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碾轮式强混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6201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体碾轮式强混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体碾轮式强混机。该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包括机架、料筒、电机、搅拌器、辗轮和上盖,所述料筒下方设有机盘,通过机盘设于机架上,所述电机设于机盘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枢体,所述枢体的上端设有回转臂,所述回转臂一端设有一个搅拌器,另一端设有一个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盘上设有一个出料口,围绕所述出料口设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内部设有出料门,所述出料门设于所述出料口处,并通过气缸驱动,所述出料门上设有气嘴,所述上盖上设有进料口和至少一个加油孔,所述上盖覆盖于所述料筒上端的开口处,所述上盖与所述料筒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回转臂上设有注油件,所述加油孔与所述注油件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圆周上。
【专利说明】 一种粉体碾轮式强混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体碾轮式强混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强混机具有以下的缺点:第一,混合效率低,体积大,有噪音,不能使混合料自行上下翻滚,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并且混合料容易与搅拌机械粘连,降低磁性材料或者粉体的使用效率;第二,加油的时候需要把整个盖子都拿掉,非常麻烦,需要大量的人工,因为大规格的盖子很重;第三,料筒与上盖之间的密封性不是很好;第四,出料口处的出料门是通过气缸驱动的,在下完了之后由于出料口处有些没有落完的料所以导致的出料门关不紧,进而会引起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落料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混料均匀,速度快、效率高、整机稳定性好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包括机架、料筒、电机、搅拌器、辗轮和上盖,所述料筒下方设有机盘,通过机盘设于机架上,所述电机设于机盘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枢体,所述枢体的上端设有回转臂,所述回转臂一端设有一个搅拌器,另一端设有一个辗轮,所述机盘上设有一个出料口,围绕所述出料口设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内部设有出料门,所述出料门设于所述出料口处,并通过气缸驱动,所述出料门上设有气嘴,所述上盖上设有进料口和至少一个加油孔,所述上盖覆盖于所述料筒上端的开口处,所述上盖与所述料筒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回转臂上设有注油件,所述加油孔与所述注油件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圆周上。
[0006]所述枢体与辗轮之间设有拐臂,所述辗轮通过转轴与所述拐臂转动连接。
[0007]所述回转臂上位于拐臂内侧设有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与所述辗轮相连接。
[0008]所述电机与所述机盘之间设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减速机输出端与枢体相连接。
[0009]所述回转臂的一侧设有一根刮板臂,所述刮板臂的外端部设有一块外刮板,所述外刮板与刮板臂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在30°?60°之间。
[0010]所述枢体的下部设有内刮板,所述内刮板与刮板臂之间的角度β的范围在45。?75。之间。
[0011]所述上盖下表面的边缘处设有两圈凸筋,所述密封圈卡于两圈凸筋之间,所述料筒的上端开口处卡于两圈凸筋之间,所述料筒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圈相抵触。
[0012]所述上盖上设有四个进料口、两个加油孔和一个观察孔,所述四个进料口和观察孔位于同一圆周上。
[0013]所述上盖上还设有除尘口,所述除尘口与所述进料口和观察孔位于同一圆周上。
[0014]所述两个加油孔相互对称设置,并且加油孔开口处设有法兰盖。
[0015]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包括机架、料筒、电机、搅拌器、辗轮和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至少一个加油孔,并且加油孔开口处设有法兰盖,只需要打开法兰盖当注油件与加油孔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就可以向强混机内部加油了,加油的时候工人操作非常方便省事;所述上盖与所述料筒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提高了料筒的密封性能,使混合质量较好;所述出料门上设有气嘴,所述气嘴吹掉对接料,保证出料门能够关紧,进而保证在混合的过程中不落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体碾轮式强混机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体碾轮式强混机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体碾轮式强混机第一实施例去掉上盖的主视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体碾轮式强混机第一实施例去掉上盖的俯视图。
[0023]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0024]1、机架;2、料筒;3、电机;4、搅拌器;5、辗轮;6、上盖;7、机盘;8、枢体;9、回转臂;10、出料口 ;11、出料筒;12、出料门;13、气缸;14、气嘴;15、进料口 ;16、加油孔;17、密封圈;18、注油件;19、拐臂;20、转轴;21、调压装置;22、减速机;23、刮板臂;24、外刮板;25、内刮板;26、凸筋;27、观察孔;28、除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0026]实施例一:
[002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体碾轮式强混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机架1、料筒2、电机3、搅拌器4、辗轮5和上盖6,所述料筒2下方设有机盘7,通过机盘7设于机架I上,所述电机3设于机盘7下方,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上设有枢体8,所述枢体8的上端设有回转臂9,所述回转臂9 一端设有一个搅拌器4,另一端设有一个辗轮5,所述机盘7上设有一个出料口 10,围绕所述出料口 10设有出料筒11,所述出料筒11内部设有出料门12,所述出料门12设于所述出料口 10处,并通过气缸13驱动,所述出料门12上设有气嘴14,所述上盖6上设有进料口 15和两个加油孔16,所述上盖6覆盖于所述料筒2上端的开口处,所述上盖6与所述料筒2之间设有密封圈17,所述回转臂9上设有注油件18,所述加油孔16与所述注油件18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上盖6上设有两个加油孔16,只需要当注油件18与加油孔16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就可以向强混机内部加油了,加油的时候工人操作非常方便省事;所述上盖6与所述料筒2之间设有密封圈17,所述密封圈17提高了料筒2的密封性能,使混合质量较好。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枢体8与辗轮5之间设有拐臂19,所述辗轮5通过转轴20与所述拐臂10转动连接。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臂9上位于拐臂5内侧设有调压装置21,所述调压装置21与所述辗轮5相连接。所述调压装置21可以根据不同的混合料调节辗轮5对混合料的压力。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3与所述机盘7之间设有减速机22,所述减速机22设于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上,所述减速机22输出端与枢体8相连接。所述减速机22体积较小,噪音小,可使电机3和减速机22 —起安装在机盘7的下表面上,此种安装方式拆装方便,运输方便,使用时整台强混机可以直接放置在使用现场的地面上,并且整机的稳定性好。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臂9的一侧设有一根刮板臂23,所述刮板臂23的外端部设有一块外刮板24,所述外刮板24与刮板臂23之间的角度α =60°。所述枢体8的下部设有内刮板25,所述内刮板25与刮板臂23之间的角度β =75。。所述外刮板24和内刮板25配合搅拌器4和辗轮5可以使混合料自行上下翻混,在短时间内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因此混合的速度比较快,效率比较高。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6下表面的边缘处设有两圈凸筋26,所述密封圈17卡于两圈凸筋26之间,所述料筒2的上端开口处卡于两圈凸筋26之间,所述料筒2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圈17相抵触。此种将料筒2上边缘卡入两圈凸筋26之间的结构使密封性更好,并且所述密封圈17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能。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6上设有四个进料口 15、两个加油孔16和一个观察孔27,所述四个进料口 15和观察孔27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进料口 15方便工人进行加料,两个加油孔16相互对称设置可以方便工人在注油的过程中,只要其中一个加油孔16对准注油件18即可进行注油操作,所述观察孔27方便工人实时查看料筒2内部混合的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6上还设有除尘口 28,所述除尘口 28与所述进料口 15和观察孔27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除尘口 28的设置方便在混合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从除尘口排出。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加油孔16相互对称设置,并且加油孔16开口处设有法兰盖(图中未示出)。只需要打开法兰盖,当注油件18与加油孔16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就可以向强混机内部加油了,加油的时候工人操作非常方便省事。
[0036]当然,所述上盖上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三个或者五个或者六个或者八个进料口 ;所述上盖上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或者五个或者六个或者八个加油孔;所述上盖上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观察孔。那么,也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0037]实施例二:
[003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体碾轮式强混机的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刮板24与刮板臂23之间的角度α =30° ;所述内刮板25与刮板臂23之间的角度β =45°。
[0039]本实施例中,其余结构及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致,这里不再——赘述。
[0040]实施例三:
[004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体碾轮式强混机的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刮板24与刮板臂23之间的角度α =45° ;所述内刮板25与刮板臂23之间的角度β = 60°。
[0042]本实施例中,其余结构及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0043]实施例四:
[004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体碾轮式强混机的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刮板24与刮板臂23之间的角度α =50° ;所述内刮板25与刮板臂23之间的角度β = 50°。
[0045]本实施例中,其余结构及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致,这里不再--赘述。
[004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包括机架、料筒、电机、搅拌器、辗轮和上盖,所述料筒下方设有机盘,通过机盘设于机架上,所述电机设于机盘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枢体,所述枢体的上端设有回转臂,所述回转臂一端设有一个搅拌器,另一端设有一个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盘上设有一个出料口,围绕所述出料口设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内部设有出料门,所述出料门设于所述出料口处,并通过气缸驱动,所述出料门上设有气嘴,所述上盖上设有进料口和至少一个加油孔,所述上盖覆盖于所述料筒上端的开口处,所述上盖与所述料筒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回转臂上设有注油件,所述加油孔与所述注油件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圆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枢体与辗轮之间设有拐臂,所述辗轮通过转轴与所述拐臂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臂上位于拐臂内侧设有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与所述辗轮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述机盘之间设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减速机输出端与枢体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臂的一侧设有一根刮板臂,所述刮板臂的外端部设有一块外刮板,所述外刮板与刮板臂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在30°?60°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枢体的下部设有内刮板,所述内刮板与刮板臂之间的角度β的范围在45°?75°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下表面的边缘处设有两圈凸筋,所述密封圈卡于两圈凸筋之间,所述料筒的上端开口处卡于两圈凸筋之间,所述料筒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圈相抵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四个进料口、两个加油孔和一个观察孔,所述四个进料口和观察孔位于同一圆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还设有除尘口,所述除尘口与所述进料口和观察孔位于同一圆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粉体碾轮式强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加油孔相互对称设置,并且加油孔开口处设有法兰盖。
【文档编号】B01F15/00GK204073930SQ20142049917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3日
【发明者】洪建强, 洪掌荣, 马柏香 申请人:嘉兴市圣华机械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