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834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涂料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涂料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涂料造粒方式是将各原料添加到搅拌桶中,后通过人工或分散机对搅拌桶中的原料进行剪切、搅拌,使各原料进行混色,但因该方式对原料的搅拌力道或时间不一致,易造成涂料相互混色、粒子不均匀,且造粒效率低,制造出来的产品造粒不均匀或混色,会造成整面墙不均匀,效果差。另外刀片为普通刀片,物料主要靠重力下移,效率低;筛网片为单片,物料易形成条状结构;筛网片拆卸不便,不便于清洗。且现有的筛网片的筛孔是圆形或矩形孔洞,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易造成筛孔被堵住,影响生产,需要经常清洗,增加了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涂料易混色、粒子不均匀、造粒效率低、易成条状结构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涂料不会混色、粒子较为均匀、造粒效率较高、不易成条状结构的涂料造粒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涂料造粒装置,包括支架、造粒筒、设置在造粒筒上方的第一电机、与造粒筒下端连接的造粒管道、设置在造粒管道下方的敞口容器、与第一电机连接的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上的螺旋刀片,螺旋刀片位于造粒管道内,造粒管道内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筛网片,相邻筛网片上的筛孔相互错开,多个筛网片将造粒管道分成多段式,相邻两段造粒管道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筛网片、第二密封垫圈。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转动轴上的破碎辊,破碎辊位于造粒筒内。

作为优选,破碎辊上设有破碎齿。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造粒筒固定连接的横梁,第一电机固定在横梁上。

作为优选,造粒管道下方设有离心过滤装置,离心过滤装置位于敞口容器上部,敞口容器内设有旋转轴,支架上设有第二电机,离心过滤装置上设有旋转座,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旋转轴一端连接,旋转轴另一端与旋转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设置螺旋形的刀片,螺旋刀片对原料和助剂进行充分混合,并带动原料和助剂向下旋转通过筛网片,从而得到所需大小的粒子,通过螺旋刀片的旋转、搅拌和挤压,实现粒状大小和色彩均匀的效果。

设置多个筛网片,相邻筛网片上的筛孔相互错开,有便于原料和助剂形成粒状结构,避免形成条状结构,从而实现粒状大小均匀的效果。经过多个筛网片造粒后,进入敞口容器中的涂料粒子大小比较均匀、相互之间不混色,方便控制需要的粒子的大小,得到的产品性能较为稳定,批次较统一,解决色差问题。设置离心过滤装置,可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经离心过滤装置离心过滤的物料颗粒饱满一致,提高了批次间涂料的稳定性。

筛网片的筛孔分布规则均匀,单位面积开孔率高,材料使用率提高了18%,筛网片的鱼鳞状结构加大了涂料与筛网片的摩擦力,避免涂料堵住筛孔,鱼鳞状飞刺还可起到锤片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普通的圆孔筛相比,出料快,效率高,比普通筛网片效率提高了30%以上,且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清理筛网片的次数,减少生产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筛网片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5是图4的C向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支架、2—造粒筒、3—横梁、4—造粒管道、5—敞口容器、6—第一电机、7—联轴器、8—转动轴、9—螺旋刀片、10—破碎辊、11—筛网片、12—第一密封垫圈、13—第二密封垫圈、14—翻边、15—锁紧螺栓、16—离心过滤装置、17—旋转轴、18—第二电机、19—旋转座、20—破碎齿、21—送料管、22—挡板、23—倾斜面、24—出料口、25—斜开孔、26—飞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涂料造粒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支架1、造粒筒2、与造粒筒2固定连接的横梁3、与造粒筒2下端连接的造粒管道4、设置在支架1下部的敞口容器5、固定在横梁3上的第一电机6、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7连接的转动轴8、设置在转动轴8上的螺旋刀片9、设置在转动轴8上的破碎辊10,破碎辊10位于造粒筒2内,螺旋刀片9位于造粒管道4内。

造粒管道4内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筛网片11,相邻筛网片11上的筛孔相互错开,有便于原料和助剂形成粒状结构,避免形成条状结构,从而实现粒状大小均匀的效果。经过多个筛网片11造粒后,进入敞口容器5中的涂料粒子大小比较均匀、相互之间不混色,方便控制需要的粒子的大小,得到的产品性能较为稳定,批次较统一,解决色差问题。

多个筛网片11将造粒管道4分成可拆卸的多段式。在本实施例中,筛网片11为三个,三个筛网片11将造粒管道4分为四段,相邻两段造粒管道4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12、筛网片11、第二密封垫圈13,第一密封垫圈12、第二密封垫圈13用于确保相邻两个段造粒管道4之间的密封性。相邻两段造粒管道4相邻的一端均设有翻边14,翻边14上设有螺孔,相邻两段造粒管道4之间通过锁紧螺栓15锁紧。安装筛网片11时,依次将造粒管道4的各段拆分,再装上第一密封垫圈12、筛网片11、第二密封垫圈13,再将各段造粒管道4连接起来。造粒管道4分为多段,也便于清洗更换筛网片11。

筛网片11的网孔可选用2mm或2.5 mm或3 mm或4 mm或5 mm。

第一电机6工作带动转动轴8转动,从而带动螺旋刀片9旋转,旋转的螺旋刀片9对原料和助剂进行充分混合,并带动原料和助剂向下旋转通过筛网片11,从而得到所需大小的粒子。通过螺旋刀片9的旋转、搅拌和挤压,实现粒状大小和色彩均匀的效果。

造粒管道4下方设有离心过滤装置16,离心过滤装置16位于敞口容器5上部,敞口容器5内设有旋转轴17,支架1上设有第二电机18,离心过滤装置16上设有旋转座19,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7与旋转轴17一端连接,旋转轴17另一端与旋转座19连接。第二电机18工作带动旋转轴17连接,从而带动离心过滤装置16工作,使从造粒管道4落入离心过滤装置16内的物料进行离心过滤并甩向敞口容器5内,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经离心过滤装置16离心过滤的物料颗粒饱满一致,提高了批次间涂料的稳定性。

破碎辊10上设有破碎齿20,第一电机6转动带动破碎辊10转动,从而对原料进行初步的造粒,减少原料堵住造粒管道4与造粒筒2之间的连通口的可能性,且减少对螺旋刀片9的损坏,用于保护螺旋刀片9。

第一电机6固定在横梁3上。造粒筒2一端上设有送料管21,原料和助剂通过送料管21进入造粒筒2内。送料管21上靠近造粒筒2的位置设有挡板22,送料管21左右两端的内端设有滑槽,挡板22两端通过滑槽上下滑动从而进行开闭送料管21。敞口容器5底壁上端面为倾斜面23,敞口容器5上设有出料口24,用于出料。

如图3至图5所示,筛网片11采用金属薄板制成,筛网片11正面被冲压出一排排交错排列、呈半圆、且向内凹陷的斜开孔25,斜开孔25的设置使得整个筛网片11正面上呈现出向内凹陷的鱼鳞状的斜开孔25,在筛网片11背面会自然形成一排排交错排列、向外凸出的飞刺26,使整个筛网片11背面呈现出向外凸出的鱼鳞状的飞刺26。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