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活动式电极的电解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874发布日期:2019-06-19 01:4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具有活动式电极的电解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活动式电极的电解箱。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油墨废水处理过程中往往会用到电解箱,电解箱中的金属阳极和金属阴极进行初级反应和次级反应处理废水,同时由于电解水的作用,分别在阴极和阳极产生氢气和氧气,这两种初生态的(H)和(0)能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化学还原和氧化的作用,并能产生细小的细泡,使絮凝物和油状物分别附在气泡上浮至液面有利于排除,以实现废水净化。

但是,这种电解箱的电极长度一般是固定的,当电解箱内的油墨废水的水位较浅时,电极的实际有效利用长度较短,资源浪费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活动式电极的电解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具有电极的实际有效利用长度较长、资源浪费较少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活动式电极的电解箱,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连接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另一端可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所述箱体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远离所述电极组件一端的、驱动所述电极组件运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箱体内的油墨废水的液面较高时,驱动件带动电极组件朝远离箱体底部的方向移动,使电极组件的上端位于液面之上,当箱体内的油墨废水的液面较低时,驱动件使电极组件的顶端朝靠近液面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电极组件的有效部分能充分容置在箱体内的油墨废水中;这种具有活动式电极的电解箱,能根据箱体内的油墨废水的量调节电极组件的形状以使电极组件上的有效部分充分容置在油墨废水中,提高了电极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若干并排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壁上的、长度可调的电极杆;以及设置在若干所述电极杆远离所述箱体内壁一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电极板的一侧设有若干正极板和负极板,若干所述电极杆穿过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极板上连接有若干电极杆,负极板上也连接有若干电极杆,这种分散布置的电极杆充分容置在油墨废水中,提高了电解效率,同时电极杆的长度可调,使电极杆始终能容置在油墨废水中,增大了电极杆与油墨废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解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杆包括若干套杆,所述套杆包括直筒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直筒部端部的套筒部,所述套筒部朝远离所述直筒部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套筒部上设有通孔,相邻两所述套杆其中任一所述套杆的所述套筒部均套设在另一所述套杆的所述直筒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套杆的直筒部与套筒部配合套接,使相邻两套杆之间的连接可靠不易脱离,同时套筒部与直筒部相对滑动使相邻两套杆可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板与所述负极板交错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摆布方式的正极板与负极板缩短了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距离,使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电交换效率更高,进一步提高了电解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所述电极杆与所述箱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阻断了正极板和负极板与箱体之间的电连接,防止正极板和负极板与箱体通电而引发触电事故,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设有抵接在所述直筒部上的电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刷减小了直筒部在通孔内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同时使通孔与直筒部之间始终处于电连接状态,方便直筒部在通孔内滑动同时提高了通孔与直筒部电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装配在所述箱体上的转动轴;若干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卡槽;设置在所述卡槽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的悬吊线,所述悬吊线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容置在所述卡槽内;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伸出所述箱体一端的转动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盘驱动转动轴转动,使卡槽绕转动轴的轴线转动,进而使悬吊线缠绕在卡槽内,悬吊线被收拢带动电极组件沿靠近转轴的方向移动,当转动盘反向转动时,缠绕在卡槽内的悬吊线被放开,使电极组件沿远离转轴的方向移动;这种结构的驱动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还设有若干供所述悬吊线容置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使悬吊线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处于竖直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状态的悬吊线在拉升电极组件的过程中使电极组件的受力更均匀,提升了电极组件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这种具有活动式电极的电解箱,能根据箱体内的油墨废水的量调节电极组件的形状以使电极组件上的有效部分充分容置在油墨废水中,提高了电极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其二,相邻两套杆的直筒部与套筒部配合套接,使相邻两套杆之间的连接可靠不易脱离,同时套筒部与直筒部相对滑动使相邻两套杆可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其三,驱动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电极组件;21、电极杆;211、套杆;2111、直筒部;2112、套筒部;21121、电刷;22、安装板;221、正极板;222、负极板;3、驱动件;31、转动轴;32、卡槽;33、悬吊线;34、转动盘;4、第一绝缘板;5、第二绝缘板;6、导向轮;7、透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具有活动式电极的电解箱,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电极组件2以及驱动件3。箱体1整体呈长方体形状,箱体1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三个脚垫,每个脚垫均设置在箱体1底端拐角的位置,脚垫呈矩形块状,箱体1的一侧设有一块长条状的透明玻璃7,透明玻璃7从箱体1底端延伸至箱体1顶端,操作人员通过透明玻璃7观察箱体1内的液面的高低。电极组件2设置在箱体1内,电极组件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底端的内侧壁上,电极组件2的上端可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箱体1的底端。驱动件3设置在箱体1远离电极组件2的一端,驱动件3的上端转动装配在箱体1相对的两侧壁上,驱动件3驱动电极组件2运动。当箱体1内的油墨废水的液面较高时,驱动件3带动电极组件2朝远离箱体1底部的方向移动,使电极组件2的上端位于液面之上,当箱体1内的油墨废水的液面较低时,驱动件3使电极组件2的顶端朝靠近液面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电极组件2的有效部分能充分容置在箱体1内的油墨废水中。这种具有活动式电极的电解箱,能根据箱体1内的油墨废水的量调节电极组件2的形状以使电极组件2上的有效部分充分容置在油墨废水中,提高了电极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电极组件2包括:电极杆21、安装板22。多根电极杆21并排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底端的内壁上,电极杆21可以伸长或者缩短,电极杆21呈竖直状态布置。安装板22固定安装在多根电极杆21远离箱体1底部的一端,安装板22呈矩形状,安装板22背离设有电极板的一侧设有两块正极板221和一块负极板222,正极板221和负极板222均呈矩形长条状,多根电极杆21穿过安装板22固定在两块正极板221和和一块负极板222上。正极板221上连接有多根电极杆21,负极板222上也连接有多根电极杆21,这种分散布置的电极杆21充分容置在油墨废水中,提高了电解效率,同时电极杆21的长度可调,使电极杆21始终能容置在油墨废水中,增大了电极杆21与油墨废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解效率。

正极板221与负极板222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正极板221与负极板222交错布置,每块正极板221或负极板222均连接有五根电极杆21。这种摆布方式的正极板221与负极板222缩短了正极板221与负极板222之间的距离,使正极板221与负极板222之间的电交换效率更高,进一步提高了电解效率。

正极板221和负极板222与安装板2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4,电极杆21与箱体1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5,第一绝缘板4与第二绝缘板5均为直径比套筒部2112大的圆片,第一绝缘板4与第二绝缘板5的耐酸碱腐蚀性良好。第一绝缘板4与第二绝缘板5阻断了正极板221和负极板222与箱体1之间的电连接,防止正极板221和负极板222与箱体1通电而引发触电事故,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电极杆21包括三根套杆211,套杆211包括直筒部2111以及设置在直筒部2111端部的套筒部2112,直筒部2111的横截面呈圆形,套筒部2112朝远离直筒部2111轴线的方向延伸,套筒部2112上设有通孔使套筒部2112呈卡环状,相邻两套杆211其中任一套杆211的套筒部2112均套设在另一套杆211的直筒部2111上。相邻两套杆211的直筒部2111与套筒部2112配合套接,使相邻两套杆211之间的连接可靠不易脱离,同时套筒部2112与直筒部2111相对滑动使相邻两套杆211可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通孔内设有抵接在直筒部2111上的电刷21121,电刷21121由众多导电性良好的金属丝构成。电刷21121减小了直筒部2111在通孔内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同时使通孔与直筒部2111之间始终处于电连接状态,方便直筒部2111在通孔内滑动同时提高了通孔与直筒部2111电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图2和图4所示,驱动件3包括:转动轴31、卡槽32、悬吊线33以及转动盘34。转动轴31转动装配在箱体1上,转动轴31截面呈圆形。四个卡槽32设置在转动轴31上,卡槽32安装在靠近转动轴31端部的位置。悬吊线33设置在卡槽32和电极组件2之间,悬吊线33绕转动轴31转动容置在卡槽32内。转动盘34设置在转动轴31伸出箱体1一端,转动盘34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箱体1侧壁上设有凸块,凸块卡嵌在第一凹槽内防止转动盘34转动,转动盘34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转动轴31上导轨,第二凹槽沿导轨长度方向滑移,当转动盘34沿导轨滑移使第一凹槽脱离凸块的卡嵌时,转动盘34驱动转动杆转动,待转动至预定位置时,使转动盘34沿导轨滑移使第一凹槽重新被凸块卡嵌而不发生转动。转动盘34驱动转动轴31转动,使卡槽32绕转动轴31的轴线转动,进而使悬吊线33缠绕在卡槽32内,悬吊线33被收拢带动电极组件2沿靠近转轴的方向移动,当转动盘34反向转动时,缠绕在卡槽32内的悬吊线33被放开,使电极组件2沿远离转轴的方向移动。这种结构的驱动件3,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箱体1内还设有四个导向轮6,导向轮6上开设有的卡线槽,卡线槽可供悬吊线33容置,导向轮6使悬吊线33靠近电极组件2的一端处于竖直状态。竖直状态的悬吊线33在拉升电极组件2的过程中使电极组件2的受力更均匀,提升了电极组件2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