冷却液能够通过出水13流入箱体1中,从而使螺旋管道5的外表面得到降温冷却,从而使冷却后的螺旋管道5能够给内部的硅微粉降温,从而使风扇7开启时能够将含有冷却液的水向螺旋管道5的下部推送,从而有效使硅微粉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硅微粉的纯度以及质量,解决了现有的硅微粉冷却装置不能很好的使硅微粉快速且充分冷却导致硅微粉纯度不高的问题,且抽水管14外壁套接有第二管道固定架15,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罐体16,螺旋管道5远离进料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且螺旋管道5的内壁与出料管的内壁连通,出料管的一端贯穿箱体1的底部并延伸至罐体16的内部,且出料管的内壁与罐体16的内壁连通,且罐体16顶部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护套17,护套17的内壁套接有电机18,且电机1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19,第一转轮19的外表面套接有皮带20,且皮带20远离第一转轮19的一端套接有第二转轮21,第二转轮21的内壁套接有转杆22,转杆22远离第二转轮21的一端贯穿罐体16的一侧并延伸至罐体16的内部与罐体16的另一侧活动连接,且转杆22的两端套接有轴承,两个轴承的外表面分别嵌在罐体16的左璧与右壁的内部,且转杆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23,罐体16远离第二转轮21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24,通过设置的电机18,以及第一转轮19、第二转轮21、皮带20、转杆22、罐体16、螺旋叶片23和出料口24的配合设置,使冷却完毕后的硅微粉流入罐体16中,从而使电机18开启时转动第一转轮19,从而使第一转轮19通过皮带20转动第二转轮21,从而使第二转轮21转动转杆22,从而使转杆22转动螺旋叶片23,从而使得螺旋叶片23将冷却完毕的硅微粉送出出料口24,从而有效使硅微粉快速送出,使得硅微粉的冷却效率提高,同时提高了硅微粉的纯度,解决了现有的硅微粉冷却装置不能很好的使硅微粉快速且充分冷却导致硅微粉纯度不高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