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锌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4348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锌基催化剂的绿色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锌基催化剂是工业上常用的催化剂,广泛用于催化加氢反应、脱氢反应以及氧化反应中。目前,工业用铜锌基催化剂的制备主要以沉淀法为主,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硝酸盐作为原料,用含有钠或钾的碱、或氨水作为沉淀剂,制备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含no3-和nh4+的废水,给催化剂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减排压力。为了适应国家对化工企业三废排放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有必要对铜锌基催化剂的制备过程进行优化、绿色化,减少含氮废水的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是提出一种铜锌基催化剂的绿色制备方法,解决目前工业上制备铜锌基催化剂产生大量no3-和nh4+废水的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用铜、锌的碳酸盐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前驱体,通过转晶剂和波场作用下完成同晶取代,得到铜锌碱式碳酸复盐活性前驱体;用碳酸盐或氧化物作为载体和助剂的前驱体,制备过程无no3-和nh4+废水产生。

本发明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铜、锌的碳酸盐分散在含有转晶剂的分散剂中得到分散体系1,将分散体系1置于波场中处理得到分散体系2;

b.向分散体系2中加入载体和助剂并分散得到分散体系3;

c.用水洗涤分散体系3、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然后在60~120℃下干燥、造粒、300~500℃下焙烧3h,最后成型得到铜锌基催化剂。

所述步骤a中铜和锌的碳酸盐中铜与锌元素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3。

所述步骤a中铜、锌的碳酸盐包括碳酸盐和碱式碳酸盐。

步骤a中所述的转晶剂为na2co3、nahco3、k2co3、khco3、(nh4)2co3和nh4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转晶剂在分散剂中的质量浓度为0.5%~20%。

步骤a中所述的分散剂为水。

步骤a中所述的波场包括微波和超声波中的一种。

步骤a中所述的微波频率为2×103mhz~3×105mhz;功率为100~1000w;所述处理的时间为2~10h。

步骤a中所述的超声波的功率密度大于1.0w/cm2;所述处理时间为1~12h。

步骤b中所述的载体包括氧化铝、偏铝酸钠、碳酸锆、氧化锆、二氧化硅、氧化钛、碳纳米管、zsm-5型分子筛、sba15型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载体的质量为铜、锌碳酸盐总质量的5%~20%。

步骤b中所述的助剂包括氧化镁、碳酸镁、氧化钡、碳酸钡、氧化镧、碳酸镧、氧化铈、碳酸铈、氧化锰、氧化镓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助剂的质量为铜、锌碳酸盐总质量的1%~5%。

本发明方法制备铜锌基催化剂采用碳酸盐或氧化物作为前驱体,通过转晶剂和波场得到催化剂铜锌碱式碳酸复盐活性前驱体。制备过程无no3-和nh4+废水产生,制备环节少,制备条件易控,催化剂易洗涤除杂质,过程绿色高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内容,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将62gcuco3和187.5gznco3搅拌分散在50℃、500ml质量浓度为0.5%的na2co3水溶液中得到分散体系1;将分散体系1置于微波场中(频率为2×103mhz,功率为1000w)并搅拌10h,得到分散体系2;向分散体系2中加入12.475gal2o3和12.475gmgo并搅拌分散得到分散体系3;用去离子水抽滤洗涤分散体系3至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60℃下干燥、造粒、30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g1。

实施例2

将124gcuco3和187.5gznco3搅拌分散在60℃、500ml质量浓度为1%的nahco3水溶液中得到分散体系1;将分散体系1置于微波场中(频率为5×103mhz,功率为800w)并搅拌5h,得到分散体系2;向分散体系2中加入9.345gna2al2o4、21.805gzro2和9.345gbao并搅拌分散得到分散体系3;用蒸馏水抽滤洗涤分散体系3至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80℃下干燥、造粒、35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g2。

实施例3

将99.2gcuco3和100gznco3搅拌分散在70℃、250ml质量浓度为5%的k2co3水溶液中得到分散体系1;将分散体系1置于微波场中(频率为2×104mhz,功率为600w)并搅拌2h,得到分散体系2;向分散体系2中加入19.92gtio2和5.976gla2(co3)3并搅拌分散得到分散体系3;用去离子水抽滤洗涤分散体系3至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100℃下干燥、造粒、35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g3。

实施例4

将277.5gcu2(oh)2co3和273.5gzn5(oh)6(co3)2搅拌分散在80℃、1000ml质量浓度为10%的khco3水溶液中得到分散体系1;将分散体系1置于超声波场中(频率为3×104hz,功率密度为1.2w/cm2)并搅拌12h,得到分散体系2;向分散体系2中加入66.12g碳纳米管和19.285gceo2并搅拌分散得到分散体系3;用去离子水抽滤洗涤分散体系3至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100℃下干燥、造粒、40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g4。

实施例5

将222gcu2(oh)2co3和164.1gzn5(oh)6(co3)2搅拌分散在20℃、1000ml质量浓度为15%的nh4hco3水溶液中得到分散体系1;将分散体系1置于超声波场中(频率为9×104hz,功率密度为1.5w/cm2)并搅拌10h,得到分散体系2;向分散体系2中加入23.166g碳纳米管、34.749gsio2和15.444gce(co3)2并搅拌分散得到分散体系3;用去离子水抽滤洗涤分散体系3至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100℃下干燥、造粒、40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g5。

实施例6

将133.2gcu2(oh)2co3和78.768gzn5(oh)6(co3)2搅拌分散在30℃、500ml质量浓度为20%的(nh4)2co3水溶液中得到分散体系1;将分散体系1置于超声波场中(频率为1×105hz,功率密度为1.8w/cm2)并搅拌7h,得到分散体系2;向分散体系2中加入38.154gzsm-5型分子筛和10.598gmno并搅拌分散得到分散体系3;用去离子水抽滤洗涤分散体系3至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110℃下干燥、造粒、40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g6。

实施例7

将155.4gcu2(oh)2co3和65.64gzn5(oh)6(co3)2搅拌分散在70℃、250ml质量浓度为2%的na2co3水溶液中得到分散体系1;将分散体系1置于超声波场中(频率为3×105hz,功率密度为2.0w/cm2)并搅拌5h,得到分散体系2;向分散体系2中加入19.894gzsm-5型分子筛、19.894gzr(co3)2、4.421gmgo和6.631gceo2并搅拌分散得到分散体系3;用去离子水抽滤洗涤分散体系3至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120℃下干燥、造粒、35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g7。

实施例8

将199.8gcu2(oh)2co3和65.64gzn5(oh)6(co3)2搅拌分散在75℃、300ml质量浓度为1%的nahco3水溶液中得到分散体系1;将分散体系1置于超声波场中(频率为5×105hz,功率密度为3.5w/cm2)并搅拌1h,得到分散体系2;向分散体系2中加入53.088gsba15型分子筛和7.963gga2o3并搅拌分散得到分散体系3;用去离子水抽滤洗涤分散体系3至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120℃下干燥、造粒、50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g8。

对比例1

将94gcu(no3)2、283.5gzn(no3)2、52.101gal(no3)3和46.157gmg(no3)2溶于65℃、100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将上述溶液与0.5mol/lna2co3水溶液并流加入到65℃、200ml去离子水中并剧烈搅拌,控制沉淀过程ph=7.5;沉淀结束进行原位老化1h,然后将得到的沉淀用去离子水进行抽滤洗涤至洗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60℃下干燥、造粒、30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c1。

对比例2

将94gcu(no3)2、283.5gzn(no3)2和46.157gmg(no3)2溶于65℃、1000ml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将上述溶液与0.5mol/lna2co3水溶液并流加入到65℃、200ml去离子水中并剧烈搅拌,控制沉淀过程ph=7.5;沉淀结束进行原位老化1h,然后将得到的沉淀用去离子水进行抽滤洗涤至洗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洗涤后的滤饼为活性前驱体;将52.101gal(no3)3溶于65℃、200ml去离子水得到铝溶液,用65℃、0.5mol/lna2co3溶液作为沉淀剂加入到铝液中至溶液ph=7.0,搅拌5mim后得到载体前驱体;将活性前驱体与载体前驱体分散在65℃、10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3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抽滤洗涤至洗涤液电导率小于5μs/cm,过滤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前驱体在60℃下干燥、造粒、300℃下焙烧3h,最后压片、破碎至20~40目得到催化剂c2。

为了说明本专利方法制备的铜锌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选择了co2加氢制甲醇作为测试催化剂性能的反应。

活性测试条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催化剂装填量为2ml,催化剂使用前于反应器中用含5%h2的h2/n2混合气进行原位还原,还原终温为240℃。原料气组成为h2/co2=3/1(体积比),反应压力为6mpa,空速为4000h-1,评价温度为240℃,测定结果为初始性能。然后催化剂在n2/h2o气氛下(n2鼓泡40℃水)、常压、350℃下水热处理20h,再恢复到上述初始活性评价条件,稳定后的测定结果称为耐水热后性能。产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评价结果见表1所示,其中,水热稳定性=(初始甲醇时空收率-耐水热后甲醇时空收率)/初始甲醇时空收率×100%。

表1中数据显示: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铜锌基催化剂在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具有较好的活性和水热稳定性。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g1催化剂与传统硝酸盐路线制备的c1、c2催化剂具有相同的催化剂组成,但g1的催化性能明显高于c1、c2的性能。因此,本发明专利方法制备铜锌基催化剂过程不产生含氮废水,同时制备得到的铜锌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本发明方法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铜锌基催化剂制备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