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滤机及其压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040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滤机及其压滤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渣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滤机及其压滤板。



背景技术: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遇到一些固体含量较高的废水时,通常将废水中的固体物质通过压滤机进行压滤,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固体部分被压滤形成滤饼,而液体则可被收集进行回收利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4891327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2月23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脱水设备,包括机架、伸缩推动装置以及压滤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挂放压滤装置的横梁,所述压滤装置包括滤板、滤网、止推板以及挤压板,所述止推板与伸缩推动装置分别固定在机架的两端,所述止推板上设有液体入口,所述挤压板与伸缩推动装置连接,所述挤压板两侧设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架设在横梁上,所述滤板两侧均固定有滤网,所述滤板两侧均设有手柄,所述手柄架设在横梁上并沿横梁滑动,所述滤板上设有滤液出口,所述滤液出口上设有水龙头。

现有技术通过滤板挤压后,水通过滤液出口上的水龙头将水排出,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当每块滤板的滤液出口的出水量较小时,可通过水龙头将水接出至滤液收集槽内;而当出水量较大时,水从水龙头中排出,滤液易飞溅至滤液收集槽周围,且滤液收集槽需经常进行清空,影响脱水设备处理的连续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压滤板,其解决了水量较大时,且滤液收集槽需经常进行清空而影响脱水设备处理的连续进行的问题,具有连续排出滤液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一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滤板,包括板体,设置在板体中间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板体边角上的滤液孔,板体两侧面的所述滤液孔为“V”形交汇设置且滤液孔交汇处设置有排水孔,相邻板体上的所述排水孔连接形成排水管道,所述排水孔上连通有滤液出口,所述排水孔中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控制水流方向的排水件,所述排水件为中空状,所述排水件的一端进入排水孔内壁且另一端延伸出滤液出口,所述排水件上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与所述滤液孔交汇处连通,所述排水件上连接有阀门。

采用上述结构,当几块压滤板表面覆有滤布并相互紧密地并列放置后,废水从通孔中排入,逐渐进入并填充相邻的压滤板之间的空间中,经挤压后,废水受到滤布的过滤作用,将固体附着于滤布表面,而板体两侧面的滤液孔为“V”形交汇在排水孔中,便于经过滤且较为干净的水通过滤液孔向排水孔流出。若流出的水量较大时,关闭阀门,将排水件的端头处移动至于排水孔内壁边沿,使其不易阻挡交汇处,使水流顺利进入排水孔中沿着排水管道流出。若被压滤的废水中固含量较大,则流出的水量较小,此时,打开阀门,将排水件移动至一端头进入排水孔内壁,并且使排水件上的开口与“V”形交汇处连通,使水流进入开口并通过排水件向外排出。排水件可调节,从而便于使水流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连续排出,不易出现断续的现象,同时,也不易出现因排出水流过大而飞溅至收集槽周围的现象。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孔中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滤液出口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排水件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

采用上述结构,排水孔通过旋转来调节插入排水孔内壁的程度,使水流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或者通过排水件直接排出,达到快速切换导流方向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孔中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排水件插设于插接孔中,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排水件的固定件。

采用上述结构,插接孔可用于固定排水件的一端,而固定件将排水件突伸出于滤液出口的一端固定,当水流通过开口进入排水件并从排水件中流出时,可减少排水件水流影响而发生偏移的可能,增加排水件的稳定性,从而使水稳定地排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件包括抵接块和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连接抵接块与板体,所述抵接块与排水件抵接。

采用上述结构,抵接块与排水件的外壁抵接,使排水件与滤液出口的内壁地接,且抵接块与插接孔相互配合,有助于提高排水件的整体稳定性。调节排水件时,将紧固螺栓取下,使抵接块与排水件分开,方便排水件的移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板体的两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形成包围圈。

采用上述结构,当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进入两块相互并列的压滤板之间的空隙中,两块压滤板中的立柱相互错开,有助于将固体物质进行充分挤压,使水分通过立柱之间的缝隙中流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板体的两侧面上设置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均匀排布于通孔周围。

采用上述结构,均匀分布在通孔周围的抵接柱,可使被挤压的滤饼均匀受力,且提高滤饼被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对滤饼进行充分的挤压,将水分充分挤压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包围圈周围开设有缓冲槽。

采用上述结构,当进入通孔的废水中的固含量较少时,一旦压滤板受到挤压,经滤布过滤的水快速向周边扩散,而缓冲槽对向周边快速扩散的水流具有缓冲作用,有助于减少水流向板体边沿处飞溅的可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板体两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底部设置有用于架设于机架上的稳固槽。

采用上述结构,稳固槽可卡在机架上,从而提高板体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稳固槽的端面的截面为梯形。

采用上述结构,梯形的稳固槽并排连接,形成整体,不易使其与机架发生偏移,从而增加了整个稳固槽与架体连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压滤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二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滤机,包括机架,包括上述的压滤板,所述压滤板并列架设于机架上,两侧所述压滤板的排水孔上连接有用于排出排水管道中水的排出管。

采用上述结构,若干块压滤板并排放置,并且通过挤压,使得通入其中的废水得到固液分离,固体物质被挤压在压滤板表面的滤布上,经脱水后形成滤饼,可用于后续操作。而经过滤后的水则通过排水管道和排出管,被排出进行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从滤液出口螺接或插接中空状的排水件,排水件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滤液孔的“V”形通道交汇处连通,并使排水件的一端进入排水孔内壁中,而另一端则在滤液出口向外延伸,即使其贯穿排水孔,此时,打开阀门,流量较小的经过滤后的水进入开口并从排水件流出至接水槽。调节排水件,使其不贯穿排水孔,但使其端头处堵住滤液出口,关闭阀门,使并列的排水孔形成排水通道,从而使流量较大的水经排水通道排出,便于统一收集。两种排水方式可快速切换,使排水连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压滤板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滤液孔、排水孔、滤液出口、排水件、开口、阀门、通孔、立柱、包围圈、抵接柱、缓冲槽、固定架、稳固槽、加强筋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1中压滤板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板体、滤液孔、排水孔、插接孔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2中压滤板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滤液孔、排水孔、排水件、开口、阀门、插接孔、固定件的结构;

图4是实施例3中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机架、排出管、板体的结构。

图中,1、板体;2、滤液孔;3、排水孔;4、滤液出口;5、排水件;6、开口;7、阀门;8、插接孔;9、固定件;91、抵接块;92、紧固螺栓;10、立柱;11、包围圈;12、抵接柱;13、缓冲槽;14、固定架;15、稳固槽;16、机架;17、加强筋;18、通孔;19、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压滤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方形的板体1,在板体1中间开设有通孔18,在板体1两表面设置有一块凹槽,在凹槽上布满立柱10,形成包围圈11。在通孔18周围均匀排布有八根抵接柱12,抵接柱12的直径大于立柱10的直径。在包围圈11的边沿处,各连接有两组缓冲槽13,每组缓冲槽13由八根缓冲槽13组成。在板体1的四个边角上各开设有一个滤液孔2,该滤液孔2的直径小于通孔18的直径。滤液孔2设置在板体1两表面上,并且向板体1内部倾斜向下开设有通道,且两个通道形成“V”形管道,且交汇处与排水孔3连通。与排水孔3垂直连通设置有滤液出口4,在排水孔3与滤液出口4相对侧开设有插接孔8,插接孔8与滤液出口4共线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在滤液出口4和插接孔8中均设置有内螺纹,且在滤液出口4与插接孔8中螺接有一根中空状的排水件5,其出水端头处向下倾斜设置,且在排水件5上设置有一个阀门7。

参照图1,板体1两侧面上各固定有一个固定架14,该固定架14为直角梯形状,且在固定架14上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7。在固定架14的直角边上设置有两个稳固槽15,该稳固槽15的端面的截面为梯形。

当经过滤处理后的水的流量较小时,可将排水件5螺接在插接孔8中,打开阀门7,水流通过滤液孔2的“V”形通道进入排水件5的开口6,并通过排水件5向外排出。当出水流量增大时,将排水件5旋出插接孔8,使其不易堵住排水孔3,并关闭阀门7,从而使水从排水管道中流出。使水流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连续排出,不易出现断续的现象,同时,也不易出现因排出水流过大而飞溅至收集槽周围的现象。

实施例2:一种压滤板,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排水孔3中开设有插接孔8,排水件5插设于插接孔8中,板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排水件5的固定件9。该固定件9包括圆环状的抵接块91和连接抵接块91与板体1的紧固螺栓92,紧固螺栓92的内壁与排水件5的外壁充分抵接,从而使排水件5的取出与插入更加快速和方便,进一步增加水流排出方式的切换。

实施例3:一种压滤机,如图4所示,包括机架16,在机架16两个边沿架设有若干块紧密并排的压滤板,在压滤板两表面均覆盖有滤布。在两侧压滤板的排水孔3上连接有排出管19,可用来将排水管道中的水排出。当废水通过通孔18进入压滤板之间的空隙后,经挤压,固体附着于滤布表面,而废水受到滤布的过滤作用,板体1两侧面的滤液孔2为“V”形交汇在排水孔3中,便于经过滤且较为干净的水通过滤液孔2向排水管道或者排水件5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