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94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对学校、厂矿、科研院所等单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实验室废液。举例来说,在实验过程中会因清洗取样容器、实验器皿等相关实验仪器产生含有粘土、泥砂、水泥等固体颗粒的实验室废液。如果这种实验室废液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下水管网,会造成下水管网的堵塞,甚至造成实验室废液外溢,这将严重影响实验室的安全使用。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处理含有固体颗粒的实验室废液的装置,以在废液排放之前除去其中的固相颗粒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采用上下错落设置的两个或三个沉降池对实验室废液进行沉降处理。该沉降池一般设置在高实验台的清洗水池的附近,或者设置在常规实验台的浅清洗水池的下方。通过排污管将清洗水池中含有固体颗粒的废液输入沉降池内部,使固相颗粒在沉降池内沉降,然后将经过沉降池沉降分离处理后的实验室废液排出。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将现有技术提供的沉降池置于常规实验台的浅清水池的下方时,浅的清洗水池易使实验室废液发生外溢,且由于沉降池的高度低导致沉降效果差,当将现有技术提供的沉降池置于高实验台的清洗水池的附近时,影响实验室的占地空间,且登高进行清洗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合理、便于实验室人员的清洗操作的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排污管、收污池、提升池、提升泵、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沉降池、排水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实验台内的清洗水池的实验室废液出口相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收污池的内部上方;所述收污池与所述提升池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提升池和所述沉降池通过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所述沉降池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内;所述提升泵放置在所述提升池内,并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水口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提升池内部的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管线上。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收污池和所述提升池具有共用侧壁,在所述收污池和所述提升池的共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出水管密封地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同时使所述第一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收污池内部上方,出水口位于所述提升池内部下方。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水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提升泵上的泵出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提升泵螺纹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沉降池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出水管密封地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同时使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沉降池内部下方。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沉降池。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沉降池,分别称为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一沉降池和所述第二沉降池具有共用侧壁,在所述第一沉降池和所述第二沉降池的共用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出水管密封地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同时使所述第三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沉降池内部上方,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沉降池内部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通过设置收污池,能够使清洗水池中的实验室废液及时进入收污池中,保证了实验室废液不残留在清洗水池中,同时还使实验室废液在收污池中进行了初步地沉降分离。通过设置提升池,可使实验室废液进行二次沉降分离,可将实验室废液由提升泵输入至沉降池内,同时不影响设置的沉降池的高低和位置。通过设置沉降池可对实验室废液进行三次沉降分离,能够对实验室废液中的固体颗粒进行有效地分离。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中的收污池、提升池及沉降池为顺次连通,不存在上下错落设置的沉降池,整个装置的高度适中,可以设置在常规实验台常规清洗水池的下方,因此不存在实验室废液外溢和登高操作的安全隐患,便于实验人员的清洗操作。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合理、便于实验室人员的清洗操作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排污管,

2 收污池,

3 提升池,

4 提升泵,

5 第一出水管,

6 第二出水管,

7 沉降池

8 排水管,

9 液位传感器,

10 第三出水管,

11 实验台,

12 清洗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排污管1、收污池2、提升池3、提升泵4、第一出水管5、第二出水管6、沉降池7、排水管8;排污管1的一端与实验台11内的清洗水池12的实验室废液出口相连通,排污管1的另一端位于收污池2的内部上方;收污池2与提升池3通过第一出水管5连通,提升池3和沉降池7通过第二出水管6连通;沉降池7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管8的一端设置在排水口内;提升泵4放置在提升池3内,并与第二出水管6的进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通过设置收污池2,能够使清洗水池中的实验室废液及时进入收污池2中,保证了实验室废液不残留在清洗水池12中,同时还使实验室废液在收污池2中进行了初步地沉降分离。通过设置提升池3,可使实验室废液进行二次沉降分离,可将实验室废液由提升泵4输入至沉降池7内,同时不影响设置的沉降池7的高低和位置。通过设置沉降池7可对实验室废液进行三次沉降分离,能够对实验室废液中的固体颗粒进行有效地分离。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中的收污池2、提升池3及沉降池7为顺次连通,不存在上下错落设置的沉降池,整个装置的高度适中,可以设置在常规实验台11常规清洗水池12的下方,因此不存在实验室废液外溢和登高操作的安全隐患,便于实验人员的清洗操作。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合理、便于实验室人员的清洗操作等特点。

其中,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的收污池2和提升池3具有共用侧壁,提升池3和沉降池7相互独立。收污池2和提升池3具有共用侧壁,可以减小该装置的占地空间;由于提升池3和沉降池7的高度不同,所以两者相互独立,这还便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拆装及移动。收污池2、提升池3、沉降池7均能起到使实验室废液中的固体颗粒沉降分离,而且经过这三种池子的三次沉降分离,可以使含有固体颗粒的实验室废液达到清洁排放。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还包括液位传感器9,液位传感器9设置在位于提升池3内部的第二出水管6的管线上,设置液位传感器9便于检测提升池3内实验室废液的水位高度,进一步地通过提升泵4将实验室废液输送至沉降池7内。其中,液位传感器9设置在距离提升池3池底的0.35-0.45m处,例如0.35m、0.37m、0.39m、0.41m、0.43m、0.45m等,这可使提升池3内的实验室废液的高度在达到0.35-0.45m时,经过二次沉降的足量的实验室废液可由提升泵4输入沉降池7中,不会造成提升池3内的实验室废液外溢。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收污池2和提升池3的共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出水管5密封地穿过第一通孔,同时使第一出水管5的进水口位于收污池2内部上方,出水口位于提升池3内部下方。设置第一出水管5的进水口在收污池2内部上方,出水口位于提升池3内部下方,这使得第一出水管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便于实验室废液在收污池2中进行第一次沉降分离后,实验室废液的上清液进入提升池3内。

其中,第二出水管6的进水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提升泵4上的泵出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出水管6的进水口与提升泵4的泵水口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出水管6的进水口与提升泵4螺纹连接,便于根据具体的不同的使用情况更换不同的提升泵4、第二出水管6及第二出水管6连接的沉降池7,同时设置提升泵4便于将提升池3中的实验室废液输入具有不同长度、宽度、高度的沉降池7内或者设置在不同位置的沉降池7内。沉降池7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出水管6密封地穿过第二通孔,同时使第二出水管6的出水口位于沉降池7内部下方。将第二出水管6的出水口设置在沉降池7内部下方,便于将经过提升池3沉降处理后的实验室废液输入沉降池7内的底部,可以保证不影响沉降池7内部的实验室废液进行沉降处理。如果将第二出水管6的出水口设置在沉降池7内部上方,实验室废液在输入沉降池7的过程中,容易影响沉降池7内上清液的稳定性,延长了沉降池7中的实验室废液达到稳定沉降的时间,同时,也会影响由排水管8排出的处理后的实验室废液的质量。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沉降池7,例如一个、两个、三个等。通过设置多个沉降池7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对实验室废液的净化效果。举例来说,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两个沉降池7,分别称为第一沉降池7,第二沉降池7,在此基础上,该装置还包括第三出水管10;第一沉降池7和第二沉降池7具有共用侧壁,在第一沉降池7和第二沉降池7的共用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出水管10密封地穿过第三通孔,同时使第三出水管10的进水口位于第一沉降池7内部上方,出水口位于第二沉降池7内部下方。通过设置两个沉降池7和第三出水管10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对实验室废液进行沉降处理的效果。其中,第一沉降池7和第二沉降池7具有共用侧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使第三通孔的进水口高于其出水口,便于使经过第一沉降池7沉降分离处理后的实验室废液能够顺利地输入第二沉降池7的底部,保证了第二沉降池7内实验室废液的上清液的稳定性。

更为详细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出水管5的外壁与第一通孔的内壁焊接固定,第二出水管6的外壁与第二通孔的内壁焊接固定,第三出水管10的外壁与第三通孔的内壁焊接固定,排水管8的外壁与排水口焊接固定。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便于出水管和排水管8分别与相应的通孔和排水口密封固定连接,保证了收污池2、提升池3、沉降池7内的实验室废液不会在管线及通孔连接的缝隙处泄漏。

具体地,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室废液沉降处理的过程中,如附图1所示,其操作流程如下所示:实验室废液经过清洗水池12下方的排污管1进入收污池2中,并在收污池2内进行初次沉降分离处理,当实验室废液达到第一出水管5的进水口处时,实验室废液进入提升池3,进行二次沉降分离处理,在提升池3中的实验室废液的液位达到液位传感器9的位置时,实验室废液经由提升泵4和第二出水管6输入沉降池7中,在沉降池7中进行三次沉降后的实验室废液由排水管8排出。而且,当设置两个沉降池7时,实验室废液还可以在沉降池7中进行三次和四次沉降,这进一步地净化了实验室废液,最后经处理后的废液由排水管8排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