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0787发布日期:2019-11-25 22:2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属于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面临着水环境严重污染,水生态严重受损的问题,根据环保部监测数据,自然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加之我国部分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生态用地破坏,流域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显著下降,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仍将大幅增长,治理自然水体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修复水生态环境,成为缓解水质型缺水困境的思路之一,其中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小、采用轻质填料以后构筑物轻巧、填料表面积较大和设备处理能力大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广泛受到使用,在生物膜法中需要用到载体,净化水质和修复水体的微生物进行修复,而活性生物填料是一种新型生物活性载体,它采用科学配方,根据污水性质不同,在高分子材料中融合多种有利于微生物快速附着生长的微量元素,经过特殊工艺改性、构造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生物活性高、挂膜快、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大大的提高了修复水质的效率,但是,现有的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并不能够对修复水质的微生物进行及时的补充,从而大大的降低了修复效果,一方面,现有的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并不带有增氧装置,从而无法为修复水质的微生物创造合适的环境,另一方面,现有的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并不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从而需要使用者经常添加微生物,大大的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不能够对修复水质的微生物进行及时的补充,从而大大的降低了修复效果,不带有增氧装置,从而无法为修复水质的微生物创造合适的环境和需要使用者经常添加微生物,大大的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强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包括操作箱和培养箱,所述操作箱的前侧设置有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的数量为3个,所述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由上而下分别连接有增温按钮、增氧按钮和消毒按钮,所述操作箱内设置有内腔一和内腔二,所述内腔一的内侧壁上通过电机座焊接有抽水泵,所述内腔二的内存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蓄电池,所述操作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净化池,所述净化池与所述操作箱的连接区域内设置有安装孔一和通孔,所述安装孔一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净化池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二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水口,所述净化池底部的内侧壁上活动安装有吸附箱,所述吸附箱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活性生物填料,所述活性生物填料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营养筒,所述培养箱焊接在操作箱的顶部,所述培养箱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通过合页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二,所述安装槽二的内侧壁上通螺丝钉连接有消毒灯,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内腔三和内腔四,所述内腔四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加热片。

优选的,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套设在所述喷头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内腔三底部的内侧壁上盛放有培养皿。

优选的,所述抽水泵的抽水口穿过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净化池内。

优选的,所述增温按钮、所述增氧按钮和所述消毒按钮通过电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与所述抽水泵、所述加热片和所述消毒灯连接。

优选的,所述营养筒与所述活性生物填料的数量相等,所述营养筒与所述活性生物填料的连接规律为插花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内设有培养箱,使用者可在培养皿内对所需的真菌进行培养,便于使用者对吸附箱内及时添加真菌。

2、本实用新型内设置有抽水泵,从而能够增加污水中的氧气,提高该真菌的存活率,也能够使真菌在净化池内分布的更加均匀,从而可大大的提高该实用新型的净化效果,便于使用。

3、本实用新型内设置有营养筒,从而能够大大的延长该实用新型内的真菌的存活时间,进而可减少使用者添加真菌的次数,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使用者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培养箱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箱和净化池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附箱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操作箱;2、培养箱;3、增温按钮;4、增氧按钮;5、消毒按钮;6、抽水泵;7、蓄电池;8、净化池;9、喷头;10、出水口;11、吸附箱;12、活性生物填料;13、营养筒;14、顶盖;15、消毒灯;16、加热片、17、培养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包括操作箱1和培养箱2,操作箱1的前侧设置有安装槽一,安装槽一的数量为3个,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由上而下分别连接有增温按钮3、增氧按钮4和消毒按钮5,操作箱1内设置有内腔一和内腔二,内腔一的内侧壁上通过电机座焊接有抽水泵6,内腔二的内存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蓄电池7,操作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净化池8,净化池8与操作箱1的连接区域内设置有安装孔一和通孔,安装孔一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喷头9,净化池8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二,安装孔二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水口10,净化池8底部的内侧壁上活动安装有吸附箱11,吸附箱11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活性生物填料12,活性生物填料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营养筒13,培养箱2接在操作箱1的顶部,培养箱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一,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通过合页连接有盖板14,盖板14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二,安装槽二的内侧壁上通螺丝钉连接有消毒灯15,培养箱2内设置有内腔三和内腔四,内腔四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加热片16。

抽水泵6的出水口套设在喷头9的一端,内腔三底部的内侧壁上盛放有培养皿17,抽水泵6的抽水口穿过通孔设置在净化池8内,增温按钮3、增氧按钮4和消毒按钮5通过电线与蓄电池7连接,蓄电池7通过电线与抽水泵6、加热片16和消毒灯15连接,营养筒13与活性生物填料12的数量相等,营养筒13与活性生物填料12的连接规律为插花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该一种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装置通过设置在操作箱1内的蓄电池7为该实用新型上的所有用电器供电,该实用新型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箱2,培养箱2内设置有培养皿17,使用者可在培养皿17内对所需的真菌进行培养,便于使用者对吸附箱11内及时添加真菌,可大大的保证净化池8内真菌的数量,培养皿17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片16,使用者可操作增温按钮3使加热片16通电工作,加热片16通电工作后能够对培养皿17进行加热,保证培养真菌时所需的温度,提高其存活率,培养箱2的顶部设置有盖板14,且盖板14的底部设置有消毒灯15,当使用者培养真菌时,可将盖板14盖在培养箱2上,对其进行密封可防止外界的细菌进入培养箱2内,对其造成污染,当培养皿17内的真菌使用完毕后,需要再次培养时,使用者可先操作消毒按钮5,使消毒灯15通电工作,消毒灯15能够对培养箱2的内部进行消毒杀菌,可为下次培养的真菌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操作箱1内设置有抽水泵6,使用者可通过操作增氧按钮4使抽水泵6通电工作,抽水泵6能够将净化池8内的水抽出,并通过喷头9将其喷到净化池8内,从而能够增加污水中的氧气,提高该真菌的存活率,也能够使真菌在净化池8内分布的更加均匀,从而可大大的提高该实用新型的净化效果,便于使用,吸附箱11内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12,活性生物填料12能够根据污水性质不同,在高分子材料中融合多种有利于微生物快速附着生长的微量元素,经过特殊工艺改性、构造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生物活性高、挂膜快、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水中的微生物可不断在载体内外表面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可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充分接触并将其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活性生物填料12的一侧设置有营养筒13,使用者可在营养筒13内添加营养液,营养液能够维持微生物的基本生活,从而能够大大的延长该实用新型内的真菌的存活时间,进而可减少使用者添加真菌的次数,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使用者的工作强度。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