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场磁力线切割分离净化处理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988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超重场磁力线切割分离净化处理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排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超重场磁力线切割分离油雾净化处理油烟的方法及装置,用于CNC数控车床、平面磨床、喷雾试验室、电火花加工、数控加工中心、宾馆、饭馆、酒家、餐厅以及学校、机关、工厂等场所的油烟零排放净化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食服务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餐饮业的飞速发展,繁荣了城市经济,推动了城市发展.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损害。未经处理的油烟直接排到室外,对建筑物外墙面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在城市大气污染源中,饮食业油烟污染和CNC数控车床、平面磨床、喷雾试验室、电火花加工、数控加工中心产生的工业污染及汽车尾气污染一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源。油烟污染不仅影响城市公共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饮食油烟含有许多有毒有害成分,不同食品在高温下会产生不同的挥发性物质,其中含有许多致突变和致癌性物质。油烟组分中的多环芳烃类(PAH)等为致癌物,我国传统烹饪过程污染物捧放有强致癌物和5~7种有毒有害物。据报道肺癌发病率同厨房油烟污染密切相关,且国内一些地区女性肺癌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且较高浓度的油烟气具有肺脏毒性,烹调油烟引起肺活量明显下降等,能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巨噬细胞功能、抗肿瘤效应等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烹调油烟中还存在着能引起基因突变、DNA损伤、染色体损伤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细胞遗传毒性物质,不但具有遗传毒性,而且具有潜在致癌性。

据了解,我国有3亿多家庭厨房,有规模的餐饮企业200多万家,每年因烹饪产生的油烟对PM2.5贡献率超过20%。烹饪油烟对人的危害相当大,烹调油烟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对机体具有遗传毒性、免疫毒性、肺脏毒性以及潜在致癌性。

油烟排放己严重干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内许多大城市居民对饮食业油烟污染的投诉已占环保投诉总数的40%。因此,国家对治理餐饮服务业厨房外排油烟气十分重视,逐步颁发了相应法律法规对油烟排放进行限制。1995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盼《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及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等规定:城市饮食服务企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油烟气对附近居民居住环境的污染;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异味的装置,消除油烟气对空气的污染。2000年7月1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实施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规定了油烟排放标准限值(最高允许排放的体积质量为2.mg/m3)和监测分析方法,使该行业的环境管理初步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轨道。2000年9月1日,国家施行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新增了“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条款并明确了排污业主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了饮食业油烟污染防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由于目前国内厨房油烟净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油烟危害认识不足以及对其处理方法缺乏重视,我国餐饮企业和家庭厨房对油烟净化的效率都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分析油烟的污染状况,提出油烟治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已经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外典型的净化方法和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惯性分离法

惯性分离法的原理为通过强制使油烟气气流运动方向发生强烈转折,使油烟气中的颗粒物在惯性作用下到达沉积面而从气体中脱离出来。主要设备为工业上惯用的惯性分离除雾设施,主要有金属纺织网罩、格栅等,这些设备目前在家用厨房抽油烟机中广泛采用,在一些老式餐饮业中使用亦较普遍。其主要优点是设备简单,压降较小(通常为50—200Pa);弊端在于对小粒径的颗粒去除率低,总去除率亦较低,通常为50%-70%,而且由于油烟中颗粒物粘度很大,清洗维护工作量较大,限制了其在餐饮业烹调油烟净化中的推广应用,并且随着我国城市环保执法的要求愈来愈严,目前这种方法在餐饮业烹调油烟油雾净化中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限制。

2、静电沉积法

静电沉积法的工作原理为将油烟气引入高压电场,油烟气中颗粒物荷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并沉积下来从油烟中脱除。主要设备是对工业用的双区电沉积、冲洗双区电除尘器改型后的设备。主要特点是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通常可达90%以上,压降较小。但由于集尘极上油烟冷凝物粘度较高,常造成集尘极清洗困难,使维护工作量增大,且用清洗法清除集尘极上的颗粒物时又易产生废液的二次污染问题;另外,对中小型餐饮业而言,静电沉积型油烟挣化器设备投资费用较高,亦使得静电沉积法目前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该法在集尘极清洗方式上有待根本性的改进。

3、液体洗涤法

液体洗涤法的原理为将油烟气通过特殊的气体分布装置与吸收液接触,将油烟气中的颗粒物从气相中脱除到液相中。通常采用的设备为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的各类高效湿式除尘器如筛板塔、冲击式水膜除尘器以及水浴、文氏管等多种类型,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改变洗涤液的性质,可以同时去除油烟中的SO2、CO2、NOx等废气,颗粒物的净化效率亦较高;但受湿式除尘器性能限制,对亚微米级的颗粒物净化效率较低;洗涤废液尚未能较好解决,目前的作法为直接将洗涤废液排入下水道,易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另外,洗涤液的消耗常常造成运行费用的增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液体洗涤法的推广应用。该法在洗涤废液的改性和再处理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4、织物过滤法

织物过滤法的原理为油烟在净化器内通过纤维垫时,颗粒物由于扩散、截留、惯性碰撞等作用而被脱除。通常采用的织物为吸油性能高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净化效率高,通常达90%以上,运行稳定可靠,但由于纤维垫捕集的颗粒物粘度较高,靠通常的重力自流或挤压清除都很难实现,且压降较大,如玻璃纤维滤床压降高达1500Pa;这些问题使织物过滤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5、热氧化焚烧法

热氧化焚烧法的原理为利用热推进的氧化反应,将油烟气中的有害有毒成分转换成安全状态,为了使所有的排放物燃烧完全,使热效率最佳,同时又保持NOx排放的最低限量,所采用的技术是复杂的。斯特林亚洲公司开发成功获得专利的多级燃烧系统可以在高效处理快餐业油炸废气的同时采用焚烧产生的废热来加热烹调油,达到有效利用热量的目的,既经济又环保,特别适合于大型油炸食品加工厂、大型餐饮业。该方法的缺点是设备庞大,造价较高。燃烧技术适合于废气主要由可燃的气溶胶、燃料气体组成的情况,比较适合于以油炸为主的快餐业和工业。我的饮食业的烹调方式多种多样,燃烧法总体上不大适合我国的国情,其适用的范围有限。

6、自净化催化剂法

自净化催化剂净化法的原理为采用各种具有自净化功能的催化剂,在烹调过程中子烹调温度上通过催化氧化燃烧将油液滴转化为CO2和水蒸汽,从而消除污染和臭味。自净化催化剂基本上由催化剂耐热性粘结剂和泥浆(多孔性)组成,烧结在开口式灶具内壁上。目前,日本已开发出的此类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烹调废气处理中,主要形式有:借低熔点Li玻璃粘合的Y—MnO2,分子筛和铁氧体及由有机粘合剂粘合的金属氧化物。这些催化剂除了具有净化排气的特点之外,同时还具有热浸透性远红外发射功能,可达到改善烹调速度和菜肴味色的功能,特别适合于中小型餐饮业及家庭烹调使用。自净化催化剂法的缺点是灶具与催化剂的一体化使得催化剂的更换和再生困难,造价较高,只能适用于小型饮食油烟净化。

7、催化氧化净化法

催化净化法是指将排出的油烟气中的有机组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一定温度下完全氧化为对环境无害的CO2和水。目前,催化氧化净化法处理油烟气在国内尚无实际应用,研究工作也少见报道:曾有人采用浸溃Pd、电镀Pt的方法开发电炉丝热处理二甲苯/乙酸丁酯取得一定效果,但尚未直接应用予油烟净化体系。

8、复合方法

复合方法是指以上几种方法的组合,达到相互取长补短,增加净化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如采用液体吸收与金属网过滤结合的净化方法,取得了相对单一方法较好的效果,但结构相对复杂,成本也较高。

上述几种方法中,机械方法对气溶胶的去除率可达80%~90%:活性炭吸附气溶胶的效率为40%~70%,对气体的净化有明显的作用;旋风式分离气溶胶的效果较差;所有机械方法对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很差。静电方法对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的去除率为80%~90%,不能去除气态污染物。湿式处理法水喷淋(塔式、箱式)效果为40%~75%,运水烟罩除理效果为85%~92%,多缎份洗涤吸收法对油烟的去除率可达96%。湿式处理法对气态污染物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对SO2的去除率可达64%。复合方法能兼顾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点,可提高油烟的净化效果,但结构复杂,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由于厨房所排油雾同时含有气液固三态物质,无论那种方法捕集下来的物质粘度都很大,所以静电沉积设备和传统过滤设备都存在有效作用时间不长的情况,且静电法存在清洗极板困难,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惯性分离设备净化效率低;洗涤设备处理油烟效率高亦可除去气味,但需要水泵、水槽等辅助设备,导致运行费用高,加上净化下来的油雾及微尘在水池沉积产生的特殊臭味及废液二次污染问题,使其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复合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净化效率,但仍然存在操作费用高及二次污染等缺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烟治理问题。

目前,中国油烟净化设备产业正处在迅速发育逐步成熟的初级阶段。从环保治理技术角度来说,如果不计成本,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将油烟废气治理到室内排放空气标准,但是“不计成本”之说本身就是违背环保原则的,同时,让有需要的餐饮企业买得起和用得起,是判断油烟净化设备技术实用性的基本判据,不具有较高效费比的油烟净化技术是没有市场生存能力的。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技术突破点是需要寻找造价和使用费用低廉的、可长时间持续工作、低二次污染的高效除味技术,解决“高分子和分子”级别净化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油烟净化设备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采用超重场磁力线切割分离净化油烟的装置,可有效分离油烟中油污粒子与空气,油烟净化率高,且排出后不会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重场磁力线切割分离净化处理油烟装置,包括与出风口连通可高速旋转实现抽风和分离功能的油烟抽取部件,在所述油烟抽取部件之抽取端设有上磁盘,所述上磁盘与所述油烟抽取部件固定连接,与该上磁盘相对的位置间距设有下磁盘,所述下磁盘上设有油烟入口;于所述油烟抽取部件之抽取端,还设有可收集经超重场磁力线切割分离后产生定向移动和聚集的油污粒子的废油收集槽或废油收集通道。

可选地,所述废油收集槽或废油收集通道设置于所述下磁盘上。

可选地,所述油烟抽取部件包括带涡轮的分离抽风机、带动所述分离抽风机高速旋转的驱动元件。

可选地,于所述油烟抽取部件外周,设有用于收集、截留或/和过滤由所述油烟抽取部件高速旋转而径向排出的部分空气和剩余油污粒子的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过滤部件包括磁性滤油器和导风涡壳,所述导风涡壳入口位于所述分离抽风机的径向,所述导风涡壳入口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磁性滤油器设于所述导风涡壳通道内。

可选地,于所述导风涡壳出口处,还连接有净化管,所述净化管出口连接废水收集水箱并浸没于水中;于所述净化管入口处,还组合设有可对抽取的污染物和空气进行净化的臭氧机和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可对所述油烟抽取部件净化的清洗部件,所述清洗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油烟抽取部件上的清洗布水盘,所述布水盘进水口与臭氧水连接并通过控制阀控制,使在所述油烟抽取部件高速旋转时定时通过布水盘喷雾自动清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油烟净化处理装置,将上磁盘直接固定在高速旋转的油烟抽取部件上,使不断旋转的上磁盘与固定不动的下磁盘之间形成的超重场离心力以及上、下磁盘的S极与S极不断对抗切割磁力线所产生的磁力,使抽取的油烟中所含的荷电油污粒子表面张力的改变及超重场相互作用使荷电油粒子产生定向移动和聚集,在上、下磁盘之间就可完成油污粒子与空气的分离,大大提高了油烟的净化效果,也为分离后的油污清洗和拆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在所述油烟抽取部件或者是下磁盘周边设置废油收集部件,有利于使分离后的油污粒子能直接导入废油收集部件内,简单快捷,清洗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的过滤部件还可将第一次分离时可能遗留的少部分极微细的油污粒子收集、截留或/和过滤剩余油污粒子,从而使油污粒子与空气全部分离,可提高油烟净化率及优化净化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喷淋和臭氧反应组合以及废水收集部件,可使抽取的油烟气体最后形成洁静空气向外排放,可有效避免油烟污染大气环境,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空气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二中上磁盘与下磁盘相对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二中下磁盘与上磁盘相对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1-废油收集槽 102-下磁盘 1021-下磁盘磁条 103-油烟入口

104-上磁盘 1041-上磁盘磁条 1042-导油条 105-分离抽风机

106-机体 107-出风口 108-清洗布水盘 109-驱动电机

110-电机座 111—盖板 112---磁性滤油器 121-导风涡壳

122-废水收集箱 123-进水管 124-臭氧水发生器 125-控制阀

126-喷淋器 127-水泵 128-输水管 129-连通管

130-净化管 131-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超重场磁力线切割分离净化处理油烟的装置,是设置一与出风口连通的油烟抽取部件,所述油烟抽取部件可由驱动元件带动做高速旋转,可使其抽取端附近抽取的油烟气体形成涡流。在所述油烟抽取部件之油烟抽取端,呈间距设置有上、下磁盘,其中油烟抽取端上设置上磁盘,且使上磁盘与所述油烟抽取部件固定连接并可由油烟抽取部件带动转动,上、下磁盘相对的面分别以S极和S极相对。油烟抽取部件高速旋转时,由于所述上、下磁盘处于油烟抽取部件抽取端附近,油烟抽取部件的高速旋转会形成超重场,使所述上、下磁盘之间油烟气体涡流实现抽风功能,同时,油烟抽取部件带动所述上磁盘转动,下磁盘固定不动,这样可使上、下磁盘的S极与S极不断对抗切割磁力线而在上、下磁盘之间形成360度磁性滤网,所述磁性滤网形成的高梯度磁场所产生的磁力可使上、下磁盘之间的油烟气体中所含的荷电油污粒子的分子角改变,而这种分子角改变可导致油烟气体中油污粒子表面张力的改变,故油烟气体中的荷电油粒子在途径所述上、下磁盘的路径中,因为油污粒子表面张力的改变及超重场作用,会产生定向移动和聚集,再通过超重场的离心力,使荷电油粒子的定向移动和聚集流入至油烟抽取部件或者是下磁盘周边预设的废油收集部件中,从而壳在上、下磁盘之间完成95%以上油污粒子与空气的分离,实现分离功能。上述方法中,将上磁盘直接固定在高速旋转的油烟抽取部件上,这样不断旋转的上磁盘与固定不动的下磁盘之间不断切割磁力线,通过上、磁盘之间所产生的磁力与超重场的离心力相互作用,使油污粒子偏转而定向移动,有效分离了油烟中油污粒子与空气,大大提高了油烟的净化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将上磁盘直接固定在高速旋转的油烟抽取部件上,结构设计巧妙,安装和固定非常方便,且上、下磁盘的间距设置,可使油烟气体在上、下磁盘之间即形成超重场,简单方便易于实现,而且为油污粒子偏转及定向移动提供了有效的空间,在上、下磁盘之间就可完成油污粒子与空气的分离,也为分离后的油污清洗和拆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在所述油烟抽取部件或者是下磁盘周边设置废油收集部件,有利于使分离后的油污粒子能直接导入废油收集部件内,简单快捷,使清洗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在所述油烟抽取部件抽取时油烟的流动方向,还可设置过滤部件。通过油烟抽取部件高速旋而产生的强大抽吸力,可把上述第一次分离时可能遗留的少部分极微细的油污粒子与大部分空气排入过滤部件,再通过过滤部件的吸附功能把剩下的少部分极微细油污粒子全部截留,这样,可收集、截留或/和过滤剩余油污粒子,从而使油污粒子与空气达到全部分离,进一步提高了油烟净化率及净化效果。

在完成第二次油污粒子与空气分离后,油污粒子已经全部分离完毕,空气中会剩下SO2、NOx和部分多环芳烃类(PAH)等污染物了。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有废水收集部件,废水收集部件可设置在过滤部件出风口位置,这些污染物和空气一起经过过滤部件的导风涡壳导向废水收集部件,然后可采用喷淋和臭氧反应组合方式,使这些污染物和空气一起在导风涡壳经过逆向喷淋和臭氧水反应,使大部分污染物被氧化掉,剩下少部分污染物通过废水收集部件水浴后全部截留,最后,被分离完油雾和其他污染物洁静空气由排风口排出。如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油烟净化处理的油烟,最后可形成洁净空气向外排放,可有效避免油烟污染大气环境,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空气环境。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高速旋转和抽风功能的油烟抽取部件,具体包括分离抽风机105、可带动所述分离抽风机105高速旋转的驱动元件—驱动电机109,所述驱动电机109通过电机座110固定在一机体106上,机体106可作为装置中各构件的安装载体,通过盖板111固定于墙体或其他固定物上,使整个净化处理油烟装置固定。所述机体106具有可罩设驱动电机109的壳状构件,该壳状构件设有封闭的气流通道,可保证整个装置净化处理过程封闭完成,防止气体向外扩散。所述驱动电机109具有输出轴,呈垂直竖向设置,分离抽风机105固定在该输出轴上,可通过驱动电机109输出轴带动高速旋转,分离抽风机105之涡轮旋转所产生的旋风可使其抽取端的气体形成涡流,分离抽风机105的内部风道连通出风口107。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油烟抽取部件之油烟的抽取端(分离抽风机105之涡轮外端)设有上磁盘104,该上磁盘104具体与分离抽风机105的涡轮外端固定连接,可与分离抽风机105外端一体加工成型,工作时由电机109输出轴带动一起转动。同时,在与该上磁盘104上下相对的位置,间距设有下磁盘102,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相对的面分别以S极和S极相对,所述下磁盘102可固定在机体106上,其中心位置设有油烟入口103,油烟气体可通过分离抽风机105涡轮旋转产生的旋风涡流吸引而从该油烟入口103处集中导入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之间。由于电机109输出轴带动分离抽风机105不断的高速旋转,油烟气体从油烟入口103不断被抽取进入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之间,其产生的涡流形成超重场,同时,分离抽风机105带动上磁盘104不断转动,而下磁盘102固定不动,这样可使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上的S极与S极不断对抗切割磁力线,在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之间之间形成360度磁性滤网,这种磁性滤网形成的高梯度磁场所产生的磁力可使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之间之间的油烟气体中所含的荷电油污粒子的分子角改变,而这种分子角改变可导致油烟气体中油污粒子表面张力的改变,故油烟气体中的荷电油粒子在途径所述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的路径中,因为油污粒子表面张力的改变及超重场作用,会产生定向移动和聚集,使荷电油污粒子从小颗粒形成大颗粒,并聚集吸附在上磁盘104上。由于上磁盘104与分离抽风机105相连,高速旋转的上磁盘104产生的离心力,使吸附在上磁盘104上的大颗粒油污粒子沿径向甩出。为较好的导引上述径向甩出的油污粒子,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油烟抽取部件之抽取端,还设有废油收集槽101或废油收集通道,本实施例废油收集槽101或废油收集通道设置下磁盘102上,与下磁盘102在同一表面,可收集经超重场磁力线切割分离后产生定向移动和聚集的油污粒子。如此,从油烟入口103抽取的油烟气体在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之间的区域内便可完成95%以上油污粒子与空气的分离,分离后的气体从分离抽风机105的内部风道由出风口107排出。

进一步参考图3A、3B,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磁盘104与下磁盘102可皆为圆盘形结构,上磁盘104与下磁盘102相对的表面均分别设置有四条钕铁硼N35磁条1041,于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中心呈径向的十字形分布,下磁盘102中心开设有油烟入口103,位于上磁盘104与下磁盘102相对的表面磁条1041、1021均为S极,其背面均为N极。同时,参见图3A,在上磁盘104与下磁盘102相对的表面上,沿其中心向外加工有多条导油条1042。导油条1042的设置一方面既可有利于上磁盘104与下磁盘102的切割,同时还可使吸附在上磁盘104表面的油污粒子沿该导油条1042顺利导入废油收集槽101内,便于清洗。可以理解地,所述上磁盘104与下磁盘102之间的间距可根据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上磁条分布、磁力强度、分离抽风机105转速具体确定;所述上磁盘104与下磁盘102上磁条的分布不限于本实施例附图形式,还可以采用多种其他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将上磁盘104直接固定在高速旋转的分离抽风机105上,使不断旋转的上磁盘104与固定在机体106上的下磁盘102之间不断切割磁力线形成360度磁性滤网,其所产生的磁力与分离抽风机105高速旋转在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之间超重场的离心力相互作用,可在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之间就完成95%以上油污粒子与空气的有效分离,大大提高了油烟的净化效果。同时可以看到,上磁盘104与下磁盘102的间距设置,为油污粒子定向移动和聚集提供了有效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油烟气体中油污粒子与空气的分离路径非常短,油烟气体被抽取后对分离抽风机105和其他构件的污染非常小,给清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清洗面积小,清洗容易。另外,本实用新型将上磁盘104直接固定在分离抽风机105上并与之一体成型,结构设计巧妙,既可节约加工及制造成本,同时也节省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空间,其安装和固定也非常方便;在下磁盘102周边设置废油收集槽101或废油收集通道以及上磁盘104上多条导油条1042的设置,非常有利于使分离后的油污粒子直接、快速、有序导入废油收集槽101内,易于集中清洗。同时,由于上磁盘104与下磁盘102结构简单,且这种间距设计方式在拆装清洗方面也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于所述油烟抽取部件的外周,还设有用于收集、截留或/和过滤由所述油烟抽取部件高速旋转而径向排出的部分空气和剩余油污粒子的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与出风口连通。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部件包括选用磁性滤油器112和导风涡壳121,导风涡壳121环绕于分离抽风机105径向外周,导风涡壳121入口位于分离抽风机105的径向,出口连通出风口107,磁性滤油器112设于导风涡壳121通道内,磁性滤油器112具有可使油烟气体吸附过滤的磁性吸附装置。由于分离抽风机105涡轮的高速旋转具有强大的抽吸力,第一次分离后的少部分极微细的油污粒子与大部分空气经涡轮径向排入磁性滤油器112内,通过磁性滤油器112的吸附功能,可使剩下的少部分极微细油污粒子全部被截留,从而使排出的空气中不再含有油烟分子。这种采用第二次吸附过滤结构,可使油烟中99%的油污粒子与空气完全分离,从而使油烟净化率高达99%以上,达到了非常好的油烟净化效果,有利于保护环境。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导风涡壳121之出口处,还连接有净化管130,净化管130出口置于废水收集箱122内。在所述净化管130的入口位置,还组合设有臭氧机124和喷雾器126,所述臭氧机124一端连接一连通管129,该连通管129另一端置于净化管130之入口处,臭氧可通过连通管129进入净化管130内,可对进入净化管130内的空气臭氧消毒。在净化管130之入口处,还设有喷雾器126,喷雾器126通过输水管128连接水箱(未图示),输水管128管路上设有微型水泵127,通过微型水泵127可使水泵入喷雾器126,可对进入净化管130内的空气喷淋清洗。上述结构设计,可使分离抽风机105抽取的油烟气体在在过滤部件完成第二次油污粒子与空气分离后,使空气中残余的SO2、NOx和部分多环芳烃类(PAH)污染物再导入净化管130内净化,通过逆向喷淋的臭氧水反应,大部分污染物被氧化掉,剩下少部分污染物进入废水收集箱122内。所述废水收集箱122可设于机壳106上,也可以外接于机壳106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废水收集箱122可利用传质双膜理论,采用洗洁精等专用净化剂提高气液两相之间的双膜传质动力,同时利用自身排风压力产生约60mm厚的液沫层(液沫大小直径1mm)对进入其内的气体进行洗涤式净化,能快速捕捉气相中的亚微米级油烟微粒;约等效于60米的自然降雨层的净化效果。如此,可使油烟气体中油的去除率99.9%,黑烟颗粒物的去除率95%,空气中灰尘等杂质的去除率95%,各类气味的去除率90%,蓝色烟(化学凝胶)的去除率90%,去除上述物质后,被抽取的油烟气体最后形成洁静空气,可由排风口131向室内或室外排放,对大气无任何污染。

本实施例中,在分离抽风机105与驱动电机109之间,还可设置有清洗布水盘108,布水盘108通过进水管123连接水箱(未图示),下磁盘102外侧连通废水收集箱122,所述进水管123与输水管128连通,进水管123管路上可设有上述臭氧机124和控制阀125。通过分离抽风机105高速旋转,进水管123接入的水经过臭氧机124消毒后通过布水盘108喷淋,控制阀125可定时开启,自动清洗分离抽风机105涡轮叶片,可减少使用者清洗的麻烦。由于油烟气体中95%以上的油污粒子在上磁盘104和下磁盘102之间被分离,故而进入分离抽风机105油污粒子非常少,也给分离抽风机105涡轮叶片的自动清洗带来了方便,清洗时后掉落的废水可经下磁盘102表面流入废水收集箱122内。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厨房抽油烟机相比较,具有油烟净化率高达99.9%以上、净化路径短,净化效率长期稳定,无需安装高排管道、风阻小、节电降噪,易于清洗,具有有效杜绝火灾、全自动清洗等优势,从根源上解决了油烟及噪音扰民的问题,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