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油装置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971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油装置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油装置及设置有所述回油装置的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回油装置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冻冷藏等行业。但是,现有的一些回油装置的回油口位置固定,不能追随液面高度的变化,因错位造成不能回油,压缩机存在缺油运行隐患。

虽然,一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垂直方向可以追随液面变化的活动回油口来克服上述缺陷,但这些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不足:1、浮力大小不能调节、活动回油口很难在垂直方向准确位于高度最低的富油层液面;2、活动回油口只能沿垂直方向有限追随液面高度变化,当气流运动造成液面波动或倾斜时,回油口不能在水平方向追随液面移动,难以准确位于高度最低的富油层液面,造成回油不畅甚至不能回油;3、浮子沿导杆滑动,存在卡滞现象;4、回油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浮力大小可以调节,回油口在垂直方向可以准确位于高度最低的富油层液面的回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回油口可以在垂直以及水平方向追随液面移动以准确位于高度最低的富油层液面的回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回油可靠、回油效率高的压缩机。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油装置,包括设置有回油口的回油组件、浮子、重锤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组件与所述浮子连接,所述重锤上端与所述浮子或所述回油组件连接、下端与所述回油管上端连接,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连通,所述回油管至少可以根据其在垂直方向的受力调节其在垂直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管为柔性管。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管为螺旋状管、波纹管或伸缩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重锤外侧的环形配重块。

进一步地,所述重锤外侧螺纹连接有薄型螺母以锁紧所述配重块。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组件、所述浮子和所述重锤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直线与水平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包括上下设置的中空圆柱体部和中空圆锥体部,所述圆柱体部与所述回油组件连接,所述圆锥体部与所述重锤上端连接,所述重锤上端的内壁面与所述圆锥体部的外壁面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重锤的上端与所述浮子的下端连接,所述重锤呈阶梯轴状、圆台状或圆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浮子外侧的中空回油环和多个沿周向均布的连接管,所述回油环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所述回油口,所述重锤内设置有与所述回油管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油环和所述重锤的回油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环与所述浮子的圆柱体部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布的辐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包括U形管段。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两端的近端处外侧分别套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连接管插入所述回油环、所述重锤的深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回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回油装置,包括有用于产生浮力的浮子、用于产生重力的重锤,利用重力与浮力平衡原理,使回油口在垂直方向可以准确位于高度最低的富油层液面,确保回油可靠,提高回油效率,防止了压缩机缺油运行,且便于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回油装置,回油管为柔性管,使得回油组件、浮子与重锤可同时随液面在垂直以及水平方向移动,以适应气流影响下的液面波动、倾斜,以及制冷负荷变化时的液面升降影响,使回油口随时准确位于高度最低的富油层液面,确保回油可靠,回油效率提高约10%-15%。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组,由于采用了上述回油装置,其回油可靠,回油效率高,避免了压缩机缺油运行,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回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回油管的局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重锤的局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浮子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薄型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回油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接管螺母的局剖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头的局剖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浮子;2、重锤;3、回油管;4、回油环;5、连接管;6、辐板;7、配重块;8、薄型螺母;9、接管螺母;10、接头;11、低压循环储液桶;12、法兰盖;13、双接头;14、接管螺母;15、接头;01、圆柱体部、02、圆锥体部;21、内壁面;22、回油通道;23、接口;24、内螺纹;41、回油口;42、接口;51、限位件;91、六角螺母本体;92、圆台部;101、外螺纹;102、外螺纹;103、下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一: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油装置,其主要但不局限应用于空调等制冷设备中。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回油装置,包括设置有回油口41的回油组件、浮子1、重锤2和回油管3,回油组件与浮子1连接,重锤2上端与浮子1或回油组件连接、下端与回油管3上端连接,回油口41与回油管3连通,回油管3的下端用于与低压循环储液桶上的出油口直接连通或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通,回油管3至少可以根据其在垂直方向的受力调节其在垂直方向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回油装置,包括有主要用于产生浮力的浮子1、主要用于产生重力的重锤2,利用重力与浮力平衡原理,使回油口41在垂直方向可以准确位于高度最低的富油层液面,确保回油可靠,提高回油效率,防止了压缩机缺油运行,且便于制作成本低。

为了适应气流影响下的液面波动、倾斜,以及制冷负荷变化时的液面升降影响,回油管3为柔性管,使得回油组件、浮子1与重锤2可同时随液面在垂直以及水平方向移动,使回油口41随时准确位于高度最低的富油层液面,确保回油可靠,回油效率提高约10%-15%。

请结合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回油管3优选但不局限为螺旋状管,以便于在有限的高度范围收纳更长的管线,利于回油装置在富油层液面自适应长距离漂移,同时防止回油管3过长堵塞低压循环储液桶的出液口。本实施例中的回油管3还可以为波纹管或伸缩套管等。

为了避免回油口41相对液面倾斜,回油组件、浮子1和重锤2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直线与水平面垂直。

重锤2的结构没有具体限制,可以用作产生重力,以与浮子1共同作用调节回油口41的位置避免回油口41高于或低于富油层液面即可。但优选地,请结合参阅图3,重锤2的上端与浮子1的下端连接,重锤2呈阶梯轴状或圆台状,且重锤2直径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呈减小趋势,以增强回油装置铅垂稳定性,避免回油口41相对于液面倾斜。本实施例重锤2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还可以呈圆柱状、直径并非沿从上至下的方向一直呈减小趋势的阶梯轴状、圆台状或其他任意状的旋转体结构,可以增强回油装置铅垂稳定性均可。

浮子1主要用于产生浮力,同时为整个回油装置的支撑骨架,其结构没有具体限制。但优选地,请结合参阅图4,浮子1包括上下设置的中空圆柱体部01和中空圆锥体部02,圆柱体部01与回油组件连接,圆锥体部02与重锤2上端连接,重锤2上端的内壁面21与圆锥体部02的外壁面相匹配。浮子1与重锤2之间优选为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这种结构的浮子1有利于增强回油装置的铅垂稳定性,减少浮子1外露液面高度,降低气流对浮子1的影响。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回油装置还包括套设于重锤2外侧的环形配重块7,配重块7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可以与重锤2、浮子1共同作用,确保回油口41准确位于富油层液面即可。优选地,重锤2外侧螺纹连接有薄型螺母8以锁紧配重块7,以便于配重块7的拆装。

回油组件的结构没有具体限制,可以使其吸油口吸收的油流动至回油管3中即可。优选地,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回油组件包括套设于浮子1外侧的中空回油环4和多个沿周向均布的连接管5,回油环4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回油口41,重锤2内设置有与回油管3连通的回油通道22,回油环4的底部壁面设置有用于连接管5插入的接口42,重锤2的侧壁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管5插入的接口23,连接管5的两端分别与回油环4和重锤2的回油通道22连通。连接管5与回油环4以及连接管5与重锤2之间均优选为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回油口41吸收的油经回油环4的内部空腔流动至重锤2的回油通道22中进而进入回油管3中,回油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加工制作。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回油环4的内壁和外壁上均设置回油口41,以增加回油环4与富油层的接触面积,利用油膜张力作用,增强对油的吸附力,且内外环径向同时回油,减少回油死角,提高回油效率;当然也可以仅在回油环4的内壁或仅在回油环4的外壁设置回油口41。回油口41的数量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回油口41的直径优选为大于等于2mm。

请结合参阅图8,连接管5包括U形管段,U形管段利于形成液封,停机状态下防止气相冷媒混入冷冻油。连接管5的两端的近端处外侧分别套设有限位件51,限位件51用于限制连接管5插入回油环4、重锤2的深度。限位件51优选为限位环。连接管5的数量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具体回油量等条件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沿周向均匀设置了三根连接管5。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9,回油环4与浮子1的圆柱体部01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布的辐板6连接。辐板6与回油环4以及辐板6与浮子1之间均优选为焊接连接。辐板6朝向回油环4的壁面优选为圆弧面、朝向浮子1圆柱体部01的壁面优选为直面。多个沿周向均布的辐板6除连接作用外,还起到增强浮子1抗气流引起的旋转作用,防止回油管3形成死结。

重锤2与回油管3之间的连接方式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但优选地,请结合参阅图10至图12,重锤2与回油管3之间通过中空接头10和接管螺母9连接,接管螺母9包括相连接的六角螺母本体91和圆台部92,回油管3的圆台形上端口套设于圆台部92内,接头10的上端的外壁面设置有与重锤2下端的内螺纹24相配合的外螺纹101,下端的外壁面设置有与六角螺母本体9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102,接头10的下端面103优选为与回油管3上端口的内壁面相匹配。本实施例重锤2与回油管3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另外,需要说明地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的浮子1也可以呈球形或环形等,浮子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回油组件的回油环4可以为球形、辐射状、螺旋线状等,如回油组件包括回油球,浮子1为套设于回油球内部的球体,且浮子1与回油球之间通过辐条等连接,回油球最大水平剖切面处设有回油口41,回油口41下部焊接重锤2,回油球底部直接与重锤2内的回油通道22连通,或回油球通过置于回油球与重锤2之间的连接管5连通。

优选实施例二: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设置有如优选实施例一所述的回油装置。回油装置的回油管3的下端与低压循环储液桶11上的出油口直接连通或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通。

回油装置的安装方式不限,请参阅图13和图14,优选地,空调机组的低压循环储液桶11的法兰上设置有法兰盖12,法兰盖12的出油口上固定连接有双接头13,回油装置的回油管3的下端通过接管螺母14、接头15拧紧在双接头13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由于采用了上述回油装置,其回油可靠,回油效率高,避免了压缩机缺油运行,工作稳定。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