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2271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粒机,具体为一种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
背景技术
造粒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食品、建材、矿冶、环保、印染、陶瓷、橡胶、塑料等领域。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又个分为CF型回转带式冷凝造粒机,平形双螺杆挤出机,转鼓干燥制片机,对辊造粒机,对齿造粒机,盘式真空冷凝造粒机等。其中对辊造粒机是通过挤压过程和造粒过程制成所需要的成型物料;挤压过程既 干物料在压力作用下团聚成致密坚硬的大块的饼料;造粒过程是饼料再被破碎筛分后成为颗粒料。挤压的作用一是将颗粒间的空气排挤掉,另外是使颗粒间距离达到足够近,以产生如范德华力、吸附力、晶桥及内嵌连接等吸引力。挤压造粒的颗粒主要是靠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形成的颗粒强度。对辊造粒机实现的挤压造粒有如下的优点1)节能降耗;挤压造粒是物料在常温下进行造粒,与其它方法相比,不需要燃油、燃气等干燥措施。2)无需另外添加粘合剂;国内常用的复混肥生产方法是蒸汽造粒,水蒸汽在物料分子间凝结、结晶后,在造粒过程中起粘合剂的作用,但在干燥过程中又必须将颗粒内部和表面的水赶出来,否则化肥在贮存过程中易粘结、结块;而干法造粒不需另外的添加剂,只需利用物料本身的分子间力,简化了流程,降低了能耗。3)成本小,投资低;由于省去了干燥过程,同时返料比低,工艺流程简单,投资较低。4)原料组成灵活;挤压造粒生产原料路线较广泛,能够用于挤压造粒的物料有二十多种,如硝铵、尿素、氯化铵、硝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等;此外,采用挤压造粒可在极短的时间内灵活实现产品配方的更换,一套装置可生产多种配方的产品。5)绿色环保无三废排放,挤压造粒消费的能力,仅为电力,环保无三废排放,适应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也符合企业环保化的发展战略。但是目前现有的对辊造粒机,造粒阶段中,破碎机和整粒机结构分离,造成破碎后产品的合格率降低;同时现有技术中,对辊形成的压轧机组中,长时间工作导致压辊发热,影响到物料的成型;再进料阶段原料混合不均匀,加之返料的混入,后筛选时仅仅进行二级筛分的处理,都影响了最终成型后颗粒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破碎整粒过程中的颗粒成型率高,产品品质好,工作稳定,连续工作能力强的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本实用新型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一侧的输料装置,以及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机架上的挤压轧片装置,破碎整粒装置和包括不合格出料口和合格出料口的分级出料装置,输料装置的出料口和挤压轧片装置的入料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整粒装置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内的碎粒装置和整形装置;碎粒装置由锤式破碎刀和U型的碎粒筛网组成;整形装置由滚动式排刀和W型的整形筛网组成;整形筛网设置在连接挤压轧片装置的碎粒筛网下方,凹槽内分别对应设置有滚动式排刀,凹槽下方与分级出料装置相连通;锤式破碎刀和滚动式排刀分别由驱动电机传动。进一步,所述的输料装置包括粉碎混合机和斗式提升机;粉碎混合机的出料口和斗式提升机的入料口连接,入料口上连接分级出料装置的大料出口以及碎料出口。进一步,所述的挤压轧片装置包括定量加料装置,强制喂料装置和压辊装置;压辊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压力控制的液压装置和用于冷却压辊的水冷装置。更进一步,所述的强制喂料装置包括料斗和设置在料斗内的纵向设置的锥螺旋,锥螺旋上方至少水平设置有一个拨料打手。进一步,所述的分级出料装置采用圆盘式筛分装置,圆盘式筛分装置上设置的不合格出料口包括设置在同一侧的大料出口和碎料出口 ;大料出口,合格出料口和碎料出口依次从上到下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如下所述I)破碎整粒装置采用一体化的设计,将碎粒装置和整形装置设置在同一个机体内部,同时采用双滚动式排刀的整形,在初步破碎后能够充分的对物料颗粒进行整形,不会造成颗粒堆积,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机器故障,维护简单,使用方便。2)挤压轧片装置通过水冷装置对压辊进行冷却降温,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延长了制粒机连续工作的时间,同时通过拨料打手使进入压辊的物料更加均匀,配合锥螺旋的初步挤压排空,减小了压辊中的空压比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3)分级出料装置通过设置的圆盘式筛分装置,对物料颗粒进行三级筛分,不仅将大颗料分离,而且将碎末及小颗粒分离,从两端同时限制合格颗粒的质量,提高了产品品质,能够实现精确控制。4)输料装置中加入粉碎混合装置,能够适应多种原来的混合,以及返料中大颗粒的初步粉碎,提高了原料粒度和品质,使得成品的中原料配比更加均匀,物料颗粒含量更加精准。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架1,合格出料口 2,机体3,锤式破碎刀4,碎粒筛网5,滚动式排刀6,整形筛网7,驱动电机8,粉碎混合机9,斗式提升机10,加料装置11,强制喂料装置12,压辊装置13,液压装置14,水冷装置15,圆盘式筛分装置16,大料出口 17,碎料出口 18,料斗1201,锥螺旋1202,拨料打手120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I 一侧的输料装置,以及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机架I上的挤压轧片装置,破碎整粒装置和分级出料装置;分级出料装置包括不合格出料口和合格出料口 2 ;输料装置的出料口和挤压轧片装置的入料口相连接。其中,破碎整粒装置包括机体3,设置在机体3内由锤式破碎刀4、U型的碎粒筛网5组成的碎粒装置和由滚动式排刀6、W型的整形筛网7组成的整形装置;整形筛网7设置在连接挤压轧片装置的碎粒筛网5下方,凹槽内分别对应设置有滚动式排刀6,凹槽下方与分级出料装置相连通;锤式破碎刀4和滚动式排刀6分别由驱动电机8传动;被挤压成型的物料由锤式破碎刀4实现破碎,并经过U型的碎粒筛网5进入到W型的整形筛网7中,由两个滚动式排刀6分别对其进行细碎和整形,不会出现物料堆积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整形的质量。输料装置包括粉碎混合机9和斗式提升机10 ;粉碎混合机9的出料口和斗式提升机10的入料口连接,用于将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供料,避免了形成的产品颗粒中原料含量不均的问题;粉碎混合机9的入料口上连接分级出料装置的不合格料出口,能够将不合格的颗粒重新排入到造粒流程中进行返工。挤压轧片装置包括定量加料装置11,强制喂料装置12和压辊装置13 ;强制喂料装置12包括料斗1201和设置在料斗1201内的纵向设置的锥螺旋1202,锥螺旋1102上方还水平设置有一个拨料打手1203,本实施例以两个拨料打手1203为例;压辊装置13上设置有用于压力控制的液压装置14和用于冷却压辊的水冷装置15 ;原料由定量加料装置11送入到料斗1201中,然后进拨料打手1203拨散均匀后由锥螺旋1202初步的挤压并强制送入压辊装置13中进行挤压成型,压辊装置13由液压装置14调节压力,由水冷装置15对压辊进行冷却降温,保证能够连续工作和运转。分级出料装置采用圆盘式筛分装置16,圆盘式筛分装置16上设置的不合格出料口包括设置在同一侧的大料出口 17和碎料出口 18,能够将不合格的大块颗粒和细碎的颗粒分别排出到粉碎混合机9中进行返工;大料出口 17,合格出料口 2和碎料出口 18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合格的物料从合格出料口 2中输出,物料筛选精确,出料品质好。
权利要求1.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一侧的输料装置,以及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机架上的挤压轧片装置,破碎整粒装置和包括不合格出料口和合格出料口的分级出料装置,输料装置的出料口和挤压轧片装置的入料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整粒装置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内的碎粒装置和整形装置;碎粒装置由锤式破碎刀和U型的碎粒筛网组成;整形装置由滚动式排刀和W型的整形筛网组成;整形筛网设置在连接挤压轧片装置的碎粒筛网下方,凹槽内分别对应设置有滚动式排刀,凹槽下方与分级出料装置相连通;锤式破碎刀和滚动式排刀分别由驱动电机传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料装置包括粉碎混合机和斗式提升机;粉碎混合机的出料口和斗式提升机的入料口连接,入料口上连接分级出料装置的大料出口以及碎料出口。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轧片装置包括定量加料装置,强制喂料装置和压辊装置;压辊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压力控制的液压装置和用于冷却压棍的水冷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制喂料装置包括料斗和设置在料斗内的纵向设置的锥螺旋,锥螺旋上方至少水平设置有一个拨料打手。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级出料装置采用圆盘式筛分装置,圆盘式筛分装置上设置的不合格出料口包括设置在同一侧的大料出口和碎料出口 ;大料出口,合格出料口和碎料出口依次从上到下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粒机,具体为一种颗粒成型率高,产品品质好,工作稳定,连续工作能力强的对辊式干法挤压造粒机;其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一侧的输料装置,以及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机架上的挤压轧片装置,破碎整粒装置和包括不合格出料口和合格出料口的分级出料装置,输料装置的出料口和挤压轧片装置的入料口相连接;其中所述的破碎整粒装置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内的碎粒装置和整形装置;碎粒装置由锤式破碎刀和U型的碎粒筛网组成;整形装置由滚动式排刀和W型的整形筛网组成;整形筛网设置在连接挤压轧片装置的碎粒筛网下方,凹槽内分别对应设置有滚动式排刀,凹槽下方与分级出料装置相连通;锤式破碎刀和滚动式排刀分别由驱动电机传动。
文档编号B01J2/22GK202621118SQ20122012972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杨文福 申请人:杨文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