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强氧化沉淀池结构。
背景技术:
新型强氧化沉淀池是一种集铁碳微电解、芬顿高级氧化反应、絮凝沉淀、机械澄清、污泥浓缩及污泥回流为一体的高效且经济的水处理构筑物。铁碳微电解是通过活性铁为阳极不断提供电子并溶解进入水中,阴极碳则以极小颗粒的形式随水流出,微电解处理集氧化、还原、电沉积、絮凝、吸附、架桥、卷扫及共沉淀等多功能于一体;芬顿高级氧化反应是过氧化氢和亚铁离子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结合高密度沉淀池的絮凝澄清、高效分离作用,使新型强氧化沉淀池具有强氧化能力、占地面积次小、抗冲击能力强、排泥量低、出水水质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印染废水、制药废水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常规的沉淀池只能做到简单的絮凝澄清,仅仅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物废水,大大限制沉淀池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强氧化沉淀池结构。该强氧化沉淀池结构通过结合微电解、芬顿的高级氧化技术,达到去除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氧化沉淀池结构,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上设有PH调节池、与PH调节池连通的铁碳微电解池、与铁碳微电解池连通的氧化反应池、与氧化反应池连通的曝气脱氧池、与曝气脱氧池连通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布水区和斜管分离区,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泥斗和污泥搅拌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强氧化沉淀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污水依次经过所述PH调节池、铁碳微电解池、氧化反应池、曝气脱氧池和沉淀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强氧化沉淀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泥斗的出水口处设有排污主管道,所述排污主管道的出泥口连接有污泥回流管和剩余污泥排出管道,所述排污主管道上设有排污泵,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泥口连接氧化反应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强氧化沉淀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PH调节池内设有硫酸,所述氧化反应池内设有双氧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强氧化沉淀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沉淀池本体上还设有回调池,所述回调池内设有氢氧化钠。
作为本实用新型强氧化沉淀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污泥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部伸入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搅拌杆的底部设有上层搅拌叶片和下层搅拌叶片,所述上层搅拌叶片与所述下层搅拌叶片之间的搅拌杆上设有一直角弯折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强氧化沉淀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PH调节池将原水的PH调节至3~5。
作为本实用新型强氧化沉淀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布水区将原水均匀分布到所述斜管分离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强氧化沉淀是集微电解、高级氧化反应、絮凝澄清、污泥浓缩及污泥回流为一体的高效水处理构筑物,主要分为pH反应池、铁碳微电解池、氧化反应池、曝气脱氧池、斜管沉淀池组成。
原水进入pH调节池,通过硫酸(H2SO4)加药系统调节至PH=3~5。随后进入铁碳微电解池,在该池中进行微电解处理并伴着二价铁离子(Fe2+)析出,再进入氧化反应池,再加入双氧水(H2O2),此时,污水中的二价铁离子(Fe2+)可以激发双氧水(H2O2)生成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极强,对有机物氧化的选择性很小,可以氧化大部分有机物。同时,反应的副产物Fe(OH)3胶体具有絮凝、吸附功能,也可去除水中部分有机物。由于加入双氧水(H2O2)后,水中会残存有大量气泡,影响沉降效果,因此设置曝气脱氧池,去除原水中气泡,然后进入沉淀池。
沉淀池设有布水区,将原水均匀的分部到斜管分离区。沉淀池下部设有泥斗和污泥搅拌机,沉淀下来的污泥可被浓缩搅拌机浓缩。
污泥被浓缩搅拌机浓缩后,被螺杆泵回流输送至氧化反应池,悬浮泥渣可以大大增加悬浮物的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COD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同时,通过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约絮凝剂和硫酸亚铁(FeSO4)药剂的投加量,而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絮体反应的目的。
此外,设有剩余污泥泵,将多余的污泥排出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就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附图标记名称:1、沉淀池本体 2、PH调节池 3、铁碳微电解池4、氧化反应池 5、曝气脱氧池 6、沉淀池 7、布水区 8、斜管分离区 9、泥斗 10、污泥搅拌设备 11、污泥回流管 12、剩余污泥排出管道 13、排污泵 14、回调池 15、排污主管道 101、搅拌电机 102、搅拌杆 103、上层搅拌叶片 104、下层搅拌叶片 105、直角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强氧化沉淀池结构,包括沉淀池本体1,沉淀池本体1上设有PH调节池2、与PH调节池2连通的铁碳微电解池3、与铁碳微电解池3连通的氧化反应池4、与氧化反应池4连通的曝气脱氧池5、与曝气脱氧池5连通的沉淀池6,沉淀池6内设有布水区7和斜管分离区8,沉淀池6的底部设有泥斗9和污泥搅拌设备10。
优选的,污水依次经过PH调节池2、铁碳微电解池3、氧化反应池4、曝气脱氧池5和沉淀池6。
优选的,泥斗9的出水口处设有排污主管道15,排污主管道15的出泥口连接有污泥回流管11和剩余污泥排出管道12,排污主管道15上设有排污泵13,污泥回流管11的出泥口连接氧化反应池4。
优选的,PH调节池2内设有硫酸,氧化反应池4内设有双氧水。
优选的,沉淀池本体1上还设有回调池14,回调池14内设有氢氧化钠。
优选的,污泥搅拌设备10包括搅拌电机101,搅拌电机10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搅拌杆102,搅拌杆102的底部伸入沉淀池6的底部,搅拌杆102的底部设有上层搅拌叶片103和下层搅拌叶片104,上层搅拌叶片103与下层搅拌叶片104之间的搅拌杆上设有一直角弯折部105。
优选的,PH调节池2将原水的PH调节至3~5。原水进入pH调节池2,通过硫酸(H2SO4)加药系统调节至PH=3~5。
优选的,布水区7将原水均匀分布到斜管分离区8。斜管分离区8可以将水和污泥有效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强氧化沉淀是集微电解、高级氧化反应、絮凝澄清、污泥浓缩及污泥回流为一体的高效水处理构筑物,主要分为pH调节池、铁碳微电解池、氧化反应池、曝气脱氧池、斜管沉淀池组成。
原水进入pH调节池,通过硫酸(H2SO4)加药系统调节至PH=3~5。随后进入铁碳微电解池,在该池中进行微电解处理并伴着二价铁离子(Fe2+)析出,再进入氧化反应池,再加入双氧水(H2O2),此时,污水中的二价铁离子(Fe2+)可以激发双氧水(H2O2)生成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极强,对有机物氧化的选择性很小,可以氧化大部分有机物。同时,反应的副产物Fe(OH)3胶体具有絮凝、吸附功能,也可去除水中部分有机物。由于加入双氧水(H2O2)后,水中会残存有大量气泡,影响沉降效果,因此设置曝气脱氧池,去除原水中气泡,然后进入沉淀池。
沉淀池设有布水区,将原水均匀的分部到斜管分离区。沉淀池下部设有泥斗和污泥搅拌机,沉淀下来的污泥可被浓缩搅拌机浓缩。
污泥被浓缩搅拌机浓缩后,被螺杆泵回流输送至氧化反应池,悬浮泥渣可以大大增加悬浮物的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COD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同时,通过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约絮凝剂和硫酸亚铁(FeSO4)药剂的投加量,而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絮体反应的目的。
此外,设有剩余污泥泵,将多余的污泥排出系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