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樟油素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4434发布日期:2019-04-05 20:52阅读:9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樟油素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黄樟油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黄樟油素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黄樟油素,又称黄樟素,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樟木气味,易溶于乙醇,能与氯仿、乙醚混溶,不溶于水和甘油。黄樟素是许多食用天然香精如黄樟精油,八角精油和樟脑油的主要成分,约占黄樟精油的80%。它广泛用于香料、医药、农药等行业,主要合成洋茉莉醛、乙基香兰素、乙基香兰酚、胡椒基丁醚等,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贵重香料原料,市场前景极其广阔。目前,大多数都是单纯从天然黄樟树中获取黄樟素,这种方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且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急需要设计一种通过全化学合成方式来生产黄樟油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樟油素的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樟油素的制备装置,包括呈竖直设置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设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反应釜的内部空间分为自上而下设置的反应腔、洗涤腔和过滤腔,反应腔内设有搅拌装置,反应釜的外壁设有与反应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进气口,反应釜的顶部设有与反应腔相连通的第三进料口,反应釜的旁侧设有与进气口连接的温控装置,反应釜的外壁设有与洗涤腔相连通的第四进料口和进液口,第一隔板的底部设有与反应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出料口的底部设有与其衔接配合的过滤网,第二隔板的底部设有与洗涤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上设有第二电磁阀,过滤腔内设有呈竖直设置的布氏漏斗,布氏漏斗的底端贯穿反应釜的底部,反应釜的旁侧分别设有与布氏漏斗的输出端连接的蒸馏罐和与进液口连接的供料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料口位于第一进料口的正下方,第三进料口呈漏斗状。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驱动电机和两组搅拌叶,搅拌轴呈竖直设置且其顶端突出于反应釜的顶部与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两组搅拌叶间隔设置在搅拌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热风机和承托架,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进气口法兰连接,另一端与热风机的输出端法兰连接,热风机安装在承托架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呈漏斗状,过滤网的顶部设有三个绕其轴线均匀分布的固定耳,反应釜的内壁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三个固定耳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环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供料装置包括水箱、碳酸氢钠箱、承载架和三通连接管,水箱和碳酸氢钠箱均设置在承载架的顶部,三通连接管的三端分别与进液口、水箱、碳酸氢钠箱相连通,所述洗涤腔内设有与进液口相连通的喷淋头,该喷淋头位于过滤网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黄樟油素的制备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通过向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别通入胡椒环和烯丙醇,向第三进料口通入Nafion-H催化剂,温控装置向反应腔内通入热空气,并控制其内部温度为15~50℃,搅拌装置驱动反应腔内的化学物质充分接触进行傅克反应,得到反应液,第一电磁阀控制使反应液流至过滤网内并对其进行过滤,依次通过进液口向洗涤腔内通入自来水和碳酸氢钠溶液对过滤后的反应液进行洗涤,当洗涤完成后,通过第四进料口向洗涤腔内通入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第二电磁阀控制使经过干燥后的反应液流至布氏漏斗内,布氏漏斗将无水硫酸钠过滤得到黄樟素的胡椒环溶液,黄樟素的胡椒环溶液流至蒸馏罐内对其进行减压蒸馏除去胡椒环溶剂,既而得到最终产物黄樟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全称采用化合合成方式制备,工艺简单,且能够适用于规模化的生产,减少了对环境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反应釜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反应釜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反应腔4,洗涤腔5,过滤腔6,搅拌装置7,搅拌轴7a,驱动电机7b,搅拌叶7c,第一进料口8,第二进料口9,进气口10,第三进料口11,温控装置12,第一连接管12a,热风机12b,承托架12c,第四进料口13,进液口14,第一出料口15,第一电磁阀16,过滤网17,固定耳17a,固定环17b,第二出料口18,第二电磁阀19,布氏漏斗20,蒸馏罐21,供料装置22,水箱22a,碳酸氢钠箱22b,承载架22c,三通连接管22d,喷淋头22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黄樟油素的制备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呈竖直设置的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内设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反应釜1的内部空间分为自上而下设置的反应腔4、洗涤腔5和过滤腔6,反应腔4内设有搅拌装置7,反应釜1的外壁设有与反应腔4相连通的第一进料口8、第二进料口9和进气口10,反应釜1的顶部设有与反应腔4相连通的第三进料口11,反应釜1的旁侧设有与进气口10连接的温控装置12,反应釜1的外壁设有与洗涤腔5相连通的第四进料口13和进液口14,第一隔板2的底部设有与反应腔4相连通的第一出料口15,第一出料口15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6,第一出料口15的底部设有与其衔接配合的过滤网17,第二隔板3的底部设有与洗涤腔5相连通的第二出料口18,第二出料口18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9,过滤腔6内设有呈竖直设置的布氏漏斗20,布氏漏斗20的底端贯穿反应釜1的底部,反应釜1的旁侧分别设有与布氏漏斗20的输出端连接的蒸馏罐21和与进液口14连接的供料装置22,通过向第一进料口8和第二进料口9分别通入胡椒环和烯丙醇,向第三进料口11通入Nafion-H催化剂,温控装置12控制反应腔4内部温度为15~50℃,搅拌装置7驱动反应腔4内的化学物质充分接触进行傅克反应,得到反应液,第一电磁阀16控制使反应液流至过滤网17内并对其进行过滤,供料装置22通过进液口14向洗涤腔5内通入自来水和碳酸氢钠溶液对过滤后的反应液进行洗涤,当洗涤完成后,通过第四进料口13向洗涤腔5内通入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第二电磁阀19控制使经过干燥后的反应液流至布氏漏斗20内,布氏漏斗20将无水硫酸钠过滤得到黄樟素的胡椒环溶液,黄樟素的胡椒环溶液流至蒸馏罐21内对其进行减压蒸馏除去胡椒环溶剂,既而得到最终产物黄樟素。

所述第二进料口9位于第一进料口8的正下方,因胡椒环为液体状,烯丙醇为气体,故能够实现胡椒环与烯丙醇在进料时的相互接触,便于两者之间的傅克反应,第三进料口11呈漏斗状,因Nafion-H为固体状,故能够实现控制其下料速度。

所述搅拌装置7包括搅拌轴7a、驱动电机7b和两组搅拌叶7c,搅拌轴7a呈竖直设置且其顶端突出于反应釜1的顶部与驱动电机7b输出端固定连接,两组搅拌叶7c间隔设置在搅拌轴7a上,通过驱动电机7b带动安装在搅拌轴7a上的两组搅拌叶7c转动,实现对反应腔4内的Nafion-H、胡椒环和烯丙醇充分接触,加快三者的傅克反应速度。

所述温控装置12包括第一连接管12a、热风机12b和承托架12c,第一连接管12a的一端与进气口10法兰连接,另一端与热风机12b的输出端法兰连接,热风机12b安装在承托架12c顶部,通过热风机12b工作,第一连接管12a向反应腔4内通入热空气,并实现控制反应腔4的内部温度。

所述过滤网17呈漏斗状,加快了经过傅克反应得到的反应液的过滤速度,过滤网17的顶部设有三个绕其轴线均匀分布的固定耳17a,反应釜1的内壁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环17b,三个固定耳17a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环17b上,便于过滤网17的快速安装及拆卸。

所述供料装置22包括水箱22a、碳酸氢钠箱22b、承载架22c和三通连接管22d,水箱22a和碳酸氢钠箱22b均设置在承载架22c的顶部,的三端分别与进液口14、水箱22a、碳酸氢钠箱22b相连通,通过三通连接管22d向洗涤腔5内通入自来水和碳酸氢钠溶液,既而实现对经过过滤的反应液洗涤作业,所述洗涤腔5内设有与进液口14相连通的喷淋头22e,该喷淋头22e位于过滤网17的下方,喷淋头22e能够使自来水和碳酸氢钠与反应液充分接触,使其洗涤更加均匀。

工作原理:通过向第一进料口8和第二进料口9分别通入胡椒环和烯丙醇,向第三进料口11通入Nafion-H催化剂,温控装置12向反应腔4内通入热空气,并控制其内部温度为15~50℃,搅拌装置7驱动反应腔4内的化学物质充分接触进行傅克反应,得到反应液,第一电磁阀16控制使反应液流至过滤网17内并对其进行过滤,依次通过进液口14向洗涤腔5内通入自来水和碳酸氢钠溶液对过滤后的反应液进行洗涤,当洗涤完成后,通过第四进料口13向洗涤腔5内通入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第二电磁阀19控制使经过干燥后的反应液流至布氏漏斗20内,布氏漏斗20将无水硫酸钠过滤得到黄樟素的胡椒环溶液,黄樟素的胡椒环溶液流至蒸馏罐21内对其进行减压蒸馏除去胡椒环溶剂,既而得到最终产物黄樟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