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建筑垃圾的辊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9148发布日期:2019-04-16 23:4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处理建筑垃圾的辊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建筑垃圾的辊式破碎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 207266868 U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齿辊式破碎机,机架内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左、右水平轴,左、右水平轴的一端通过左右联轴器分别与左、右减速机连接,左、右水平轴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啮合的左、右齿轮;所述的左水平轴上通过键间隔套装多个左齿盘和左隔套,所述的右水平轴上通过键间隔套装多个右齿盘和右隔套,所述的左齿盘与右隔套对冲,左隔套与右齿盘对冲,形成犬牙交错,所述的左齿盘与右齿盘和右隔套间隙配合,右齿盘与左齿盘和左隔套间隙配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破碎效率高、破碎效果好的用于处理建筑垃圾的辊式破碎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处理建筑垃圾的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两破碎辊和驱动机构,两破碎辊平行设置在箱体中,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破碎辊转动,破碎辊包括辊体和设置在辊体上的粉碎齿,粉碎齿包括齿座和齿体,齿座用于固定到辊体上,齿体设置在齿座顶面,齿体具有底面、顶面、两切削面、两侧面和背面,底面连接齿座,顶面与底面相对布置,两切削面、两侧面和背面设置在底面与顶面之间,两切削面位于齿体前侧成一定夹角,两侧面位于齿体两侧,背面位于齿体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辊体上设置有沿轴向排列的多个齿组,两所述破碎辊的齿组交错布置,每个齿组包括圆周排列的多个所述粉碎齿和设置在相邻两粉碎齿之间的压缩齿,压缩齿包括圆弧形基板和凸台,圆弧形基板固定在所述辊体外周面,凸台设置在圆弧形基板上顶部且设置有平整挤压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齿组之间的所述辊体上设置有切削齿圈。

进一步的,两所述切削面相交线的顶点到所述辊体中心之间的连线与两切削面的相交线之间的夹角为8-20度。

进一步的,两所述切削面之间圆角过渡。

进一步的,两所述切削面之间的夹角为80-100度。

进一步的,所述齿座具有上小下大的安装部,所述辊体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安装槽,安装槽与安装部相适配,安装槽的一个槽壁由锁紧块构成,该锁紧块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辊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块为楔形体。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与所述破碎辊相对的侧壁设置有衬板,衬板设置有沿所述破碎辊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凸出块,相邻两凸出块之间构成供所述粉碎齿穿过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站、两液压马达,两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分别连接两破碎辊的辊轴,液压站用于向液压马达提供液压油,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设置有内花键,辊轴上设置有与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粉碎齿两切削面构成楔形结构,通过该楔形结构碾压绞入并破碎大块原料,粉碎齿磨损严重时可拆卸锁紧块进行更换;压缩齿用于压缩破碎粒度小块原料;切削齿圈上的锯齿状凹凸用于诱导原料旋转,并与粉碎齿和压缩齿共同作用切削原料,破碎辊工作瞬间,粉碎齿和压缩齿交替作用,从而提高破碎效率和破碎效果,并且有效防止钢筋缠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破碎辊的剖视图。

图5为粉碎齿的正视图。

图6为粉碎齿的左视图。

图7为粉碎齿的俯视图。

图8为固定轴端结构和自由轴端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粉碎齿的工作原理图。

图10为粉碎齿的工作原理图,缠绕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一种用于处理建筑垃圾的破碎机,包括箱体1、两破碎辊2和驱动机构3。

箱体1为由底板和四个侧板围成的矩形敞口结构,箱体1的开口处设置有锥形上料斗11,两破碎辊2平行设置在箱体1中,破碎辊2两端可转动支撑在箱体1的两相对侧板之间,破碎辊2包括辊轴21和设置在辊轴21上的辊体22,一侧板上设置有固定轴端结构4,另一侧板上设置有自由轴端结构5,辊轴21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辊轴21的固定端可转动但不可沿轴向移动地设置在固定轴端结构4上,辊轴21的自由端可转动且可沿轴向移动地设置在自由轴端结构5上。

固定轴端结构4包括第一环形基座41、第一偏心毂42、第一楔形块43、第一左封盖44、第一右封盖46、第一中间轴承48、左轴承49、右轴承47、左隔套481、右隔套482和垫圈45,第一环形基座41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侧板上,第一偏心毂42形成有偏心布置供辊轴21穿过的中孔,第一偏心毂42可转动或被锁定地设置在第一环形基座41上,第一环形基座41与第一偏心毂42之间形成有供第一楔形块43嵌入的第一楔形槽,第一楔形块43通过螺栓431可拆卸设置在第一偏心毂42与第一环形基座41之间的第一楔形槽中,使第一偏心毂42与第一环形基座41锁紧;第一左封盖44通过螺栓441固定设置在第一偏心毂42的左侧,第一右封盖46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第一偏心毂42右侧,第一左封盖44形成有供辊轴21穿过的中孔,中孔与辊轴21之间设置有骨架油封442,第一中间轴承48设置在第一偏心毂42与辊轴21之间,左轴承49和右轴承47均为推力调心轴承,左轴承49设置在第一左封盖44与第一中间轴承48之间,左隔套481设置在左轴承49与第一中间轴承48之间,右轴承47设置在右封盖46与第一中间轴承48之间,右隔套482设置在第一中间轴承48与右轴承47之间,并且通过螺栓4821与辊轴2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垫圈45设置在第一右封盖46与第一偏心毂42之间。

自由轴端结构包括第二环形基座51、第二偏心毂52、第二楔形块55、第二左封盖54、第二右封盖53、第二中间轴承56,第二环形基座51固定设置在箱体的侧板上,第二偏心毂52形成有偏心布置供辊轴21穿过的中孔,第二偏心毂52可转动或被锁定地设置在第二环形基座51上,第二环形基座51与第二偏心毂52之间形成有供第二楔形块55嵌入的第二楔形槽,第二楔形块55通过螺栓551可拆卸设置在第二偏心毂52与第二环形基座51之间的第二楔形槽中,使第二偏心毂52与第二环形基座51锁紧;第二左封盖54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第二偏心毂52的左侧,第二右封盖53通过螺栓531固定设置在第二偏心毂52右侧,第二左封板54与第二右封板53均形成有供辊轴21穿过的中孔,中孔与辊轴21之间设置有骨架油封,第二中间轴承56设置在第二偏心毂52与辊轴21之间;第一中间轴承48和第二中间轴承56均为调心辊子轴承。

当需要调节两破碎辊2之间的间距时,松开第一楔形块43和第二楔形块55的螺栓431、551,然后转动第一偏心毂52和第二偏心毂42即可调节两破碎辊2之间的间距,调整完成后重新锁紧第一楔形块43和第二楔形块55的螺栓431、551。

对于大型辊子轴端结构,自重大,加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因此除了设计时加强主轴的强度外,在轴承的配置上同时考虑了主轴的变形。本申请采用调心滚子轴承可以适用安装误差,轴绕曲的场合;在破碎过程中有相当于破碎力的轴向载荷,对于只由调心滚子轴承承受轴向载荷,容易使轴承负荷超载,大大降低轴承的寿命,因而,配置了两个方向的推力调心轴承,既可以承受因破碎产生的轴向力,又能应对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变形;调心辊子轴承只承受径向力,推力调心轴承只承受轴向力,大大增加了整体的轴承寿命,在维护得当的条件下,基本能覆盖产品的的生命周期。

驱动机构3包括两液压马达32、液压站31,两液压马达32通过液压管连接到液压站31,两液压马达32的壳体通过联板321相互连接,联板321的作用在于平衡两液压马达32传递扭矩时产生的力矩,两个液压马达32各自驱动两破碎辊2的辊轴31转动。一体化液压马达,既低速输出,又大大减少整体的驱动结构尺寸,使整个结构更加紧凑。液压马达32和辊轴21采用悬浮安装方式,液压马达32输出轴设置内花键322,辊轴21设置外花键222,由液压马达32输出轴的内花键322直接套装到辊轴21的外花键222中,可避免因刚性安装过定位而产生额外负载。

破碎辊2包括辊体22、多个齿组和多个切削齿圈,多个齿组沿辊体22轴向间隔排列,切削齿圈24设置在相邻两齿组之间,每个齿组包括圆周排列的四个粉碎齿25和四个压缩齿23,两破碎辊2的齿组沿轴向交错布置,使一破碎辊2的齿组与另一破碎辊2的切削齿圈24相对,压缩齿23设置在相邻两粉碎齿25之间,压缩齿23包括圆弧形基板231和方形凸台232,圆弧形基板231固定在辊体22外周面,凸台232设置在圆弧形基板231顶部。

辊体22包括第一辊体22A、第二辊体22B、第一隔板22C和第二隔板22D,第一隔板22C和第二隔板22D间隔套设在辊轴21上,第一辊体22A和第二辊体22B交替套设在第一隔板22C和第二隔板22D之间的辊轴21上,第一辊体22A、第二辊体22B、第一隔板22C和第二隔板22D均形成有供辊轴21穿过的中孔,辊轴21上设置有沿辊轴轴向延伸的平键211,通过平键211带动辊体22转动,其中,第一辊体22A上设置有两齿组和一切削齿圈24,第二辊体22B上设置有一切削齿圈24。

粉碎齿25包括一体成型的齿座和齿体,齿座包括圆弧形顶面251和安装部256,圆弧形顶面251与辊体22同轴布置,齿体设置在圆弧形顶面上,安装部256为上小下大的结构,齿体具有底面、顶面252、两切削面253、两侧面254和背面255,底面连接齿座的圆弧形顶面251,顶面252与底面相对布置,两切削面253、两侧面254和背面255设置在底面252与顶面之间,两切削面253位于齿体前侧成一定夹角,两侧面254平行相对设置于于齿体两侧,背面255倾斜布置于齿体后侧。

两切削面254相交线的顶点到辊体21中心之间的连线与两切削面254的相交线之间的夹角为11度,两切削面254之间圆角过渡,两切削面254之间的夹角为90度。

第一辊体22A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安装槽27,安装槽27与齿座的安装部256相适配,安装槽27的一个槽壁由锁紧块26构成,该锁紧块26通过螺栓261可拆卸设置在第一辊体22A上,锁紧块26为楔形体。

粉碎齿25两切削面254构成楔形结构,通过该楔形结构碾压绞入并破碎大块原料7,粉碎齿25磨损严重时可拆卸锁紧块26进行更换;压缩齿23焊接于第一辊体22A上,用于压缩破碎粒度小块原料;切削齿圈24焊接于辊体22上,切削齿圈24上的锯齿状凹凸用于诱导原料旋转,并与粉碎齿25和压缩齿23共同作用切削原料,具体参照图9所示,破碎辊2工作瞬间,粉碎齿25和压缩齿23交替作用。

箱体1与破碎辊2相对的侧壁设置有衬板12,衬板12上设置有沿破碎辊2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凸出块121,相邻两凸出块121之间构成供粉碎齿25穿过的凹槽,衬板12装置采用高锰钢耐磨衬板。

液压站31设置有液压泵、液压泵电机311、压力继电器、液动换向阀,工作时液压泵电机311启动,液压泵工作,从而带动两个液压马达32低速转动,液压马达32通过内花键322和外花键222将转矩传递到破碎辊2,两破碎辊2相对独立转动。

原料从上料斗11落到破碎辊2上,破碎辊2转动使原料往两破碎辊2之间挤压,小块原料受压缩齿23作用被破碎,大块原料受粉碎齿25局部压迫作用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经两破碎辊2之间的间隙落下。当原料过硬或尺寸超大时,无法一次挤压破碎时,两破碎辊2的作用力增大,使液压压力增加到所设定的压力极限,压力继电器动作,促使液动换向阀换向,液压马达32反转,从而使破碎辊2反向转动,卸掉对破碎辊2的作用力,避免作用力过大,超出破碎辊2弯曲变形极限。反转卸掉作用力,液压压力恢复正常,液动换向阀动作,液压马达32转向恢复正常转向,如此反复。

通过偏心毂调整两破碎辊2之间的间距适应不同产量的要求,由于破碎辊2低速转动,混凝土中的钢筋6缠绕惯性比较小,往往由于旋转过程中受物料的冲击而不易缠绕在破碎辊2上,当出现钢筋缠绕现象时,一般缠绕在切削齿圈24上,如图10所示,通过破碎辊2的正反转,当钢筋6接头一端顶住原料7,随着破碎辊2的继续旋转,可以慢慢地将钢筋6剥离出来。同时,两破碎辊2之间的距离越大,越有利于钢筋6的脱落。钢筋6清除方便,大大降低了人工清除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