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除味剂和利用其去除恶臭的方法

文档序号:490873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除味剂和利用其去除恶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味剂,尤其涉及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除味剂和利用其去除恶臭的方法,所述除味剂可有效去除下水道污泥(slurry)产生的恶臭,从而提高下水道污泥的循环利用率。
背景技术
下水道污泥是人进行集体生活时所产生的副产物,直到21世纪初,主要依靠排入海洋和埋入地下的方法进行处理。但随着重金属引发土壤污染,有机物腐败致使发生恶臭及渗滤液等诸多问题凸显,2003年起全面禁止埋入地下的处理方法,完全依靠排入海洋的方法。2012年,随着伦敦倾废公约(London Dumping Convention)的签约,排入海洋的处理方法也被全面禁止。因此,政府正在构建以陆地处理方式来处理下水道污泥的基础环境。由于下水道污泥中含有重金属,其循环利用受到很多制约。在没有开发出以低廉的费用处理重金属的革命性方法之前,循环利用下水道污泥的方法以后也只能受到制约。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作为能够产生一点附加价值的同时,可以稳定、持续、大量处理下水道污泥的方法是将下水道污泥用作原料。

但下水道污泥含有的硝态氮和氨态氮及大量有机物是诱发恶臭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处理、搬运、使用下水道污泥的过程中会引起很多副作用。现有的去除恶臭的方法有利用微波热源及生石灰添加剂的用于煤炭火力发电厂混合燃烧的下水道污泥的干燥及恶臭发生抑制方法及装置(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0-0138484号),用于去除下水道污泥固化时产生的恶臭的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除味剂(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702602号)。但上述发明的主要除味对象为氨,而实际恶臭发生物质非常多样,因此其实用价值非常低,并且生产除味剂的费用过高,还存在引发2次环境污染的隐患。作为现有技术,还公开有对处理下水道污泥及食物时产生的恶臭进行去除的装置(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702602号),利用土种微生物去除下水道处理场污泥恶臭的除味装置(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781793号)等。但这些发明只不过是把原有液态除味方式应用到装置上的技术,其存在难以从根本上除味的问题,很难控制大量产生的恶臭,只有认真操作才能提高效率,系统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除味剂和利用其去除恶臭的方法,所述除味剂可有效去除下水道污泥产生的恶臭,从而提高下水道污泥的循环利用率。本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仅限于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对于未提及的其它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记载的内容,清楚明确地理解。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为了达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除味剂构成为:包括含水率为1(Γ40%的干燥物;有益微生物和水;所述干燥物由净水污泥,磷酸或硫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构成;每Ikg干燥物中混合有0.ΟΓΟ.1mL的有益微生物。所述水的重量为以所述有益微生物的重量的1(Γ100倍。所述干燥物的构成为: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硫酸或磷酸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干燥物的构成为: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硫酸与磷酸的混合物。所述除臭剂的形态为粉末状、小球(pellet)状及卵形煤球(oval briquettes)状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磷酸或硫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使它们进行反应;2)对上述反应物进行熟化;对熟化的反应物进行干燥,以使其具有1(Γ40%的含水率;4)按照每Ikg干燥物中混合
0.0Γ0.1mL的有益微生物的量,混合有益微生物和水后,放置2 天;5)成形为粉末或小球及卵形煤球形态。本发明的去除恶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所述除味剂;2)在下水道污泥中,混合1(Γ30重量%的下水道污泥重量的所述除味剂;发酵f 10天,以去除恶臭。本发明的另一种去除恶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磷酸或硫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使它们进行反应;对上述反应物进行熟化;3)对上述熟化的反应物进行干燥,以使其具有1(Γ40%的含水率,获得干燥物;4)在下水道污泥中,混合1(Γ30重量%的下水到污泥重量的所述干燥物、0.0flmL的有益微生物,以及1(Γ100倍的有益微生物重量的水;发酵f 10天,以去除恶臭。发明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除味剂和利用其去除恶臭的方法。所述除味剂可有效去除下水道污泥产生的恶臭,从而提高下水道污泥的循环利用率。由此,去除了下水道污泥中产生的作为主要恶臭来源物质的硫化氢、氨、胺、酮类、醛类等,可以将下水道污泥用作其它用途,因此可期待很多经济方面、环境方面、产业方面的效果,如解决因恶臭带来的作业者的不便及民众的不满等。


图1为表示恶臭物质种类与除味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2为表示干燥下水道污泥除味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此,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及实验例进行详细说明。但这里略去有可能使本发明的要点不清楚的公知技术及结构。本发明的除味剂得构成为:包括干燥物,有益微生物及水。
所述干燥物的特征为,其包括净水污泥,磷酸或硫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特别是具有10 40%的含水率。S卩,如果含水率不足10%,则会成为完全粉末状态,使用产品时会产生2(Γ40%的产品损失,因飞散会引起民众不满,导致不方便操作的问题。如果含水率超过40%,则会因高含水率,从而引起除味功能下降,难以成形,再成衆(reslurry)的担忧等问题。因此维持10^40%的含水率非常重要。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物可以为以下两种构成。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硫酸或磷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硫酸和磷酸的混合物。此时,硫酸或磷酸没必要一定使用高价的磷酸或硫酸,可以使用低价的回收循环用磷酸或硫酸。具体地,磷酸浓度只要是60、0%,也可以使用废磷酸、再生磷酸,此外,也可以使用在半导体制备工序等中作为蚀刻液使用后出来的废磷酸。此外,作为硫酸的供应源,只要是浓度达到309Γ70%的硫酸,也可以使用废硫酸或再生硫酸。所述硫酸或磷酸各自的使用量,或硫酸和磷酸的混合物的使用量如达不到净水污泥重量的5重量%的情况下,则其除味功能受影响,不适合用作除味剂。如果使用量超过20重量%的情况下,则除味效果没什么太大区别,却因酸投入量过大需要进行额外的中和工序,致使制备费用增高。因此,其使用量优选为净水污泥的重量
的5 20重量%。所述有益微生物(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是将从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乳酸菌中选择的微生物组合而成。这些微生物共存、共生,起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对其他生命体起有益无害的作用,一直以来被应用于食品发酵等领域。这种有益微生物的混合量少于0.0lmL的情况下,难以期待因有益微生物的混合所带来的协同效果,而其混合量大于0.1mL的情况下,很难期待更好的效果,因此,优选在每Ikg所述干燥物中混合0.ΟΓΟ.lmL。

此外,所述有益微生物具有与水分接触时,能更好地发挥性能的优点。特别是如果想让有益微生物与固态(颗粒(granule)状、小球状、卵形煤球状)类型干燥物适当融合发挥最佳功能,则重要的是让其快速均匀分布于除味剂内。因此,本发明的除味剂中同时含有有益微生物和水,此时,混合1(Γ100倍有益微生物含量的水,使其后熟,可以制得除味性能更加优异的功能性除味剂。本发明的除味剂通常由粉末形态构成,也可以成形为颗粒形或椭圆形煤球状中的任意一种形态。S卩,上述除味剂通常具有粉末形态,特别优选由颗粒型粉末形状构成。为了制备该颗粒型粉末,在干燥过程中使用盘式干燥机来调节干燥含水率,从而可以生产颗粒型产品。颗粒型除味剂具有以下优点,其可解决飞散问题、民众不满问题、可改善工作环境及使用后效果持续20 30%。以上述颗粒型成形的除味剂的硬度在90%以上,对水分的抵抗力非常强,可用于去除水中的异物及恶臭源物质,可适用于液态、气态、固态等,应用不受限于物态。成形为所述卵形煤球(中空型圆筒)型除味剂的硬度在3(Γ50%左右,与粪尿类混合后经过:Γ10天,其形状逐渐融化,持续发挥除味功能,可提供对恶臭源的解决方案。因此,处理粪尿类污泥,与持续维持形状的颗粒型相比,卵形煤球型更加合适。本发明的特征为,使用具有如上组成的除味剂来去除下水道污泥的恶臭,在下水道污泥中,混合1(Γ30重量%的下水道污泥重量的所述除味剂,发酵f 10天,可以仅通过简单步骤就可以获得优异的去除恶臭的效果。如上所述,作为本发明的用于去除下水道污泥所产生的恶臭的方法,可以通过在下水道污泥中立即放入作为本发明除味剂的产品本身,从而去除恶臭,或者也可以按照以下所述方法来去除下水道污泥的恶臭。具体地,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磷酸或硫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使它们进行反应后,将其熟化,然后对熟化的反应物进行干燥,以使其具有1(Γ40%的含水率,制备干燥物,在下水道污泥中加入1(Γ30重量%的下水道污泥重量的上述干燥物,另外加入0.0flmL的有益微生物,以及1(Γ100倍的有益微生物重量的水,然后发酵广10天,以去除恶臭。如此去除恶臭的下水道污泥,可作为廉价的能源供应到农作物大棚,发电厂,焚烧炉,锅炉等,可作为燃料、垃圾场填埋土、绿色环保土等多种用途循环利用。下面,对本发明的除味剂及去除恶臭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实施例只是具代表性的例子,还存在很多种实施例。<实施例1>本发明污泥除味剂的制备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再生磷酸,在常温下反应。此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缓冲(cushion)现象完全消失,在固液分离的状态下,使其稳定化。通过干燥装置将 这样熟化的反应物干燥成具20%左右含水率的颗粒型粉末,制得干燥物。在IOOOkg该干燥物中混合IOmL有益微生物和IOL水。然后,对上述产物进行5天稳定化,制得本发明的污泥除味剂2。<实施例2>本发明粒状除味剂I的制备在净水污泥中,混合1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再生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此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缓冲现象完全消失,在固液分离的状态下,使其稳定化。通过干燥装置将这样熟化的反应物干燥成具30%左右含水率的颗粒型粉末,制得干燥物。对上述干燥物进行挤压成型,从而制得本发明的小球型粒状除味剂I。<实施例3>本发明粒状除味剂2的制备 在净水污泥中,混合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磷酸,在常温下反应。此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缓冲现象完全消失,在固液分离的状态下,使其稳定化。通过干燥装置将这样熟化的反应物干燥成具40%左右含水率的颗粒型粉末,制得干燥物。对上述干燥物进行挤压成型,从而制得卵形煤球型粒状除味剂2。<实施例4>利用本发明除味剂的去除恶臭的方法
准备了实施例1的污泥除味剂。在下水道污泥中,定量混合30重量%的下水道污泥重量的所述污泥除味剂。混合后,去除10天恶臭,促进发酵,以去除下水道特有的恶臭。<实施例5>本发明的去除恶臭的方法在净水污泥中,混合15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此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缓冲现象完全消失,在固液分离的状态下,使其稳定化。通过干燥装置将这样熟化的反应物干燥成具30%左右含水率的粉末,制得干燥物。在下水道污泥中,定量混合20重量%的干燥的下水道污泥重量的所述干燥物,IOmL的EM,以及50L的水。混合结束后,去除恶臭10天,促进发酵,从而去除了恶臭。<实验例1>确认主要恶臭源种类的除味率对本发明的除味剂(实施例1 ),委托公认测试机构一韩国建设环境试验研究院,对主要恶臭源种类的除味性能进行了评价。其结果如表1、图1所示。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味剂包括:含水率为1(Γ40%的干燥物;有益微生物和水; 所述干燥物由净水污泥,磷酸或硫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构成;每Ikg干燥物中混合有0.ΟΓΟ.1mL的有益微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味剂中包含的所述水的重量为所述有益微生物重量的 (Γιοο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物的构成为: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硫酸或磷酸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物的构成为: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硫酸与磷酸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味剂,其特征在于,其形态为粉末状、小球状及卵形煤球状中的任意一种。
6.一种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磷酸或硫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使它们进行反应; 2)对上述反应物进行熟化; 3)对熟化的反应物进行干燥,以使其具有1(Γ40%的含水率; 4)按照每Ikg干燥物中混合0.ΟΓΟ.1mL的有益微生物的量,混合有益微生物和水后,放置2 天; 5)成形为粉末或小球及卵形煤球形态。
7.—种去除恶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恶臭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味剂; 2)在下水道污泥中,混合1(Γ30重量%的下水道污泥重量的所述除味剂; 3)发酵f10天,以去除恶臭。
8.—种去除恶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恶臭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净水污泥中,混合5 20重量%的净水污泥重量的磷酸或硫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使它们进行反应; 2)对上述反应物进行熟化; 3)对上述熟化的反应物进行干燥,以使其具有1(Γ40%的含水率,获得干燥物; 4)在下水道污泥中,混合1(Γ30重量%的下水道污泥重量的所述干燥物、0.0flmL的有益微生物,以及1(Γ100倍的有益微生物重量的水; 5)发酵f10天,以去除恶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除味剂和利用其去除恶臭的方法。本发明的除味剂的构成为其包括含水率为10~40%的干燥物;有益微生物和水;所述干燥物由净水污泥,磷酸或磺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构成;每1kg干燥物中混合0.01~0.1mL的有益微生物。本发明的去除恶臭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准备所述除味剂;在下水道污泥中,混合10~30重量%的下水道污泥重量的所述除味剂;发酵1~10天,以去除恶臭。本发明提供通过去除下水道污泥所产生的恶臭,从而可容易地循环利用下水道污泥的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除味剂和利用其去除恶臭的方法。
文档编号B01D53/84GK103228582SQ201280001322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朴相圭, 崔镇镐 申请人:Bk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