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1725发布日期:2019-12-14 00:2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的送风形式比较单一,送风范围也比较小,因而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为了实现空调器的多种形式的送风,同时增大送风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开始对顶出风的空调器进行研究。对于顶出风的空调器而言,一般是在空调器的顶部设置安装口,并将顶出风结构可移动地安装在安装口处。然而,该顶出风结构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前后偏摆。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防止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顶出风框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发生前后偏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顶出风框,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和前端敞口;以及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用以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吹向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口,并由所述顶出风框的前端口吹出;其中,所述顶出风框与所述壳体中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板,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板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动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顶出风框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行程。可选地,所述滑动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顶出风框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行程的两倍。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风道壳,所述安装口形成于所述风道壳的顶面,所述风道壳内部形成所述风道。可选地,所述滑动板设置于所述顶出风框上,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风道壳的内壁上。可选地,所述顶出风框具有相对的两侧板,所述滑动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板分别连接两所述侧板并向下延伸。可选地,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滑动板上。可选地,所述滑轨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滑动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通过螺钉插入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而将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动板固定。可选地,所述滑轨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滑动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适配的定位柱。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前侧设有位于所述顶出风框下方的出风口,所述风道壳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开设有过风口,所述风机组件还用以驱动气流吹向所述过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出。可选地,所述顶出风框具有伸出所述安装口的第一位置,以及隐藏于所述风道壳的第二位置。可选地,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风道壳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顶出风框,以驱动所述顶出风框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本发明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采用在壳体的安装口处安装顶出风框,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和前端敞口,通过风机组件将气流由进风口吹向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口,并由所述顶出风框的前端口吹出,以此实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顶部出风,增大了送风范围。同时,使得所述顶出风框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以此改变顶出风框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改变顶出风框的送风范围。另外,通过在所述顶出风框与所述壳体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板,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滑动板适配的滑槽,并使所述滑动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顶出风框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行程,如此,还可有效地防止所述顶出风框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前后偏摆,避免了噪音的产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顶出风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顶出风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滑轨与滑槽的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23侧板110壳体130滑轨111进风口131第一螺孔112出风口132定位孔113滑动门140滑槽120顶出风框150滑动板121下端口151第二螺孔122前端口152定位柱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该落地式可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10、顶出风框120以及风机组件。所述壳体110具有进风口111,所述壳体110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进风口111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顶出风框120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顶出风框120的下端和前端敞口;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用以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111吹向所述顶出风框120的下端口121,并由所述顶出风框120的前端口122吹出。其中,所述顶出风框120与所述壳体110中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板150,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板150适配的滑槽140,所述滑动板15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行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的后侧开设有进风口111,所述壳体110的前侧开设有位于所述顶出风框120下方的出风口112,不是一般性的,所述出风口112处安装有出风格栅。所述壳体110的上端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口,以供所述顶出风框120安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110包括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风道壳,所述安装口形成于所述风道壳的顶面,也即所述风道壳的顶面开设有所述安装口,所述风道壳内部形成所述风道。同时,所述外壳的前侧设有出风口112,所述风道壳对应所述出风口11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过风口,所述外壳的后侧设有进风口111,所述风道壳对应所述进风口11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过风口。当然,并不限于此,所述壳体110也可以仅包括外壳,所述安装口形成于所述外壳的顶面,也即所述外壳的顶面开设所述安装口,所述外壳内部形成所述风道。所述顶出风框120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行程。为了便于理解,可将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方向上的最高位置定义为第一位置,将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方向上的最低位置定义为第二位置,所述顶出风框120能够沿上下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顶出风框120具有伸出所述安装口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顶出风框120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者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时,所述顶出风框120可以始终伸出所述安装口,也即所述顶出风框120外漏于所述壳体110外,此时,所述顶出风框1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以改变顶出风框120的高度,进而改变所述顶出风框120的送风范围。又例如,所述顶出风框120具有伸出所述安装口的第一位置,以及隐藏于所述风道壳的第二位置。当所述顶出风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顶出风框120伸出所述安装口;当所述顶出风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顶出风框120隐藏于所述风道壳内,此时,所述顶出风框120仍然位于所述出风口112的上方。这样,当用户需要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顶出风时,可以将顶出风框120移动至安装口的上方,这样气流可经由所述顶出风框120的前端口122吹出,从而可以增大送风范围;当用户不需要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顶出风时,可以将顶出风框120移动至安装口下方,也即将顶出风框120收纳到风道壳内。如此,使得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多种出风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所述顶出风框120的结构和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但并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风框120包括大致呈u形的框板及设置于所述框板后端的后端板(如图3所示)。所述顶出风框120的下端和前端均敞口,也即所述顶出风框120的下端口121形成进风端口,所述顶出风框120的前端口122形成出风端口,如此,气流可从所述顶出风框120的下端口121(进风端口)流入,并从所述顶出风框120的前端口122(出风端口)吹出。可以理解地,所述风机组件主要用以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111吹向所述顶出风框120的下端口121,并由所述顶出风框120的前端口122吹出。而对于设置了风道壳的空调室内机而言,所述风机组件还用以驱动气流吹向所述第一过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112吹出。关于所述风机组件的组合形式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驱动所述顶出风框12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以使所述顶出风框120与所述壳体110中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板150,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板150适配的滑槽140。考虑到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前后偏摆,从而产较大的噪音,所以为了防止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前后偏摆,避免噪音的产生,可以使所述滑动板15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行程。在此,所述最大行程是指所述顶出风框12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单向行程,也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本发明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采用在壳体110的安装口处安装顶出风框120,所述顶出风框120的下端和前端敞口,通过风机组件将气流由进风口111吹向所述顶出风框120的下端口121,并由所述顶出风框120的前端口122吹出,以此实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顶部出风,增大了送风范围。同时,使得所述顶出风框120能够沿上下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此改变顶出风框120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改变顶出风框120的送风范围。另外,通过在所述顶出风框120与所述壳体110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板150,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滑动板150适配的滑槽140,并使所述滑动板15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行程,如此,还可有效地防止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前后偏摆,避免了噪音的产生。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轨13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行程的两倍。具体而言,所述滑轨130的长度为l,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行程为s,其中s≤l≤2s。需要指出的是,若l<s,则所述滑动板150的长度过短,不能很好地防止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前后偏摆;若l>2s,则所述板150的长度过长,这样需要增大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高度,从而不利于使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浪费安装空间。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s≤l≤2s,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所述顶出风框120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前后偏摆,同时还能使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节省安装空间。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板150设置于所述顶出风框120上,所述滑槽140设置于所述风道壳的内壁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板150也可设于所述风道壳的内壁上,所述滑槽140设于所述顶出风框120上。关于所述滑轨130和滑槽14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顶出风框120能够更加稳定地上下移动,避免所述顶出风框120发生左右偏摆,可以使所述滑动板15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槽140的数量为两个。具体地,所述顶出风框120具有相对的两侧板123,两个所述滑动板150分别连接所述顶出风框120的两所述侧板123,并向下延伸,两个所述滑槽140分别对应设于所述风道壳的内壁上,以与两个所述滑轨130配合。另外,关于所述滑轨130与所述顶出风框12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滑轨130与所述顶出风框120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滑轨130与所述顶出风框120一体成型设置。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滑轨130,所述滑轨13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滑动板150上。其中,所述滑轨130与所述滑动板15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螺钉连接、卡合连接或者粘接连接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130与所述滑动板150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具体地,所述滑轨130上设有第一螺孔131,所述滑动板15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131对应的第二螺孔151,通过螺钉插入所述第一螺孔131与所述第二螺孔151而将所述滑轨130与所述滑动板150固定。但并不限于此。进一步地,为了更加快速准确地对滑轨130与滑动板150进行固定,可以在所述滑轨130上设置定位孔132,所述滑动板150上设置与所述定位孔132适配的定位柱152。如此,通过定位孔132与定位柱152的配合,在对滑轨130与滑动板150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可以更快地将第一螺孔131和第二螺孔151对准,便于螺钉固定。可以理解地,为了更好地驱动所述顶出风框1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风道壳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顶出风框120,以驱动所述顶出风框12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然,也可通过手动方式驱动所述顶出风框12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再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滑动门113,所述滑动门113可上下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12处,以将所述出风口112打开或者关闭。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