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499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发展百年多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好氧处理工艺中,泥水分离是影响出水水质关键工艺单元。传统泥水分离单元是与生物处理单元是分开的,通常是曝气区污泥靠自重或泵排到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的形式也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辅流式等多种形式,但一般是设置一个或多个泥斗,污泥部分外排、部分加压后回流至生物反应池。

传统仅仅依靠重力的沉淀池存在沉淀效果差、沉淀时间长、跑泥严重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随着污/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依托浅池理论相继出现了多种高效沉淀池,如斜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迷宫沉淀池、混凝絮凝沉淀及污泥浓缩集于一体的高密度沉淀池等,使得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沉淀时间大大缩短。此外,为了节省管网投资,部分改良型的污水处理装置中,将斜管/斜板等沉淀池和生物反应池采用一体设计建造。然而上述斜管/斜板/迷宫等各沉淀池(包括同向、异向、横向沉淀池)都有下述缺点:

(1)单位面积上的泥量增加,如排泥不畅,将产生反泥现象,使出水水质恶化;若泥量堆积量大,易造成斜板或斜管损坏,影响沉淀池正常运行;

(2)斜板或斜管管径较小,若施工质量欠佳,造成变形,容易在管内或板间积泥;

(3)沉淀池反洗需要停止进水才能实现;

以上几点造成斜管填料堵塞严重,设置固定式反冲洗装置,投资大、反冲效果差、操作复杂,使得上述沉淀池运行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该泥水分离装置可定期对斜管与斜板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洗,可以防止斜板与斜板的污堵,同时可保证清洗的污水不合流排出,且可以实现不停止进水的反洗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包括沉淀池池体、左悬梁、中间悬梁、右悬梁、左集泥渠、中集水渠、右集泥渠、门式吸刮泥机、反洗穿孔管、反洗输气管、反洗管控制阀门、反洗风机、填料托架、斜板填料、斜管填料、集水堰槽和闸门组成;门式吸刮泥机底部桁架上安装有反洗穿孔管,反洗输气管分别从门式吸刮泥机两侧的垂直桁架上与反洗穿孔管连接,反洗输气管另一端与反洗风机连接,反洗输气管上安装反洗管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左悬梁、中间悬梁与右悬梁对称布置,左右悬梁与中间悬梁底部齐平,距离沉淀池池底1~2.5m,在左悬梁与右悬梁顶部分别设置左集泥槽和右集泥槽,中间悬梁顶部设置集水渠。

进一步地,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中集水槽中间设置挡水矮墙,其下部与集水槽底部连接,顶部高于液位,形成两个集水通道,在集水通道的出水端头设置两个闸门。

进一步地,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闸门在正常泥水分离过程开启,在反洗过程关闭,反洗阶段的泥水混合物不与出水混合,控制左右闸门的开启,可实现不停止进水的沉淀池反洗操作。

进一步地,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左悬梁右侧与中间悬梁左侧的空间及右悬梁左侧与中间悬梁的空间布置斜板及斜管填料,下层为斜板填料,上层为斜管填料,斜板填料下部用填料托架支撑,填料托架两端与左右悬梁及中间悬梁固定。

进一步地,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反洗风机置于门式吸刮泥机上方桁架走台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定期对斜管与斜板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洗,可以防止斜板与斜板的污堵,同时可保证清洗的污水不合流排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沉淀池池体;2-左悬梁;3-中间悬梁;4-右悬梁;5-左集泥渠;6-中集水渠;7-右集泥渠;8-门式吸刮泥机;9-反洗穿孔管;10-反洗输气管;11-反洗管控制阀门;12-反洗风机;13-填料托架;14-斜板填料;15-斜管填料;16-集水堰槽;17-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性可以相互结合。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池体1、左悬梁2、中间悬梁3、右悬梁4、左集泥渠5、中集水渠6、右集泥渠7、门式吸刮泥机8、反洗穿孔管9、反洗输气管10、反洗管控制阀门11、反洗风机12、填料托架13、斜板填料14、斜管填料15、集水堰槽16、闸门17;门式吸刮泥机8的底部桁架上安装有反洗穿孔管9;反洗输气管10分别从门式吸刮泥机8两侧的垂直桁架上与反洗穿孔管9连接;反洗输气管10另一端与反洗风机12连接,反洗输气管10上安装反洗管控制阀门11;左悬梁2、中间悬梁3与右悬梁4对称布置,左右悬梁与中间悬梁底部齐平,距离沉淀池池底1~2.5m;在左悬梁2与右悬梁4顶部分别设置左集泥槽5和右集泥槽7,中间悬梁顶部设置中集水渠6;中集水槽6中间设置挡水矮墙,其下部与集水槽底部连接,顶部高于液位,形成两个集水通道,在集水通道的出水端头设置两个闸门17;在左悬梁2右侧与中间悬梁3左侧的空间及右悬梁4左侧与中间悬梁3右侧的空间布置斜板14及斜管填料15,下层为斜板填料14,上层为斜管填料15,斜板填料下部用填料托架支撑13,填料托架13两端与左右悬梁及中间悬梁固定;反洗风机12置于门式吸刮泥机8上方桁架走台上。

泥水混合液在沉淀池池体1内自下而上流过,在上升流过程中,比重大的污泥上升速度慢,且依次被斜板填料14和斜管填料15截留下来,而比重小的水相则通过斜板填料14和斜管填料15后达到斜管上部澄清区,从而实现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澄清液体由集水堰槽16收集后进入中集水渠6,中集水渠6内的闸门17开启,澄清后的出水由此排出。由斜板14和斜管15截留下来的污泥依靠重力沉积到沉淀池底部,门式吸刮泥机8吸至两端顶部的左集泥渠5和右集泥渠6。对于市政污水污泥处理,沉淀池每运行2-3天进行一次反冲洗。本发明专利的泥水分离装置在反冲洗时,不需要停止进水也可完成:当左侧进行反洗时,关闭中集水渠内左侧集水通道的闸门17,开启反洗风机12和反洗管控制左侧阀门11,空气经左侧反洗输气管10输送至左侧反洗穿孔管9,空气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对左侧空间布置的斜板填料14和斜管填料15进行反冲洗,反洗后的泥水混合物经左侧集水堰槽收集后进入中集水渠左侧集水通道,关闭的闸门17阻止了反洗泥水混合物与澄清出水混合;沉淀池左侧进行反洗的同时,右侧区域仍在正常运行,澄清后的出水由中集水渠的右侧通道排出。左侧区域反洗结束后,依类似的操作进行右侧空间的反洗,从而实现不停止进水的沉淀池反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