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污染型卷式膜导流隔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4947发布日期:2018-12-14 22:3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污染型卷式膜导流隔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卷式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污染型卷式膜导流隔网。

背景技术

随着膜科技的发展,膜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领域已经逐步深入到饮用水、锅炉补给水、医药、食品、苦咸水脱盐以及工业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卷式膜元件,由于其紧凑的设计、低廉的价格使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原液的成分复杂且通常含有悬浮物和胶体等杂质,因此原液需要经过严格的预处理,即便如此,卷式膜的流道仍然容易堵塞,导致膜压差增大,通量下降,严重时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破坏。因此为使卷式膜进一步适应多元化的应用领域,需要提高膜元件的抗污染性、延长膜元件使用寿命。除了提高膜片自身性能外,卷式膜元件的组件设计相比更加重要,主要体现在给水导流隔网的选择上,包括给水流导流隔网的厚度、网丝间距、入水角度,隔网网丝的形状等的设计。

现有技术中对隔网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隔网网丝的形状和排布上,如cn202725044u公开的一种宽流道导流网,包括复数条纵向平行排列的纵向筋,相邻纵向筋之间由复数条横向筋连接,相邻纵向筋之间形成纵向流道,纵向筋的横截面维三角形或者等腰梯形,横向筋连接在三角形或者等腰梯形的中部,不与莫斯接触,以提高膜的有效利用面积且使水流动产生湍流。但是该专利的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与膜面接触的位置较尖锐,容易在运行中因摩擦对膜面造成严重磨损,且纵向筋与膜的接触面不是点接触,而是面接触,接触面较大,也容易造成悬浮物和胶体在接触面附近的积累。cn205550049u公开了一种环向宽流道卷式膜组件,其产水导流隔网包括横向筋条、纵向筋条,还包括多条弯曲折叠呈瓦楞形状结构的竖向筋条。横向筋条与纵向筋条纵横交错连接形成交接点,各竖向筋条其中一侧的弯折端分别对应与各交接点相连接,形成三角区域的产水流道。该实用新型对产水侧的流道隔网做设计,加大了产水的流道截面积,降低产水的水流阻力。但是卷式膜截留的污染物主要堆积在进水侧,产水侧隔网的改良并没有解决进水侧膜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抗污染型卷式膜导流隔网。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污染型卷式膜导流隔网,设于卷式膜的相邻二膜片之间,包括若干纵向筋条、若干横向筋条和若干横向柔性丝带交织而成,纵向筋条的截面的直径为0.5~3mm,横向筋条的截面的直径为0.1~1.5mm,横向柔性丝带的截面的直径为0.2~1mm;其中

若干纵向筋条沿相邻二膜片之间的进水方向呈波浪状延伸,该波浪状具有多个连续的波峰和波谷的循环结构,相邻波峰和波谷之间垂直高度差1.5~5mm,波谷的底端与一膜片的膜面接触,波峰的顶端与另一膜片的膜面接触,相邻纵向筋条的间距为4~12mm;

若干横向筋条均垂直于上述进水方向以连接若干纵向筋条,且彼此等间隔平行;若干横向柔性丝带沿进水方向的垂直方向连接若干纵向筋条,且该若干横向柔性丝带留有冗余长度以在水流冲击下产生抖动,进而加剧水流湍动并擦洗上述相邻二膜片的膜面;且每间隔2~3条横向柔性丝带设置一横向筋条,相邻的横向柔性丝带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横向柔性丝带和横向筋条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横向筋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纵向筋条的横截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相邻的横向柔性丝带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横向柔性丝带和横向筋条之间的间距均为2~10m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横向筋条连接相邻的所述波峰与波谷的中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横向柔性丝带连接相邻的所述波峰与波谷的中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相邻的所述波峰与波谷的中部之间的横向柔性丝带的长度为6~23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抗污染型卷式膜导流隔网,与传统的菱形隔网或矩形隔网相比,选材不同,传统隔网采用的是硬质筋条,筋条与膜面接触的位置容易产生过滤死角,导致膜污染加剧。本发明保留硬质纵向筋条,减少部分硬质横向筋条增加柔性丝带替代部分传统的硬质筋条,并让丝带留有冗余长度,在水流冲刷条件下,横向柔性丝带产生抖动,一方面加剧水流湍动,提高传质效率,增大膜通量;另一方面柔性丝带抖动中擦洗膜面,可将附着在膜表面的污染物擦洗拍打下来,大大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

2、本发明的抗污染型卷式膜导流隔网,其纵向筋条呈波浪状延伸,波峰与波谷位置与膜面接触,接触点面积小,不会造成过滤死角,其与上下膜面的接触位置全部是点接触,接触面积非常小,与传统隔网相比消除了过滤死角引起的膜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如图1至3所示,图中箭头为进水方向,一种抗污染型卷式膜导流隔网1,设于卷式膜的相邻二膜片2之间,包括若干纵向筋条11、若干横向筋条12和若干横向柔性丝带13交织而成;所述横向筋条12和所述纵向筋条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且横向筋条12的横截面积小于纵向筋条11的横截面积,纵向筋条的截面的直径为0.5~3mm,横向筋条的截面的直径为0.1~1.5mm,横向柔性丝带的截面的直径为0.2~1mm;;

若干纵向筋条11沿相邻二膜片2之间的进水方向呈波浪状延伸,该波浪状具有多个连续的波峰111和波谷112的循环结构,相邻波峰111和波谷112之间垂直高度差1.5~5mm(优选2mm);波谷112的底端与一膜片2的膜面接触,波峰111的顶端与另一膜片2的膜面接触;纵向筋条11与上下两层膜片2的膜面的接触均为点接触,接触面非常小,避免了因筋条与膜面接触造成的过滤死角;相邻的纵向筋条11的间距为4~12mm(优选5mm);

若干横向筋条12均垂直于上述进水方向以连接若干纵向筋条11,且彼此等间隔平行,各横向筋条12;横向筋条12一方面其支撑固定作用,避免隔网变形;另一方面可有效剪切水流,增强水流的湍流程度,提高传质效率。

若干横向柔性丝带13沿进水方向的垂直方向连接若干纵向筋条11,且该若干横向柔性丝带13留有可接触相邻二膜片2的膜面的冗余长度;在水流的冲刷下,横向柔性丝带13产生抖动,一方面加剧水流湍动,提高传质效率,增大膜通量;另一方面横向柔性丝带13在抖动中擦洗膜片2的膜面的表面,可将附着在膜片2的膜面的表面的污染物擦洗拍打下来,大大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

每间隔2~3条横向柔性丝带13设置一横向筋条12。且相邻的横向柔性丝带13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横向柔性丝带13和横向筋条12之间的间距相等,均为2~10mm(优选4mm)。所述横向筋条12和所述横向柔性丝带13均连接相邻的所述波峰111与波谷112的中部,且相邻的所述波峰111与波谷112的中部之间的横向柔性丝带13的长度为6~23mm(优选7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