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285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 釜的氨排空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下简称为KH-550)是最近几年来在玻璃钢、塑料、粘 合剂、铸造、纺织印染等行业中应用日益广泛的硅烷偶联剂品种之一。用于玻璃纤维行业, 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电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将其加入到酚醛树脂粘结剂中,可 提高防潮性及增加压缩回弹性。作为一种优异的粘结促进剂,用于聚氨酯、环氧、腈类、酚 醛胶粘剂和密封材料中,可改善颜料的分散性并提高对玻璃、铝、铁金属的粘合性。在树脂 砂铸造中使用KH-550后,树脂的加入量大大减少,呋喃砂的强度提高,铸造成本降低,同时 增强了树脂硅胶的粘合性,提高了型砂强度及抗湿性。在树脂行业,主要应用于矿物填充 的酚醛、聚酯、环氧、PBT、聚酰胺、碳酸酯等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能大幅度提高并增强塑料 的干湿态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和湿态电气性能。在砂轮制造中, KH-550有助于改进耐磨自硬砂的酚醛树脂粘合剂的粘结性及耐水性。另外,KH-550还可以 作为必不可少的原料用于特种用途氨基硅油及其乳液的合成。以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液氨为主要原料、在压力2. 0 9. OMPa,50 90°C 左右进行反应是合成KH-550的主要工艺,合成过程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反应在一定 压力下进行,所以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操作中出现反应压力偏高等异常情 况,必须采取卸压等措施,否则将发生生产或者安全事故。在合成釜设置氨排空吸收装置是 工业上常用的技术方案,同时为了避免氨在排空进入大气后的损失和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 染,生产中对Y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的氨排空吸收装置的要求,一是不污染环境, 二是尽可能减少氨的损失,将排空的氨予以回收利用。现有的KH-550氨化釜大多安装一条排空管路,对排空的氨采用单级或两级吸收, 这种普通的氨排空吸收装置主要有如下不足(1)氨吸收率低,因此极易扩散进入大气造 成污染;(2)在氨化釜内压力过大时,很难及时卸压,或卸压后氨损失很大,影响产品经济 效益。因此,设计、安装符合工艺要求的氨排空吸收装置对KH-550的高效、安全生产极其重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快 速安全泄压且氨吸收率高的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包括通过排空管路与氨化釜的 顶部连通的氨吸收装置,所述氨吸收装置包括第一氨吸收装置、第二氨吸收装置和盐酸喷 淋塔,所述排空管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氨吸收装置和第二氨吸收装置,所述第一氨吸收装
3置与所述第二氨吸收装置之间设有压力平衡装置,所述盐酸喷淋塔与所述第二氨吸收装置 连通。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氨吸收装置还包括循环水池,所述循环水池与所述盐酸喷淋 塔的出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氨吸收装置包括第一吸收罐,所述第二氨吸收装置包括第二吸收 罐,所述排空管路为两条,且所述排空管路分别通过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的顶部进入 所述吸收罐内部,所述两排空管路的末端均设有漏斗形出口 ;所述压力平衡装置为连接于 所述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之间的压力平衡管。做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盐酸喷淋塔内设有填料。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氨吸收装置包括第一氨吸收装置、第二氨吸收装置、盐酸喷淋塔 以及循环水池等,对氨化釜排空的氨采用水相吸收、稀盐酸中和等多级吸收,因此氨的吸收 率高,可以达到99wt%以上,减少了氨进入大气的量,不仅因氨损失少节约了生产成本,而 且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2、本实用新型的氨化釜设有两条排空管路,两条排空管路分别连通相互并联的第 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因此不仅可以实现快速泄压,降低了操作危险性,避免了安全事故 的发生,而且两吸收罐之间设有压力平衡管路,因此可以均衡两个吸收罐内的压力,促进了 尾气中氨的有效吸收。3、本实用新型的两条排空管路的末端均设有漏斗形出口,一方面有利于排空的尾 气中氨的排出和吸收,可迅速将排空尾气的压力降至0. IMPa以下,另外也减轻了排空的高 压尾气对吸收罐的冲击。4、本实用新型的盐酸喷淋塔采用逆流喷淋,有利于进一步中和吸收未被水吸收的氨。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氨化釜;2.第一吸收罐;3.第二吸收罐;4.盐酸喷淋塔;41.填料;5.循 环水池;6.排空管路;61.漏斗形出口 ;62.排空阀;7.压力平衡管;8.盐酸喷淋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通过排空管路6与氨 化釜1的顶部连通的氨吸收装置,所述氨吸收装置包括第一吸收罐2、第二吸收罐3、盐酸喷 淋塔4和循环水池5,所述排空管路6设有两条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收罐2和第二吸收罐3 连通,并分别通过第一吸收罐2和第二吸收罐3的顶部进入所述吸收罐内部,且所述排空管 路6的末端均设有漏斗形出口 61,所述漏斗形出口 61深入吸收罐内液面下方。所述第一吸 收罐2与所述第二吸收罐之间3通过压力平衡管7相连通,所述盐酸喷淋塔4的进口与所 述第二吸收罐3的出口连通,从第二吸收罐3上部排出的气体从盐酸喷淋塔4的底部进入, 从盐酸喷淋塔4的顶部出口排出的尾气进入所述循环水池5。所述盐酸喷淋塔4内设有填料41,所述盐酸喷淋塔4的顶部设有盐酸喷淋管路8。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收罐2、第二吸收罐3内装自来水,自来水加入量为吸收罐容 积的60 70%,所述排空管路6的漏斗形出口 61深入吸收罐内液面下方,漏斗形出口 61 下端距吸收罐底部40 50mm。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氨化釜1内压力升高时,先启动盐酸 喷淋系统,稀盐酸自盐酸喷淋塔4顶部的盐酸喷淋管路8喷淋进入盐酸喷淋塔4 ;依次打开 两条排空管路6上的排空阀62,此时氨化釜1内含氨的高压尾气通过排空管路6分别进入 第一吸收罐2和第二吸收罐3,自排空管路6的漏斗形出口 61迅速排出到吸收罐内的自来 水中对尾气中的氨进行吸收,两吸收罐之间的压力平衡管7可以对两吸收罐内的压力进行 平衡,以利于尾气中氨的吸收。经吸收罐吸收氨后的尾气从第二吸收罐3顶部的出口排出, 从盐酸喷淋塔4的底部进入,尾气在盐酸喷淋塔4内上升的过程中经过自盐酸喷淋塔4顶 部的盐酸喷淋管路8喷淋的稀盐酸的喷淋,进一步中和吸收尾气中的氨,并经填料41进行 气液分离后,从盐酸喷淋塔4顶部出口排出的尾气再进入循环水池5,对尾气中残余的氨进 行进一步的吸收。从循环水池5排出的尾气中含氨量已不足0. 2wt%,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气 中。
权利要求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包括通过排空管路与氨化釜的顶部连通的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吸收装置包括第一氨吸收装置、第二氨吸收装置和盐酸喷淋塔,所述排空管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氨吸收装置和第二氨吸收装置,所述第一氨吸收装置与所述第二氨吸收装置之间设有压力平衡装置,所述盐酸喷淋塔与所述第二氨吸收装置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氨吸收装置还包括循环水池,所述循环水池与所述盐酸喷淋塔的出口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氨吸收装置包括第一吸收罐,所述第二氨吸收装置包括第二吸收罐,所述排空 管路为两条,且所述排空管路分别通过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的顶部进入所述吸收罐内 部,所述两排空管路的末端均设有漏斗形出口 ;所述压力平衡装置为连接于所述第一吸收 罐和第二吸收罐之间的压力平衡管。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盐酸喷淋塔内设有填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化釜氨排空吸收装置,包括通过排空管路与氨化釜的顶部连通的氨吸收装置,所述氨吸收装置包括第一氨吸收装置、第二氨吸收装置和盐酸喷淋塔,所述排空管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氨吸收装置和第二氨吸收装置,所述第一氨吸收装置与所述第二氨吸收装置之间设有压力平衡装置,所述盐酸喷淋塔与所述第二氨吸收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快速安全泄压,降低了操作危险性,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对氨化釜排空的氨采用水相吸收、稀盐酸中和等多级吸收,减少了氨进入大气的量,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文档编号B01D53/78GK201684580SQ20102017542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1日
发明者丁爱梅, 于杰, 吕彩玲, 张中法, 李津哲, 温占平, 郭学阳, 陈欣, 黄慧 申请人:潍坊中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