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40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治理的设备,祈祷固液分离或油水分离的作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小气泡或微小气泡使介质中的杂质浮出水面,气浮装置目前主要包括叶轮气浮和溶气气浮,叶轮气浮主要通过涡凹曝气头告诉旋转曝气叶轮,使气体在液体中快速分散,达到气浮效果;溶气气浮主要是通过将气体溶解和超饱和溶解,最后释放于气浮池中达到气浮效果,上述两种方式中,溶气气浮处理效果较好,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目前溶气气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部分溶气气浮的壳体底部均只设有排泥管,集污和排泥效果较差,一旦排泥管堵塞,会影响整个气浮装置的排污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底部设有若干集泥斗和多个排污口的气浮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浮装置,主要包括长方形壳体,壳体从右至左依次分为反应区、接触区、分离区和清水区,反应区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接触区内设有释放器,释放器通过溶气口连接壳体外的溶气罐;接触区与分离区之间设有溢流板,溢流板底端与壳体底面连接,顶端低于壳体高度;分离区与清水区之间设有竖直隔板,所述分离区底部设有若干集泥斗,集泥斗与壳体底部连接,集泥斗纵截面为倒置梯形,梯形两腰与壳体底部成68°夹角,集泥斗内还设有排泥口,所述分离区中部设有曝气器,所述竖直隔板上部设有排渣斗,排渣斗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清水区侧壁底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方设有放空口,清水区侧壁还设有回流口,壳体上方装有支架,刮渣机固定在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集泥斗个数为2~6个。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器为管式曝气器。

作为优选,所述释放器的个数为4~8个。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的长度略大于壳体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分离区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集泥斗,每个集泥斗内分别设置有排泥口,利用污染物自身的重力沉降作用,污染物在集泥斗中聚集,通过各自排泥口排出壳体外;此外多个排泥口的设计可以防止排泥口堵塞而影响整个装置的排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图中:1是壳体、2是反应区、3是接触区、4是分离区、5是清水区、6是进水口、7是释放器、8是溶气口、9是溢流板、10是竖直隔板、11是集泥斗、12是排泥口、13是曝气器、14是排渣斗、15是排渣口、16是出水口、17是放空口、18是回流口、19是刮渣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气浮装置,主要包括长方形壳体1,壳体1从右至左依次分为反应区2、接触区3、分离区4和清水区5,反应区2上部设置有进水口6;接触区3内设有释放器7,释放器7通过溶气口8连接壳体外的溶气罐;接触区3与分离区4之间设有溢流板9,溢流板9底端与壳体1底面连接,顶端低于壳体1高度;分离区4与清水区5之间设有竖直隔板10,所述分离区4底部设有若干集泥斗11,集泥斗11与壳体1底部连接,集泥斗11纵截面为倒置梯形,梯形两腰与壳体1底部成68°夹角,集泥斗11内还设有排泥口12,所述分离区4中部设有曝气器13,所述竖直隔板10上部设有排渣斗14,排渣斗14底部设有排渣口15,所述清水区5侧壁底端设有出水口16,出水口16上方设有放空口17,清水区侧壁还设有回流口18,壳体1上方装有支架,刮渣机19固定在支架上;所述集泥斗11个数为2~6个;所述曝气器13为管式曝气器;所述释放器7的个数为4~8个;所述支架的长度略大于壳体1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种气浮装置,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等同或相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