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加热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1043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壁开设一个或两个以上第二通孔25的形式,这样在进水时,水柱不是直接落下,而冲击到缓冲管壁上,热水与蒸气受到重力及水表面粘力的作用,水会沿着杯壁向下流,而水蒸气则受撞击后从水中分离出来,向上移动,并从排气口 24中排出,起到水气分离的作用。而水在沿着缓冲管壁向下流的过程中,将压力卸放,只靠重力的作用将水从第二出水管23输出,从而达到减缓出水速度的目的。此外,排气口 24的口径要远小于第二出水管23的内径,让排气口 24对水产生较大的水阻力,使气体容易排出而热水不容易从排气口 24流出。
[0056]第二进水管的出水口 221位于缓冲组件2的中上部,第二出水管的进水口 231位于缓冲组件2底部,两者有一定的高度差,且第二进水管的出水口 221与排气口 24也有一定的高度差,这样设计的有益效果就是,在即热式加热器正常加热出水时,混有水蒸气的开水进入缓冲组件2进行水气分离,并进行排气处理,开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进入第二出水管23以向外输出,气体从排气口 24排走,使出水不受加热组件I中压力的影响,能够柔和出水,避免热水飞溅。冷水腔17与热水腔16形成U形管形态,冷水腔17中的水可以吸收部分热水腔16顶部的热量,以减少热水腔16顶部水蒸气的产生。毛细管15与热水腔16相连,可以在热水腔16中压力太大时对水蒸气进行引导,达到节流减压的效果,并将水蒸气中的热量传导给冷水腔17中的冷水,将水蒸气冷凝,以避免蒸气急速喷出伤人,还可对冷水进行预加热,不会造成能量损失。
[0057]此外,可以在第一壳体12的外周上设置围绕外周的预热盘管,冷水先通入预热盘管中,再由预热盘管流入冷水腔17,进而进入热水腔16,从而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壳体12温度过高,另一方面可对流入冷水腔17的冷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预热,充分利用能源;也可以采用预热腔代替预热盘管,即在第一壳体12外设置预热腔(可为简单的腔体结构),冷水先通入预热腔中,再由预热腔流入冷水腔17,进而进入热水腔16,从而避免第一壳体12温度过高并实现冷水的预热。上述预热盘管和预热腔结构的设置也起到降低加热组件I及即热式加热器整体内部温度的作用。
[0058]冷水腔17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2内,也可以独立分离出来放置在第一壳体12外,但这样连接管路会更加复杂,增加生产成本。
[0059]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21的材质可以是焊接的金属,如铜、不锈钢,也可以是高强度耐高温的塑料材质,针对不同用途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在即热式加热器上,优选食品级不锈钢材质。
[0060]结合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述:
[0061]本实施例的即热式加热器为竖直安装,水从加热组件I底部的第一进水管13进入,通过单向阀从第一进水管13的出水口流入冷水腔17中,并通过内管124底部的开口进入热水腔16,向上运动过程通过发热件11加热成开水后从第一出水口 14流出,经过电磁阀3后,从缓冲组件2的第二进水管22进入,在缓冲组件2中进行气液分离后,开水从第二出水管23送出,气体从排气口 24排出。由于螺纹毛细管15管路长,阻力大,正常工作时,热水腔16中的水气很少能够从螺纹毛细管中通过,基本不会对缓冲组件2中的开水造成影响。而加热组件I顶部的温度传感器4,测量到的开水温度也不会高于100°C。
[0062]但当出现突然断水情况时,加热组件I中没有持续的冷水进入,顶端的温度传感器4立刻检测到温度高于100°C,为避免误判,可以设定温度高于102°C时,或加热组件I的第一进水管13的流量传感器检测不到水流信号时,或者液位传感器5检测加热组件I中水量不足时,电控系统自动关断电磁阀3与发热件11的工作电源,使加热组件I中高于100°C的水蒸气不能顺利的从第一出水口 14进入缓冲组件2并喷出即热式加热器外。而第一进水管13上安装的单向阀,也使开水与蒸气无法从第一进水管13流出。此时,加热组件I中的压力会增大,热水腔16中的高温水蒸气进入毛细管15中,进过毛细管15的节流减压,并将热量传导给冷水腔17中的冷水后,高温的水蒸气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水,进入缓冲组件2中并再次进行减压,从而保证即热式加热器中不会有高温的水蒸气或开水喷溅出来伤人,直到加热组件I中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均等,完成卸压工作。突然断电时的情况与断水一样,只是断电时,所有电子设备都停止工作,无需电控介入即可自动关断电磁阀3与发热件11,完成防喷卸压过程。
[006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即热式加热器通过缓冲组件的泄压以及毛细管的节流减压的配合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蒸气急速喷出带来的安全问题。
[00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组件和缓冲组件,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出水口;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和排气口,所述第二进水管由第二壳体底部伸入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第二壳体的中部位置或上部位置,所述第二出水管由第二壳体顶部伸入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第二壳体的下部位置,所述排气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顶部; 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口与第二壳体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排气口于垂直方向具有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口密封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的口径小于第二出水管的内径,从而使排气口对第二壳体内的液体产生的液体阻力足够阻止液体不从排气口流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上盖、第二下盖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二上盖和第二下盖分别设置于第二外管的两端,所述排气口设置于第二上盖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发热件、第一壳体、第一进水管、热水腔、冷水腔和毛细管,所述热水腔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所述发热件设置于热水腔内,所述热水腔和冷水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进水管与冷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一壳体顶部并与热水腔连通,所述毛细管设置于冷水腔内,所述毛细管的一端与热水腔连通,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外部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为螺纹状,所述热水腔和冷水腔连通的位置设置于靠近第一壳体底部位置,所述毛细管的一端与热水腔连通的位置设置于靠近第一壳体顶部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上盖、第一下盖、第一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设置于第一外管内,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分别设置于第一外管或内管的两端,所述第一上盖、第一下盖、第一外管和内管之间围成所述热水腔,所述第一上盖、第一下盖和内管之间围成所述冷水腔,所述内管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入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电磁阀的出口与第二进水管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热断路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点分别伸入热水腔和冷水腔内,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探测点和热断路器的探测点分别伸入热水腔内,所述流量传感器的探测点伸入第一进水管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即热式加热器,包括加热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出水口;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和排气口,所述第二进水管由第二壳体底部伸入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第二壳体的中部位置或上部位置,所述第二出水管由第二壳体顶部伸入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第二壳体的下部位置,所述排气口设置于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口与第二壳体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即热式加热器具有有效避免蒸气急速喷出、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IPC分类】F24H9/00, F24H1/10
【公开号】CN204757335
【申请号】CN201520388312
【发明人】陈建亮
【申请人】福建斯狄渢电开水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8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