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利昂循环桶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384阅读:1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氟利昂循环桶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利昂循环桶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冷冻冷藏等各个领域中。长期以来,氟利昂制冷系统一直采用传统的热膨胀供液方式。热膨胀供液方式有诸多弊端,比如:供液不均匀、安装对倾斜度要求严格、只能适用于小型冷库等。而且,因氟利昂制冷剂与冷冻机润滑油的互溶性较好,会造成制冷压缩机里的润滑油随机器运转与氟利昂制冷剂以气态形式排入蒸发器影响降温。另外,润滑油的比重比氟利昂要小,润滑油是漂浮在液体氟利昂液体上层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占地面积,安装方便,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能够有效排出低压循环桶内润滑油的氟利昂循环桶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氟利昂循环桶组合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设有低压循环桶,所述低压循环桶底部设有安装在机架内的出液装置,所述低压循环桶前端中部设有进液装置,所述低压循环桶前端两侧分别连接有液位控制装置和回油装置;

所述出液装置包括与低压循环桶底部连接的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道依次连接有出液截止阀、泵过滤器、电泵、泵出口止回阀和出口截止阀。

所述泵出口止回阀和出口截止阀之间的出液管道还连接有回气管道,所述回气管道另一端依次连接回气截止阀Ⅰ、旁通阀、回气截止阀Ⅱ以及与所述低压循环桶上部的内腔导通。

所述出液装置还设有压差控制装置,所述压差控制装置包括压差管道,所 述压差管道一端与出液截止阀和泵过滤器之间的出液管道连接,所述压差管道另一端与液泵和液泵出口止回阀之间的出液管道连接;所述压差管道中部还设有压差控制器,所述压差控制器两端均连接有压差截止阀。

所述进液装置包括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连接有进液管道Ⅰ和进液管道Ⅱ,所述进液管道Ⅰ依次连接过滤器、电磁阀、节流阀Ⅰ和进液截止阀,所述进液管道Ⅱ连接有节流阀Ⅱ,所述进液管道Ⅰ和进液管道Ⅱ均与供液管道连接,所述供液管道连接所述低压循环桶。

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液位总管,所述液位总管上设置有上浮球液位控制器、下浮球液位控制器以及液位计,液位总管的上下管口分别设置了截止阀。

所述回油装置包括多条与低压循环桶中部连接的放油管道,所述放油管道上设有放油截止阀,所述放油管道均与集油管连接,所述集油管下端连接所述回油器。

所述回油器包括设置在顶部的热制冷剂出口阀以及设置在底端的热制冷剂进口阀,所述回油器中部上端设有抽气阀,所述回油器中部下端设有回油阀。

所述低压循环桶上端还设有安全阀、压力表、冲霜排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电泵为离心泵或液泵或屏蔽泵。

所述电泵还设有泵抽气阀。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氟利昂循环桶组合装置,由于其将低压循环桶和泵集成安装在机架上,大幅度缩短了系统管路,利于系统回油并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而且在低压循环桶上设置的回油装置,则可对从低压循环桶内排出的润滑油进行制冷剂升温和电加热升温,有效地提高了润滑油和制冷剂的分离能力,有助 于扩大氟利昂制冷系统的应用范围,进而实现氟利昂制冷系统向大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机架;2-出液管道;3-出液截止阀;4-泵过滤器;5-电泵;6-泵出口止回阀;7-出口截止阀;8-回气管道;9-回气截止阀Ⅰ;10-旁通阀;11-回气截止阀Ⅱ;12-低压循环桶;13-压差管道;14-压差控制器;15-压差截止阀;16-干燥过滤器;17-进液管道Ⅰ;18-进液管道Ⅱ;19-过滤器;20-电磁阀;21-节流阀Ⅰ;22-进液截止阀;23-节流阀Ⅱ;24-供液管道;25-液位总管;26-上浮球液位控制器;27-下浮球液位控制器;28-截止阀;29-放油管道;30-放油截止阀;31-集油管;32-回油器;33-热制冷剂出口阀;34-热制冷剂进口阀;35-抽气阀;36-回油阀;37-安全阀;38-压力表;39-冲霜排液口;40-进气口;41-出气口;42-泵抽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氟利昂循环桶组合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端设有低压循环桶12,所述低压循环桶12底部设有安装在机架1内的出液装置,所述低压循环桶12前端中部设有进液装置,所述低压循环桶12前端两侧分别连接有液位控制装置和回油装置;氟利昂循环桶液泵组合装置的出液装置外接有蒸发器,制冷压缩机连接低压循环桶的出气口,回油装置回收低压循环桶的润滑油,将润滑油重新添加到制冷压缩机内,液位控制装置控制低压循环桶内部的制冷剂液体液面。

所述出液装置包括与低压循环桶12底部连接的出液管道2,所述出液管道 2依次连接有出液截止阀3、泵过滤器4、电泵5、泵出口止回阀6和出口截止阀7。制冷剂从低压循环桶12底部的出液管道2流出,经过出液截止阀3,在经过泵过滤器4过滤防止制冷剂的内杂质对电泵5损坏,制冷剂再经过电泵5输送至蒸发器中,为防止制冷剂回流对电泵5产生损坏,电泵5上端设有泵出口止回阀6,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部分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形成气液混合状态,然后从低压循环桶12的进气口进入,在低压循环桶12内经过气液分离后,气体从低压循环桶12的出气口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进液装置进入低压循环桶形成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从低压循环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所述泵出口止回阀6和出口截止阀7之间的出液管道2还连接有回气管道8,所述回气管道8另一端依次连接回气截止阀Ⅰ9、旁通阀10、回气截止阀Ⅱ11以及所述与所述低压循环桶12上部的内腔导通。制冷剂液体在进过液管装置时中可能会有部分吸热变为气体,这部分气体经回气管道8回到低压循环桶12,设立旁通阀10使气体制冷剂可以顺利回到低压循环桶内,同时降低进液装置的压力,回气截止阀Ⅰ9和回气截止阀Ⅱ11,是在旁通阀10需要更换时关闭通道。

所述出液装置还设有压差控制装置,所述压差控制装置包括压差管道13,所述压差管道13一端与出液截止阀3和泵过滤器4之间的出液管道2连接,所述压差管道13另一端与电泵5和泵出口止回阀6之间的出液管道2连接;所述压差管道13中部还设有压差控制器14,所述压差控制器14两端均连接有压差截止阀15。当出液装置的压差增大而超过压差控制器14设定值时,压差控制器的阀门开大,更多的水转向流经压差控制器14,从而使出液装置压差减少。压 差的减少导致压差控制器的阀门开始关小以及系统压差的增加。

所述进液装置包括干燥过滤器16,所述干燥过滤器16连接有进液管道Ⅰ17和进液管道Ⅱ18,所述进液管道Ⅰ17依次连接过滤器19、电磁阀20、节流阀Ⅰ21和进液截止阀22,所述进液管道Ⅱ18连接有节流阀Ⅱ23,所述进液管道Ⅰ17和进液管道Ⅱ18均与供液管道24连接,所述供液管道24连接所述低压循环桶12。制冷剂为氟利昂,输送氟利昂液体时,氟利昂液体内可能含有水分,水以液滴壮混于氟里昂液体中,可能因低温而冻结成冰,堵塞阀门,使制冷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水分还能使氟里昂发生水解而产生酸,使制冷系统内发生“镀铜”现象。因此需要经过干燥过滤器清除水分,还因为制冷器在进入进液装置时为高压状态,设立进液管道Ⅰ17和进液管道Ⅱ18经过分流和节流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

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液位总管25,所述液位总管25上设置有上浮球液位控制器26、下浮球液位控制器27以及液位计,液位总管25的上下管口分别设置了截止阀28。在低压循环桶里积存的制冷剂液体慢慢变多,达到规定液位时,电泵5开启把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经出液装置送入蒸发器。

所述回油装置包括多条与低压循环桶12中部连接的放油管道29,所述放油管道29上设有放油截止阀30,所述放油管道29均与集油管31连接,所述集油管31下端连接所述回油器32。低压循环桶12的正常液位附近设置多处放油管道29,且每根放油管道29的高度不同,根据液位高度确定打开相应的放油截止阀30,然后汇总到集油管31,最后进入回油器32。

所述回油器32包括设置在顶部的热制冷剂出口阀33以及设置在底端的热制冷剂进口阀34,所述回油器32中部上端设有抽气阀35,所述回油器中部下端设有回油阀36。在低压循环桶下部的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物经过沉淀后会产 生分层,因氟利昂制冷剂比重比润滑油比重要大,所以润滑油漂浮在制冷剂表面。漂浮在制冷剂表面的润滑油经低压循环桶回油流入回油装置内,润滑油与制冷剂混合物吸收由此经过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的热量,制冷剂变为气体,由抽气阀35进入低压循环桶内,最后被压缩机再次吸入。润滑油暂存后由经回油阀36供给压缩机运转使用。

所述低压循环桶上端还设有安全阀37、压力表38、冲霜排液口39、进气口40和出气口41。进气口和出气口位置可以互换。

所述泵为离心泵或液泵或屏蔽泵。

所述电泵5还设有泵抽气阀42。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