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防爆井下煤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040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防爆井下煤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煤矿用煤水分离装置主要采用压滤机,通过高压过滤,水中的煤泥被分离,形成煤饼。但是这些设备都不适应煤矿井下使用,特别没有防爆设计,在高瓦斯矿井下不能使用。另外现有设备体积普遍较大,不便在矿井下使用。由于煤水混合物从井下提升到地面难度大、成本高,在井下进行煤水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井下安全进行煤水分离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防爆井下煤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移动式防爆井下煤水分离装置,它包括搅拌抽排装置、搅拌缓冲仓和煤水分离装置,搅拌抽排装置上设置有搅拌缓冲仓和煤水分离装置,所述煤水分离装置由机架、滤板、气动液压泵和气动薄膜泵,其中:

搅拌抽排装置包括搅笼,搅笼置于煤水混合物液面下方,煤水混合物通过搅笼抽送至铲箱,搅拌抽排装置下方设置有滚轮;铲箱通过管道与搅拌缓冲仓进料口连通,搅拌缓冲仓排料口通过管道与煤水分离装置连通;

所述滤板叠压在一起形成滤板组,滤板组沿轴线方向作伸缩运动;滤板组左侧固定安装在机架左端上部,滤板组左侧通过管道连接气动薄膜泵,搅拌缓冲仓中的煤水混合物通过气动薄膜泵泵送至滤板组的中心通道,滤板组右侧安装有气动液压泵,滤板组被气动液压泵中设置的液压杆压紧或拉伸。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液压泵和气动薄膜泵驱动力为煤矿井下的压风,压风压力为5.5—7.2KG/CM²。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工作,动力为煤矿井下的压风,压力为5.5—7.2KG/CM²,完全可以满足本装置的运行需要。本装置无任何电气装置,完全满足高瓦斯矿井下防爆要求,而且体积较小,适合煤矿井下狭小空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煤水分离装置,11为机架,12为滤板,121为中心通道,13为气动液压泵,14为气动薄膜泵,2为搅拌缓冲仓,3为搅拌抽排装置,31为搅笼,32为铲箱,33为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防爆井下煤水分离装置,它包括搅拌抽排装置3、搅拌缓冲仓2和煤水分离装置1,搅拌抽排装置3上设置有搅拌缓冲仓2和煤水分离装置1,所述煤水分离装置1由机架11、滤板12、气动液压泵13和气动薄膜泵14,其特征在于:

搅拌抽排装置3包括搅笼31和铲箱32,搅笼31置于煤水混合物液面下方,煤水混合物通过搅笼31抽送至铲箱32,搅拌抽排装置下方设置有滚轮33;铲箱32通过管道与搅拌缓冲仓2进料口连通,搅拌缓冲仓2排料口通过管道与煤水分离装置连通1;

所述滤板12叠压在一起形成滤板组,滤板组中部设置有中心通道121,滤板组沿轴线方向作伸缩运动;滤板组左侧固定安装在机架11左端上部,滤板组左侧通过管道连接气动薄膜泵13,搅拌缓冲仓2中的煤水混合物通过气动薄膜泵13泵送至滤板组的中心通道121,滤板组右侧安装有气动液压泵14,滤板组被气动液压泵14中设置的液压杆压紧或拉伸。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液压泵14和气动薄膜泵13驱动力为煤矿井下的压风,压风压力为5.5—7.2KG/CM²。

使用过程如下:搅拌抽排装置3下方设置有滚轮33,操作人员控制搅笼31转动的同时,操纵搅拌抽排装置3向前推挤,使搅笼31没入煤水混合物液面下,煤水混合物通过搅笼31抽送至铲箱32,暂时固定搅拌抽排装置3停在这一工作段,进行煤水混合物抽排;待搅笼31接触不到煤泥水,再重复小车向前推进动作,以此类推;铲箱32通过管道与搅拌缓冲仓2进料口连通,煤水混合物在搅拌缓冲仓2内混合均匀便于抽排和压滤的作用,搅拌缓冲仓2排料口通过管道与煤水分离装置连通1;

煤水混合物过滤时,气动薄膜泵14吸取煤水混合物至滤板组,气动液压泵13驱动液压杆压紧滤板组,滤板将水过滤出,煤泥在相临滤板12之间成煤饼;完成过滤后,气动薄膜泵14停止工作,气动液压泵13驱动液压杆卸载回程,人工拉开滤板组,取出滤板12之间的煤饼,等待下一个工作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