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859阅读:2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的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机床在工作时温度很高,为了给机床降温,机床一边在工作一边给机床使用水对机床进行冲涮冷却,这样,大量混合着油的水流入到机床下方的机床水箱中。目前,人们经常将大量混合着油的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其他露天场所,对水体或地面生成严重污染,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该油水分离器结构简单,能有效进行油水分离,减少了污染,节约了水资源,有利环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包括减速电机,其特征是:该油水分离器安装在机床水箱冷却水的上方,还包括安装在减速电机上方的电机罩、吸油盘、刮油板、“︺”形出油板、滤油盒和接油盒;

所述吸油盘安装在机床水箱冷却水上,用于吸附机床水箱内的油,与减速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由减速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吸油盘转动;所述刮油板有两片,分别安装在吸油盘的左右两侧,所述刮油板分别在左右两则夹住吸油盘,吸油盘转动时通过刮油板将吸油盘上的油刮下;所述“︺”形出油板安装在刮油板的下方,与刮油板的下端固定;所述“︺”形出油板的出油口向下倾斜;所述滤油盒安装在“︺”形出油板的出油口下方,与电机罩固定连接,在滤油盒左侧上端设有出油槽口,在滤油盒的中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滤油盒的底端之间设有空隙,吸油盘带出的冷却水从隔板的下方流出;所述接油盒安装在滤油盒上的出油槽口的下方,用于接装从滤油盒上出油槽口流出的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该油水分离器结构简单,成本低;第二,该油水分离器是通过减速电机带动吸油盘转动,将浮在水箱冷却水表面上的油吸住,通过出油板上安装的两片刮油板,将吸油盘上的油刮下,通过机械式刮油,操作简单、实用,能有效进行油水分离,防止了二次污染;第三,该油水分离器中设置有滤油盒,在滤油盒中设有出油槽口和隔板,能方便将分离出的油从滤油盒左边的出油槽口流出进入到接油盒中,而冷却水比油重,所以从中间隔板下流过,重新进入到机床水箱里,可以重复操作,能彻底进行油水分离,大大降低了污染,节约了水资源,有利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中吸油盘安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中吸油盘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构成本申请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由图1—图5可见,本实施例的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安装在机床水箱冷却水的上方,包括减速电机1、安装在减速电机1上方的电机罩2、吸油盘3、刮油板4、“︺”形出油板5、滤油盒6和接油盒7。

本实施例的吸油盘3安装在机床水箱冷却水上,用于吸附机床水箱内冷却水中的油,与减速电机1的电机轴连接,由减速电机1通过电机轴带动吸油盘3转动。本实施例的刮油板4有两片,分别安装在吸油盘3的左右两侧,左、右刮油板4分别在左右两则夹住吸油盘3,吸油盘3转动时通过刮油板4将吸油盘3上的油刮下。本实施例的“︺”形出油板5安装在刮油板4的下方,与刮油板4的下端由螺帽固定,“︺”形出油板5的出油口向下倾斜。本实施例的滤油盒6安装在“︺”形出油板5的出油口下方,与电机罩2由螺丝固定连接,在滤油盒6左侧上端设有出油槽口8,在滤油盒6的中间设有隔板9,隔板9的下端与滤油盒6的底端之间设有空隙,吸油盘3带出的冷却水从隔板9的下方流出。本实施例的接油盒7安装在滤油盒6上的出油槽口8的下方,用于接装从滤油盒6上出油槽口8流出的油。

在本实施例中,由图4、图5可见,刮油板4是用螺丝固定在出油板5上,本实施例的刮油板是由0.2mm的薄片夹住吸油盘3。

本实施例的一种机床上的油水分离器是通过减速电机1带动吸油盘3逆时针转动,将浮在水箱冷却水表面上的油吸住,通过出油板5上安装的两片刮油板4,将吸油盘3上的油刮下,经过出油板5进入滤油盒6里,滤油盒6的作用就是分离由吸油盘3带出的油和部分的冷却水,油比较轻浮在上面,所以从滤油盒6左边的出油槽口8流出进入接油盒7,而冷却水比油重,所以从滤油盒6的中间隔板9下流过,重新进入到机床水箱里。

本实施例的可伸缩油水分离器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有效进行油水分离,减少了污染,节约了水资源,有利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方法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