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3959发布日期:2018-06-19 20:0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有机废水处理领域的反应釜,尤其是涉及一种超临界反应釜。



背景技术:

高效超临界反应釜是废水处理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作用是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为介质,利用在超临界条件下不存在气液界面传质阻力来提高反应速率,并与纯氧在均相条件下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在该设备中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成无害化的CO2、H2O和盐类化合物。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新技术,在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而超临界反应釜是废水处理系统的关键设备,一方面要求具有耐高温、耐高压、抗腐蚀的特性,而在超临界状态下,由于无机盐不溶于水而析出,超临界反应釜在氧化反应后,形成的氧化物将以盐的形式沉积在反应釜的底部,因此需要在结构上具有排盐能力,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反应釜内表面形成结疤,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反应釜,能够将沉积在反应釜的底部以盐的形式存在的氧化物及时排出,防止在反应釜内表面形成结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临界反应釜,包括外筒体和设置于外筒体内部的内筒体,内筒体的上部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外筒体可拆卸式密封连接,顶板上还设置有与内筒体连通的氧气进口和废水进口,所述内筒体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筒体连通的开口;外筒体的底部开有至少一个排盐口,排盐口的下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排盐管,排盐管的外侧环绕设置有水夹套,水夹套、排盐管和外筒体之间形成密闭的清洗腔,水夹套的一侧开有清洗水进口,外筒体的底部还开有与清洗腔连通的多个进水孔。水夹套的应用,一方面使清洗水降低了设备内筒体底部处理液的温度,使其处在超临界温度之下,从而提高了处理液中盐份在水中的溶解,另一方面清洗水将筒体底部沉积盐结晶冲走,从排盐口中排出,使处理后的清水中盐类化合物含量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

作为优选,所述外筒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处理液出口。处理液出口方便处理后的液体的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为与内筒体一体焊接的上法兰,外筒体的顶部对应一体焊接有下法兰,上法兰和下法兰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法兰连接方便内筒体和外筒体的快速拆卸和安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还设置有保证密封性的金属密封垫。金属密封垫保证了外筒体和内筒体连接处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水夹套和排盐管为一体式设计。一体式设计使排盐管和水夹套的接触更加紧密,防止出现配合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外筒体的底部为圆弧形设计,且排盐口位于弧形的最底部。排盐口位于弧形的最底部,能够方便盐类化合物从排盐口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盐口为一个。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备底部增加水夹套,清洗水降低了处于设备底部和处理液的温度,使其温度降低至超临界状态以下,提高无机盐的溶解,以利于排出;同时清洗水通过水夹套对设备底部进行清洗冲刷,使设备底沉积的盐类化合物通过排盐口排走,从而解决了超临界反应釜的盐沉积现象,减少了设备在生产中特意停产清洗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超临界反应釜,包括外筒体1和设置于外筒体1内部的内筒体2,内筒体2的上部固定设置有顶板3,顶板3与外筒体1可拆卸式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顶板3为与内筒体2一体焊接的上法兰,外筒体1的顶部对应一体焊接有下法兰13,上法兰和下法兰13通过紧固螺栓14固定连接。上法兰和下法兰13之间还设置有保证密封性的金属密封垫15。

顶板3上还设置有与内筒体2连通的氧气进口4和废水进口5,内筒体2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筒体1连通的开口6;外筒体1的底部开有至少一个排盐口7,本实施例中的排盐口7为一个。外筒体1的底部为圆弧形设计,且排盐口7位于弧形的最底部。排盐口7的下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排盐管8,排盐管8的外侧环绕设置有水夹套9,水夹套9和排盐管8为一体式设计。水夹套9、排盐管8和外筒体1之间形成密闭的清洗腔16,水夹套9的一侧开有清洗水进口10,外筒体1的底部还开有与清洗腔16连通的多个进水孔11。

外筒体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处理液出口12。

如图1所示,设备工作之前,将反应釜中充满清水,在外筒体1外部使用加热器对外筒体1进行加热,待筒体内达到超临界(温度374OC,压力22.1MPa)状态时,将高浓度有机废水从废水进口5进入内筒体2,氧气由氧气进口4也同时进入内筒体2,从而使废水在内筒体2中进行氧化反应,生成无害化的CO2、H2O和盐类化合物。

处理后的化合物以盐的形式析出沉淀到反应釜底部即外筒体1的底部,清洗水由清洗水进口10进入清洗腔16,并通过设备底部的进水孔11进入外筒体1底部,一方面对设备底部处理液进行冷却降温,加速化合物结晶析出;另一方面冲刷设备底部,使结晶盐不容易沉积在设备底部,在排盐口7开放时,结晶盐通过排盐口7进入排盐管8排出反应釜另行处理,而处理后的处理液通过处理液出口12排出。

通过在反应釜排盐口7增设清洗水夹套9的形式,使清洗水通过设备底部的进水孔11进入外筒体1底部,对设备底部处理液进行冷却降温,加速处理液中的化合物结晶析出,并对反应釜底部进行清洗,使结晶盐不容易沉积在设备底部,在排盐口7开放时,结晶盐通过排盐口7进入排盐管8排出反应釜,另行处理。从而解决了由于沉积盐在反应釜底部结疤,必须定期停产清洗的情况,使设备达到连续作业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