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421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空气调节技术领域,涉及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在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温度高于适当温度范围时,把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旁送到压缩机的排出侧,防止高温冷媒流入压缩机。
背景技术
图6为包括室外机的传统技术中央空调框图。
传统的中央空调由一台以上的室外机以及数台室内机构成,室外机和室内机通过冷媒配管相连。
这里,传统技术的中央空调室外机包括有从室内机供应的冷媒中只提取气体冷媒排出的储液罐1;吸入储液罐1排出的气体冷媒,对其进行压缩的压缩机2;与压缩机2连接,选择压缩冷媒的通路的四向阀3;让四向阀3供应的冷媒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4。
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4中进行热交换的冷媒,通过冷媒配管供应到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图略)中,在室外热交换器4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设有过冷却装置5。
在中央空调以制冷模式进行工作时,过冷却装置5对流向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媒进行冷却,提高效率。
这里,对过冷却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过冷却装置5包括把室外热交换器4排出的冷媒、导流到室内热交换器的主配管6,环抱主配管6的一部分外围的过冷却器7,连接室内热交换器侧主配管6-1和过冷却器7的旁送配管8,设置在旁送配管8上、让主配管6-1旁送的液体冷媒膨胀的膨胀阀9,连接过冷却器7和储液罐1入口侧的排送配管8-1。
流过室外热交换器4时被冷凝的冷媒,流过过冷却器7,向室内热交换器移动。向室内热交换器移动的液态冷媒中一部分、通过设在旁送配管8上的膨胀阀9膨胀,冷却过冷却器7内部。而膨胀的液体冷媒与主配管6进行热交换,让流过主配管6内部的液体冷媒得到冷却。
这里,过冷却器7内部的膨胀冷媒,通过旁送配管8-1流入储液罐1后,向压缩机2流动。
当由于中央空调初始驱动或外部条件等的原因,流入过冷却装置5的冷媒温度高于适当温度时,过冷却装置5不仅不能冷却流向室内热交换器的液体冷媒,而且流过过冷却器7流入储液罐1的冷媒温度会比较高。
但是,传统技术中,在流过过冷却装置5流入储液罐1的冷媒温度过高时,高温冷媒让压缩机2出现过热状态,有可能引发压缩机2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公知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在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温度高于适当温度范围时,把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旁送到压缩机的排出侧,防止高温冷媒流入压缩机。
为了达到目的,解决公知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有与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向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冷媒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温度的过冷却器;连接过冷却器的排出口侧和储液罐输入侧冷媒配管的回收配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从沿着回收配管流动的冷媒中,把一部分冷媒旁送到压缩机排出侧冷媒配管的过热配管;设置在过冷却器排出侧回收配管和过热配管的连接部分,由检测温度传感器控制转换冷媒的通路,让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流向回收配管或过热配管的阀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向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冷媒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温度的过冷却器;连接过冷却器的排出口侧和储液罐输入侧冷媒配管的回收配管;连接过冷却器的排出侧和压缩机排出侧冷媒配管的过热配管;分别设置在回收配管或过热配管上,由检测温度传感器控制对回收配管或过热配管的通路进行开闭的阀门。
优点及积极效果本发明的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在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温度高于适当温度范围时,可以把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旁送到压缩机的排出侧,防止了高温冷媒流入压缩机使压缩机发生过热而损坏且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中央空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央空调框图。
图3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室外机中,过冷却装置处于正常温度范围时,冷媒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室外机中,过冷却装置处于过热温度范围内时,冷媒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中央空调框图。
图6为传统技术中央空调室外机的框图。
图7为传统技术过冷却装置的框图。
附图主要部件说明11、12、13、14室内机21、22室外机51室内热交换器 54室内电磁膨胀阀61储液罐62变速压缩机63定速压缩机64分油器65四向阀66毛细管70室外热交换器 74室外电磁膨胀阀80过冷却装置82过冷却器84旁送配管 85单向阀86电磁膨胀阀87回收配管88过热配管 89阀门101、102、103、104、105、106温度传感器110干燥器 188过热配管189阀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中央空调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央空调框图。图3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室外机中,过冷却装置处于正常温度范围时,冷媒流动路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室外机中,过冷却装置处于过热温度范围内时,冷媒流动路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中央空调由设置在建筑物室内的多台室内机11、12、13、14以及与室内机11、12、13、14连接的室外机21、22构成。室内机11、12、13、14和室外机21、22通过冷媒配管30、40连接。室外机21、22在室内机11、12、13、14中的至少某一台需要时进行工作。室内机11、12、13、14的制冷、制热功率增加越大,室外机21、22的工作数量以及设置在室外机21、22中的压缩机工作数量增加。
这里,室内机11、12、13、14包括让冷媒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51,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51附近、让室内空气进行循环的室内送风机52,进行制冷时,让流动到室内热交换器51的冷媒膨胀的室内膨胀阀54。
如图2所示,室外机21、22包括从室内机供应的冷媒中、只提取气体冷媒、进行排出的储液罐61,吸入储液罐61提取的气态冷媒、对其进行压缩的压缩机62、63,与压缩机62、63连接、选择压缩冷媒的通路的四向阀65,让四向阀65供应的冷媒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70。
这里,压缩机62、63由可以改变压缩功率的变速压缩机62,以及对冷媒的压缩功率一定的定速压缩机63构成。连接压缩机62、63和四向阀65的配管上,设有分油器64,分油器64连接在压缩机62、63的吸入侧。
特别是,分油器64从压缩机62、63排出的冷媒中,分离出润滑油,分离的润滑油被供应到压缩机62、63中,让压缩机62、63的机械部保持一定的润滑油量。分油器64和压缩机62、63的吸入侧配管通过毛细管66连接,润滑油通过毛细管66流动。
另外,在把室外热交换器70排出的冷媒导流到室内热交换器51的冷媒配管上,设有在进行制热时让冷媒膨胀的电磁膨胀阀74,以及在进行制冷时、对流向室内热交换器51的冷媒、进行冷却的过冷却装置80。
这里,室外电磁膨胀阀74在制冷时被最大限度地打开,让室外热交换器冷凝的冷媒、以不发生膨胀的状态流过;在制热时,按一定的开放度打开,让室内热交换器51中冷凝的冷媒、在流入室外热交换器70之间,被膨胀成喷射状态的液体。
另外,过冷却装置80包括有环抱冷媒配管30一部分的过冷却器82;贯穿过冷却器82,连接在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冷媒配管30”,在流动在冷媒配管30内部的冷媒中、把一部分冷媒旁送到过冷却器82内部的旁送配管84;设置在旁送配管84上的电磁膨胀阀86;连接过冷却器82和储液罐61输入侧冷媒配管61’的回收配管87;连接回收配管87和压缩机62、63排出侧配管62”的过热配管88;设置在回收配管87和过热配管88连接的部位,按过冷却器82排出的冷媒温度,把冷媒的流动方向转换到回收配管87或过热配管88的阀门89。
这里,过冷却器82的内部,形成有空间。冷媒配管30贯穿过冷却器82。顺着冷媒配管30流动的冷媒,在空调进行制冷作业时,与过冷却器82内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其温度得到降低。
为此,电磁膨胀阀86对通过旁送配管84流向过冷却器82的冷媒进行膨胀,使之变换成喷射状态的低温低压液体冷媒。膨胀的冷媒被填充在过冷却器82的内部,与顺着冷媒配管30流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为了对过冷却装置80吸入/排出的冷媒、进行温度检测,在过冷却器82的排出侧冷媒配管30”、以及旁送配管84中的设置在电磁膨胀阀86排出侧的旁送配管86”、以及回收配管87中设置在过冷却器82和阀门89之间的配管87’上,设有对冷媒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传感器101、102、103。
与此同时,在压缩机62、63的排出侧冷媒配管上,设有对压缩机62、63排出的冷媒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104、105。在储液罐61的输入侧冷媒配管上,设有对流入储液罐61的冷媒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106。
这里,阀门89根据温度传感器103测定的温度,选择过冷却器82排出的冷媒流动方向。
即,过冷却器82排出的冷媒温度,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内时,阀门89开放与回收配管87连接的冷媒通路,切断与过热配管88连接的通路。当过冷却器82排出的冷媒温度高出正常温度范围时,阀门89为了防止压缩机62、63的损伤,切断与回收配管87之间的通路,开放与过热配管88之间的通路。
这里,在过热配管88上,设有单向阀85。单向阀85防止压缩机62、63排出的冷媒向过冷却器82侧倒流。
在冷媒配管30”上,设有除去冷媒配管30”内部潮气的干燥器110。流过干燥器110的冷媒,在冷媒配管30”中被旁送,向室内热交换器51侧流动。
下面,参照图3、图4对本发明的室外机过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中央空调在过冷却装置80的冷媒处于正常温度范围时进行制冷运行的情况进行说明。压缩机62、63排出的冷媒流过四向阀65、流入室外热交换器70、被冷凝。在室外热交换器70中得到冷凝的冷媒,向过冷却装置80流动。
这里,中央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在室外热交换器70中得到冷凝的冷媒,其温度越低,制冷回路的效率越高。因此,过冷却装置80在冷凝的冷媒流入室内机11之前,对其进行冷却。
流过过冷却器82的冷媒中,一部分冷媒在冷媒配管30”中得到分流,在设置于旁送配管84的电磁膨胀阀86作用下,被膨胀成低温低压液态冷媒,被膨胀的液态冷媒被填充在过冷却器82的内部。
被填充在过冷却器82内部的冷媒、与沿着贯穿过冷却器82内部的冷媒配管30流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配管30内部的处于冷凝状态的冷媒温度。
另外,设置在过冷却装置80的温度传感器101、102、103,对过冷却装置80内部的冷媒温度进行感知。在各温度传感器中,设置在过冷却器82和回收配管87’上的温度传感器103测定的冷媒温度,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内时,阀门89让过冷却器82排出的冷媒流向到储液罐61。
流入到储液罐61中的冷媒,被流动到压缩机62、63,反复进行流动过程。
接下来,如图4所示,中央空调在过冷却装置80的冷媒处于过热状态时、进行制冷运行的情况下,与处于正常温度范围时的情况相比,除阀门89的动作存在差异之外,其他工作流程与处于正常温度范围时的流程相同。
即,温度传感器103测定的温度高出正常温度范围时,阀门89切断与储液罐61之间的通路,接通与过热配管88之间的通路,使冷媒流向过热配管88。
流动到过热配管88的冷媒,流动到压缩机62、63的排出侧配管62”后,流过四向阀65、再次流向室外热交换器70。
这里,如果过热冷媒流入储液罐61,则储液罐61以及与储液罐61连接的压缩机62、63在过热冷媒的影响下、处于过热状态。而压缩机62、63处于过热状态时,其压缩冷媒的结构件由于热粘温度高时粘结的现象而产生损伤。
另外,过热冷媒的通路与室内热交换器70连通一定时间时,在过冷却装置80的电磁膨胀阀86的作用下,过冷却器82的温度逐渐下降。当过冷却器82排出的冷媒温度回落到正常温度范围内时,阀门89切断与过热配管88连接的通路,开放与回收配管87连接的通路。
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中央空调框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相比,过热配管不与回收配管连接,直接与过冷却器连接之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
这里,过热配管188直接与过冷却器82的排出侧连接;在过热配管188上,单独设有控制冷媒流动的阀门189。
当过冷却器82排出的冷媒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时,设置在过热配管188的阀门189处于关闭状态,而设置在回收配管87上的阀门89处于开放状态。
当过冷却器82排出的冷媒温度高出正常范围时,设置在过热配管188的阀门189处于开放状态,而设置在回收配管87上的阀门89处于关闭状态。
第2实施例工作过程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包括有与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向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冷媒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温度的过冷却器;连接过冷却器的排出口侧和储液罐输入侧冷媒配管的回收配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从顺着回收配管流动的冷媒中,把一部分冷媒旁送到压缩机排出侧冷媒配管的过热配管;设置在回收配管和过热配管的连接部位,由温度传感器控制转换冷媒的通路,让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流向回收配管或过热配管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过冷却器的排出侧上,设有对流向回收配管的冷媒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上述阀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切换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过热配管上,还设有防止冷媒倒流的单向阀。
4.一种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与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向室内热交换器侧的冷媒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温度的过冷却器;连接过冷却器的排出口侧和储液罐输入侧冷媒配管的回收配管;连接过冷却器的排出侧和压缩机排出侧冷媒配管的过热配管;分别设置在上述回收配管或过热配管上,由温度传感器控制对回收配管或过热配管的通路进行开闭的阀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是中央空调的过冷却装置,解决传统过冷却装置流入压缩机的冷媒使压缩机过热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有与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向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媒温度的过冷却器;连接过冷却器的排出口和储液罐输入侧冷媒配管的回收配管;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把顺着回收配管流动的冷媒一部分旁送到压缩机排出侧冷媒配管的过热配管;设置在回收配管和过热配管的连接部位,由温度传感器控制转换冷媒的通路,让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流向回收配管或过热配管的阀门。在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温度高于适当温度范围时,把过冷却器排出的冷媒旁送到压缩机的排出侧,防止高温冷媒流入压缩机。
文档编号F25B40/02GK1952531SQ20051001546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权俊赫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