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净化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672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净化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冶炼油气净化排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净化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进行金属合金的冶炼、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油气,若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情况下,市场上直接购买引进的真空感应熔炼炉成套设备上仅会设置简单的油气排放接口,需要使用单位结合自身使用情况设置安装相应的油气净化排放装置,并根据冶炼金属的种类及特性设计相应的吸油除尘方案,确保金属冶炼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油气满足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且需对吸油除尘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及时回收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果较高、成本较低的油气净化排放装置。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净化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吸油除尘室、排放管、污水收集接口 ;所述进气管一端与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排放接口连通,另一端与吸油除尘室连通;吸油除尘室为圆筒状结构,筒内由下至上设有集污斗、大环形喷雾管、旋流管、半球状水膜网、小环形喷雾管装置;集污斗将吸油除尘产生的污水导流至污水收集接口,环形喷雾管、旋流管均在外面采用水泵供给油气净化液,并通过管壁喷孔喷射水雾状净化液;半球状水膜网经小环形喷雾管喷射水雾形成相应的水膜网;吸油除尘室上端设置排放管,下底部设置污水收集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了吸油除尘室,使油气在经过管道外排前充分进行了吸油除尘处理,以满足当地区域相应的油气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可控,可根据冶炼金属的种类及特性设计相应的吸油除尘方案,即针对具体的油气成分调配相应的油气净化液,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进气管,2为吸油除尘室,3为排放管,4为大环形喷雾管,5为旋流管,6为半球状水膜网,7为小环形喷雾管,8为集污斗,9为污水收集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1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说明。一种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净化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1、吸油除尘室2、排放管3、污水收集接口 9 ;所述进气管I 一端与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排放接口连通,另一端与吸油除尘室2连通;吸油除尘室2为圆筒状结构,筒内由下至上设有集污斗8、大环形喷雾管4、旋流管5、半球状水膜网6、小环形喷雾管装置7 ;集污斗8将吸油除尘产生的污水导流收集,经污水收集接口 9排出,大环形喷雾管4、旋流管5、小环形喷雾管装置7均在外面采用水泵供给油气净化液,并通过管壁喷孔喷射水雾状净化液;半球状水膜网6经小环形喷雾管7喷射水雾形成相应的水膜网;吸油除尘室2上端设置排放管3,下底部设置污水收集接口 9。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设计,使得真空感应熔炼炉冶炼金属时产生的油气从进气管I进入,在吸油除尘室2的内腔内旋转上升,由于大环形喷雾管4、旋流管5、小环形喷雾管装置7喷射出的大量水雾,在吸油除尘室2的内壁上会形成缓慢下流的水膜层,旋转上升的油气中夹带的微粒也会因离心力作用而与吸油除尘室2的内壁产生接触并粘附在内壁上,最后随内壁水流顺流而下;油气中较小的油尘微粒,在通过半球状水膜网6时,也会受水雾作用使自身体积增大而下沉,并最终进入集污斗8中。经过吸油除尘室2净化处理后的油气,经净化处理的气体从排放管3排出;经污水收集接口 9收集的污水,也需及时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净化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吸油除尘室、排放管、污水收集接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一端与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排放接口连通,另一端与吸油除尘室连通;吸油除尘室为圆筒状结构,筒内由下至上设有集污斗、大环形喷雾管、旋流管、半球状水膜网、小环形喷雾管装置;吸油除尘室上端设置排放管,下底部设置污水收集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净化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除尘室为圆筒状结构,筒内集污斗将吸油除尘产生的污水导流收集,经污水收集接口排出,环形喷雾管、旋流管均在外面采用水泵供给油气净化液,并通过管壁喷孔喷射水雾状净化液;半球状水膜网经小环形喷雾管喷射水雾形成相应的水膜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净化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吸油除尘室、排放管、污水收集接口;所述进气管一端与真空感应熔炼炉油气排放接口连通,另一端与吸油除尘室连通;吸油除尘室为圆筒状结构,筒内由下至上设有集污斗、大环形喷雾管、旋流管、半球状水膜网、小环形喷雾管装置;集污斗将吸油除尘产生的污水导流收集,通过污水收集接口排出;环形喷雾管、旋流管均在外面采用水泵供给油气净化液,并通过管壁喷孔喷射水雾状净化液;半球状水膜网经正上方小环形喷雾管喷射水雾形成相应的水膜网;吸油除尘室上端设置油气排放管,下底部设置污水收集接口。
文档编号B01D47/06GK202983439SQ20122067036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王雁和, 王平, 葛玉军 申请人: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