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废液及油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964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学废液及油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废液及油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等都是利用吸附处理或生物厌氧进行污染物处理,将污染物中的水进行净化后分离出水和固体杂质分开进行排放,达到能将水进行干净排放的目的,这里的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一般是三相处理池,处理出来的水一般只能处理出4-5级左右的污水,实际也是不达标的,而且不能处理油污,甚至连过滤都不能,排污的时候,油污会顺着处理“好”的水一同排外,造成其他污染;含油废水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焦化、煤气发生站、机械加工等工业部门。废水中油类污染物质,除重焦油的相对密度为1.1以上,其余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油类物质在废水中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1)浮上油,油滴粒径大于100μ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颗粒较大,含油废水处理设施粒径大于100微米,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在石油污水中,这种油占水中总含油量60~80%。(2)分散油.油滴粒径介于10一100μm之间,悬浮于水中。(3)乳化油,油滴粒径小于10μm,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粒径很小,呈乳化状态,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会造成浪费;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堵塞土壤空隙,妨碍农作物生长。含油废水被排到江河湖海等水体后,油层覆盖水面,阻止空气中的氧向水中的扩散;水体中由于溶解氧减少,藻类进行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使水生动植物有油味或毒性,甚至使水体变臭,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如果牲畜饮了含油废水,通常会感染致命的食道病;如果用含油废水灌溉农田,油分及其衍生物将覆盖土壤和植物的表面,堵塞土壤的孔隙,阻止空气透入,使果实有油味,或使土壤不能正常进行新陈代谢和微生物新陈代谢,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死亡。另外,由于溢油的漂移和扩散,会荒废海滩和海滨旅游区,造成极大的环境危害和社会危害。但更主要的危害是石油中含有致癌烃,被鱼、贝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

比如扩散水面若有100L油,即可能扩散到水面1km范围。油的粘度越高,扩散速率越慢。油膜漂浮在水面的油膜是水体生物及周边野生动物的第一杀手。油膜是油泄漏到水体时的初始状态,大量的油泄漏在水面上,一时难以挥发和溶解,就会形成油膜。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影响水体与空气的物质交换,从而使水体氧含量减少,水体生物多被窒息而死。同时,油膜对周边渔业及养殖业的危害是毁灭性的。不仅渔业,水上旅游业、水上矿业和水上交通业等,也都将受到严重损害。

乳化油液是油和水的混合物,其中的油或水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存在。乳化液的形成源于波浪的搅拌作用,会严重妨碍油的转化和清除。轻质油形成的立化液为较不稳定的乳化液,重质油在乳化后常成为稳定性较高的乳化液。乳化会使油的体积增加为原体积的几倍,增加清理的难度。乳化作用使部分油进入水中而从水面消失,容易给人以污染已经消除的假象。

油品中有些固体成分或重质成分会沉至水底,沉淀作用能减少浮油量,但沉淀物会污染水底,可能造成水底生物的死亡或影响自然生态。以上自然作用在不同水环境中的表现是不同在非流动水体中,油趋向于聚集,在水环境中的存留时间长。在水流及河流中,油易于附着在岸上的植物和草上面。油还可能沉到淡水环境的水底,危害生活在底泥中或以底泥为食的生物。

水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水体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被污染水域内的鱼、虾等生物体内的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这一方面毒害水体生物本身,另一方面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富集在人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鱼、虾、蟹、龟等一些水体生物的行为,例如觅食、归巢、交配、迁徙等,都是靠某些烃类来传递信息的。但是由油膜分解所产生的某些烃类与水体动物的化学信息物相同或类似,从而会影响到这些动物的正常行为。5.3飘游的焦油球剩下的便是油膜分解、凝聚以后的残余物,包括水中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其中焦油球通常呈黑色或棕黑色不规则半固态的球状物,虽然它在短期内不会对水体生物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它却破坏了水体环境的自然景观。破坏食物资源和栖息地即使不直接接触油污的动物物种,也会受到油泄漏的危害。捕食被油污染的猎物的食肉动物,其消化系统就会接触油污。因为油污染使鱼和其他动物带有不好的气昧和昧道,食肉动物有时会拒绝捕食而开始挨饿。有时,油泄漏区域的食物资源受到破坏,使食肉动物没有干净的猎物供捕食。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泄漏的油会在环境中长期存留,其破坏作用就更大。在某些区域,生态和种群能很快恢复,在另外一些环境中,将需要多年才能恢复。无论是石油产品,还是合成油、动植物油,其危害都是严重的。漏油与航运企业的安全航行、成本控制和企业声誉是密切相关的。

吸附垫如外观专利CN201430019057.7所示,是填充了专利CN2012101665022特殊吸附颗粒的吸油吸附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学废液及油污水处理装置五级污水处理池,能提供低廉的建造价格,处理能力强大,寿命长,维护需求低,并且能够100%的将轻质的油污完全进行吸附污染无害化处理。

一种化学废液及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固体物分离框池、二级油污吸附池、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五级检查循环利用池;所述固体物分离框池内设置若干X形状相互相交的网格框,网格框至少高度达到述固体物分离框池的三分之二处,网格框上方设置进水口和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连接二级油污吸附池,第一出水管呈J字形,且第一出水管的J字形弯口部设置在二级油污吸附池内,弯口朝下设置;所述二级油污吸附池设置胶装吸附物层和沉淀水层;所述沉淀水层中设置S形状或Z字形状第一引流管,第一引流管通过隔空孔连接至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所述,第一引流管的朝下部入口设置位置至少距离二级油污吸附池池底15cm,二级油污吸附池顶部设置入口密封孔,入口密封孔设置厌氧密封盖;所述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顶部铺设吸油脂悬浮颗粒剂层或吸附垫,吸油脂悬浮颗粒剂层或吸附垫底部设置第一引流管朝上部,且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还设置有第二引流管,第二引流管通过隔空孔连接至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中的第二引流管朝上部长度至少少于第一引流管超上部10cm,所述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内设置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混合液层或吸附垫,所述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与五级检查循环利用池之间设置净水排出管,净水排出管的净水排出管朝上部和净水排出管朝下部等长度;净水排出管平行出设置出水口管。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垫包括吸附垫主体,吸附垫主体被分仓缝线分割为若干填充仓,所有填充仓完全链接,在吸附垫顶部设置形成流通部,所述吸附垫主体为方形,填充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引流管、净水排出管形状与第一引流管形状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物分离框池、二级油污吸附池、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外包金属层或本身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钢或玻璃。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物分离框池、二级油污吸附池、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顶部设置密封检测孔,密封检测孔处设置密封盖。

作为优选所述五级检查循环利用池材质为混凝土、不锈钢或玻璃钢或玻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水管、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第三引流管位PVC塑料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物分离框池、固体物分离框池和二级油污吸附池(2)、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3)、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4)组成的化油槽分别在其左右连接,并在固体物分离框池的底部和化油槽直接设置支撑斜杆(26),且化油槽顶部还设置有整体密封盖(27)。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克服现有技术能提供低廉的建造价格,处理能力强大,寿命长,维护需求低,整个处理流程中不需要任何电力、热力,是完全的节省能源的新产品,而且本产品也能利用厌氧生物进行生物去除油污处理,使用情况比较安全也比较绿色化,而且随着长期的使用,本产品中的厌氧生物能不断增多,能不断的提示污水的处理效率,在区域内填充有吸附颗粒和吸附垫,本实用新型的本结构依靠此能在针对处理含有油污的企业污水处理中,做到100%的将其污水中的轻质油类进行吸附处理,并且在吸附完成后,可以直接取出吸附垫和吸附颗粒进行统一的回收处理,在处理完成后,还能继续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吸附垫结构图。

图3吸附垫解剖视图。

图4实施方式2示意图。

图5实施方式3原理图。

图6实施方式3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化学废液及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固体物分离框池(1)、二级油污吸附池(2)、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3)、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4)、五级检查循环利用池(5);所述固体物分离框池内设置若干X形状相互相交的网格框(6),网格框至少高度达到所述固体物分离框池的三分之二处,网格框上方设置进水口(6a)和第一出水管(7),第一出水管连接二级油污吸附池;所述二级油污吸附池设置胶装吸附物层(9)和沉淀水层(10);所述沉淀水层中设置S形状或Z字形状第一引流管(11),第一引流管通过隔空孔连接至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所述,第一引流管的朝下部入口(12)设置位置至少距离二级油污吸附池池底15cm,二级油污吸附池顶部设置入口密封孔(13),入口密封孔设置厌氧密封盖(14);所述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顶部铺设吸油脂悬浮颗粒剂层(15),吸油脂悬浮颗粒剂层底部设置第一引流管朝上部(16),且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还设置有第二引流管(17),第二引流管通过隔空孔连接至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中的第二引流管朝上部(18)长度至少少于第一引流管超上部10cm,所述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内设置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混合液层(19),所述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与五级检查循环利用池之间设置净水排出管(20),净水排出管的净水排出管朝上部(21)和净水排出管朝下部(22)等长度;净水排出管平行出设置出水口管(23)。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物分离框池、二级油污吸附池、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外包金属层或本身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钢或玻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水管呈J字形,且第一出水管的J字形弯口部(8)设置在二级油污吸附池内,弯口朝下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引流管、净水排出管形状与第一引流管形状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物分离框池、二级油污吸附池、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顶部设置密封检测孔(24),密封检测孔处设置密封盖(25)。

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吸附垫包括吸附垫主体(26),吸附垫主体被分仓缝线(27)分割为若干填充仓(28),所有填充仓完全链接,在吸附垫顶部设置形成流通部(29),所述吸附垫主体为方形,填充仓为圆形或椭圆形。

实施例2作为优选所述,如图2所示,可以将本发明完全做成小型,使用不锈钢金属或不锈铁,制作成三个槽体,这3个槽体分别是化油槽,化油槽分隔为二级油污吸附池(2)、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3)、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4),化油槽左右分别连接固体物分离框池(1)和五级检查循环利用池(5),并在固体物分离框池的底部和化油槽直接设置支撑斜杆(26),且化油槽顶部还设置有整体密封盖(27)。

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和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一样。

如图4-5所示,作为优选所述五级检查循环利用池材质为混凝土、不锈钢或玻璃钢或玻璃。在在制作好后预埋到地面形成固定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水管、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第三引流管位PVC塑料材质。

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在于利用五层不断传递的单独隔间池体对五金企业清理油污、雨水进行处理;固体物分离框池主要处理固体杂质、二级油污吸附池、三级厌氧油污吸附池、四级微小悬浮吸附颗粒填料吸附池,都填入吸油脂悬浮颗粒剂(袋或包),填入2-5cm在厌氧的情况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油料,将油水进行分离,在一定时间使用后,可回收吸油脂悬浮颗粒剂(袋或包)集中进行污染物处理,而吸附完后处理出来的水为5类水,能直接排放入五级检查循环利用池,如检查合格则可排放入自然环境或作为优质水继续使用,整个处理流程中不需要任何电力、热力,是完全的节省能源的新产品,而且本产品也能利用厌氧生物进行生物去除油污处理,使用情况比较安全也比较绿色化,现有世面上处理处理油料的污染一般是使用的纳米破碎技术和油污综合技术,都是将油污中和得完全融合进水内,使得水变得清澈,但是水中所含油污的总量还是没有变化也没有完全变少,而纳米破碎技术也是,他是将水中的油污进行破碎让油污不浮现在水的表层上,而是继续存在水中,这种技术都没改变油污处理的最终目的,治标不治本,而本技术能完全利用厌氧处理,利用微生物进行污染处理和化解,并用吸油的吸附垫进行吸油,并且完全覆盖吸附垫和吸附颗粒进一步的隔离空气增加厌氧反应。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