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38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硅胶在配制时,通常在行星搅拌釜中进行,配胶完成后,再使用压料机把胶料从釜底压出进行包装。目前,现有的压料装置具有一个缺陷,即在压料过程中,釜体底部是平的,在胶料出料时(特别是胶料较稠时),在釜体底部的一层胶料无法全部压出,造成大量的胶料报废,降低了胶料的收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659639U)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压盘和釜体,该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程度上提高了胶料的收集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在液压油缸底部产生一层胶料无法排除,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内部设有胶料,胶料上端设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端两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端连接有压板,压板上端连接有第一液压轴,所述第一活塞中部设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上端连接有第二液压轴,第二液压轴上端连接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下端两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液压轴上端连接有第一液压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架下端连接有第一活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活塞下端中部设有与第二活塞相配合的活塞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缸体下端连接有第二缸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有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胶料的高效挤出压料,减小了第一缸体底部的胶料的残余,大大提高了胶料的回收率,降低了压料机压料时的制造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使用,值得推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压第二缸体胶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包括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10,所述第一缸体1下端连接有第二缸体10,所述第一缸体1内部设有胶料9,胶料9上端设有第一活塞8,第一活塞8下端中部设有与第二活塞11相配合的活塞槽,从而使得第一活塞8在压着第一缸体1内的胶料时,第二活塞11可以放置在第一活塞11内,避免了第二活塞11干涉第一活塞8的压料,第一活塞8上端两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架6,用于支撑压板5,第一支撑架6上端连接有压板5,压板5上端连接有第一液压轴4,第一液压轴4上端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活塞8中部设有第二活塞11,第二活塞11上端连接有第二液压轴7,第二液压轴7上端连接有第二液压缸3,第二液压缸3下端两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架2,用于支撑第二液压缸3,第二支撑架2下端连接有第一活塞8。

所述一种用于提高压料机出料收率的压料装置,工作时,首先启动第一液压缸,使得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液压轴4往下移动,通过压板5的作用,使得第一活塞6沿着第一缸体1往下运动,从而使得在第一缸体1内的胶料沿着第二缸体10往下出料,当第一活塞8运动到第一缸体1底端时,启动第二液压缸3,使得第二液压缸3带动第二液压轴7压着第二活塞往11下运动,从而压着第二缸体 10中的胶料往下移动,从而完成整个压料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有的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11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胶料的高效挤出压料,减小了第一缸体1底部的胶料的残余,大大提高了胶料的回收率,降低了压料机压料时的制造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使用,值得推广,实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