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硝酸尾气处理的塔顶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04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硝酸尾气处理的塔顶除雾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硝酸尾气处理的塔顶除雾装置,属于尾气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及工业尾气的排放治理过程中,将气-液进行分离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如工业尾气经吸收塔洗涤后,后续还需要将夹带在气相中的雾沫或粉尘加以分离,才能达标排放。而雾沫或粉尘颗粒直径很小,如机械性生成的雾沫颗粒直径在1.0~150μm之间,而凝聚性产生的雾沫颗粒直径在0.10~30μm之间。

为了清除气体中的雾沫和夹带的液相,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除雾器。除雾器是一种在工业生产和环保产业中广泛使用的气-液分离必不可少的装置。根据除雾器的用途或结构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百叶窗式分离器、重力沉降型分离器和旋流板分离器,但这些分离器分离效率不高,而且不易分离较小粒径的雾沫。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硝酸尾气处理的塔顶除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硝酸尾气处理的塔顶除雾装置,其是由从上至下依次布设在塔体顶部的除雾丝网、折流除雾器和旋流器组成,除雾丝网的厚度为150mm,除雾丝网与折流除雾器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折流除雾器与旋流器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

优选的,所述折流除雾器包括多个平行布设的波形板,在波形板的弯折处设置有翅片。

优选的,所述翅片沿波形板的弯折线方向布设,翅片的截面呈弧形。

优选的,所述旋流器包括多个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的一端固定在中心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环上;所述旋流叶片呈立式布置,旋流叶片的宽度由连接外环的一端至连接中心架的一端逐渐变窄。

优选的,所述除雾丝网与折流除雾器之间的距离为300mm,折流除雾器与旋流器之间的距离为400mm。

优选的,所述除雾丝网是由多层聚乙烯纤维网格布层和多层不锈钢网层交叉叠放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除雾装置采用除雾丝网、折流除雾器和旋流器组合的方式,并对除雾丝网组成及厚度,各除雾层之间的距离,以及折流除雾器和旋流器的结构等进行具体的设计,对于硝酸尾气喷淋处理后夹带的雾沫和粉尘分离效率高,阻力小,并具有允许气流速度大,不易阻塞,安装面积小,运行经济,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吸收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折流除雾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流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除雾丝网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用于硝酸尾气处理的塔顶除雾装置,由除雾丝网1、折流除雾器2和旋流器3组成。除雾丝网1、折流除雾器2和旋流器3从上至下依次布设在塔体4的顶部,最下层的旋流器3位于塔体4的内部最上层喷头5的上方。

上述除雾丝网1是由多层聚乙烯纤维网格布层101和多层不锈钢网层102交叉叠放制成,除雾丝网1的厚度为150mm。除雾丝网1与折流除雾器2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折流除雾器2与旋流器3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较为优选,除雾丝网1与折流除雾器2之间的距离为300mm,折流除雾器2与旋流器3之间的距离为400mm。

上述折流除雾器2包括多个平行布设的波形板201,在波形板201的弯折处设置有翅片202。所述翅片202沿波形板的弯折线方向布设,翅片202的截面呈弧形。所述多个波形板201的顶端和底端均横向穿设两根连接杆203。上述旋流器3包括多个旋流叶片301,所述旋流叶片301的一端固定在中心架302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环303上。所述旋流叶片301呈立式布置,旋流叶片301的宽度由连接外环303的一端至连接中心架302的一端逐渐变窄,即旋流叶片301的顶底两边均呈坡度设计。

上述折流除雾器2和旋流器3上都配有冲洗水系统,可进一步有效防止折流除雾器2和旋流器3上结垢堵塞。

本实用新型除雾装置采用除雾丝网1、折流除雾器2和旋流器3组合的方式,并对除雾丝网1组成及厚度,各除雾层之间的距离,以及折流除雾器2和旋流器3的结构等进行具体的设计,对于硝酸尾气喷淋处理后夹带的雾沫和粉尘分离效率高,阻力小,并具有允许气流速度大,不易阻塞,安装面积小,运行经济,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硝酸尾气经与喷头5喷出的喷淋液接触后,硝酸尾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质被喷淋液洗涤去除。经喷淋液洗涤后的硝酸尾气夹带雾沫和粉尘继续向上运行,依次经过旋流器3、折流除雾器2和除雾丝网1。在旋流器3中,旋流叶片301先将粒径较大的雾沫分离去除。随后气体以利于惯性分离的流速运行至折流除雾器,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波形板201相碰撞而被附着在波形板表面上。波形板表面上雾沫的扩散、雾沫的重力沉降使雾沫形成较大的液滴并随气流向前运动至波形板转弯处,由于转向离心力及其与波形板201的摩擦作用、吸附作用和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得液滴越来越大,直到集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波形板表面上被分离下来。同时,由于翅片202的设置,多数较小的液滴也被阻挡聚集,然后分离下来。波形板201的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雾沫被捕集的机会,未被除去的细小雾沫在下一个转弯处经过相同的作用而被捕集。经折流除雾器2的反复作用,一些细小雾沫和粉尘也基本能得到去除,剩余部分再随气体流经除雾丝网1。除雾丝网1采用多层聚乙烯纤维网格布层101和多层不锈钢网层102交叉布置的方式,可进一步较好的捕集到更为细小的雾沫和粉尘。经除雾丝网1处理后,细小雾沫和粉尘得到彻底清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布置,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降低了除雾成本,运行经济,安全环保。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