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制备工艺中的空气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9830发布日期:2019-12-13 19:04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制备工艺中的空气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干燥装置改进,特别是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制备工艺中的空气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封闭式酸法空气吹出制溴的方法中,采用硫磺燃烧制取的二氧化硫气体参与反应,最终把海水中的溴离子置换成溴分子,得到溴素产品。生产后获得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通过管道输送至水洗塔,并在管道中进行冷却过程。然而,从燃烧炉出来的二氧化硫气体温度较高,一般要达到500℃以上,而由于采用管道夹套冷却的工艺,管道管壁温度较低,当二氧化硫气体的湿度较大时,二氧化硫气体中夹杂的so3气体遇水形成腐蚀性的so42-,在加上低温腐蚀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管道的使用寿命。故而,必须将进入燃烧炉生产二氧化硫气体的空气干燥,尽可能减少水分的带入。因此,设计一种能充分干燥用于生产二氧化硫气体的空气的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制备工艺中的空气干燥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制备工艺中的空气干燥装置,包括壳体,进气口、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分为第一干燥区和第二干燥区,所述第一干燥区内设有主干燥单元,所述第二干燥区内设有辅助干燥单元,所述主干燥单元包括螺旋管、第一干燥剂、检测盒、第一导气管、第一直通式电磁阀、主控芯片、温湿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螺旋管的进气端与进气口相连通,所述螺旋管的出气端与检测盒的内部相对接;所述第一导气管的进气端与检测盒的侧表面相对接,所述第一导气管与出气口的内部相对接;

所述检测盒内设有主控芯片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与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直通式电磁阀、第二直通式电磁阀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辅助干燥单元包括“z”形管、第二直通式电磁阀、第二干燥剂、第二导气管,其中,

所述“z”形管的进气口与检测盒的下表面想对接并与其内部相连通;

所述“z”形管通过第二导气管与出气口相对接;

所述“z”形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干燥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干燥剂为氯化钙干燥剂。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干燥剂为二氧化硅干燥剂。

作为优选,所述主控芯片采用型号为r7f0c908的微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用型号为th10s-b的温湿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直通式电磁阀和第二直通式电磁阀均采用型号为qx22-08的电磁阀。

有益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制备工艺中的空气干燥装置,利用螺旋管进行一次干燥,利用“z”形管进行二次干燥,在此过程中,检测中间空气的湿度,如果符合要求则通过一次干燥后直接进入反应过程,如果湿度大于设定值,则进入二次干燥过程,通过温湿度检测,决定干燥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干燥时间和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制备工艺中的空气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制备工艺中的空气干燥装置的主控电路图;

图中,1、壳体;2、进气口;3、出气口;4、隔板;5、第一干燥区;6、第二干燥区;7、螺旋管;8、第一干燥剂;9、检测盒;10、第一导气管;11、第一直通式电磁阀;12、主控芯片;13、温湿度传感器;14、“z”形管;15、第二直通式电磁阀;16、第二干燥剂;17、第二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制备工艺中的空气干燥装置,包括壳体1,进气口2、出气口3,壳体1的内部设有隔板4,隔板4将壳体1分为第一干燥区5和第二干燥区6,第一干燥区5内设有主干燥单元,第二干燥区6内设有辅助干燥单元。

在本技术方案中,主控芯片12采用型号为r7f0c908的微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13采用型号为th10s-b的温湿度传感器;第一直通式电磁阀11和第二直通式电磁阀14均采用型号为qx22-08的电磁阀。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该干燥装置时,正常干燥过程中,第一直通式电磁阀开启,螺旋管7与第一导气管10相连通,第二直通式电磁阀15关闭,阻止空气进入“z”形管14内,将待干燥的空气通过进气口2通入第一干燥区5的螺旋管7内,由于螺旋管7内部设有第一干燥剂8,空气中的水分被第一干燥剂8吸收,然后进入检测盒9内,利用温湿度传感器13检测检测盒9内的空气的是湿度,并将检测到的模拟信号输送至主控芯片11的模拟量输入管脚,经过主控芯片11的计算,如果检测到的空气湿度超过设定值,主控芯片1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直通式电磁阀11关闭的同时,开启第二直通式电磁阀15,此时,空气依次流经进气口、螺旋管7、检测盒9、“z”形管14、第二导气管17,在螺旋管7一次干燥后,经过“z”形管14进行二次干燥,保证空气的湿度在属于较低水平。

在本技术方案中,主干燥单元包括螺旋管7、第一干燥剂8、检测盒9、第一导气管10、第一直通式电磁阀11、主控芯片12、温湿度传感器13,其中,螺旋管7的进气端与进气口2相连通,螺旋管7的出气端与检测盒9的内部相对接;第一导气管10的进气端与检测盒9的侧表面相对接,第一导气管10与出气口3的内部相对接;检测盒9内设有主控芯片12和温湿度传感器13,主控芯片12的输入端与温湿度传感器13的输出端电连接;主控芯片12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直通式电磁阀11、第二直通式电磁阀14的输入端电连接;辅助干燥单元包括“z”形管15、第二直通式电磁阀14、第二干燥剂16、第二导气管17,其中,z”形管15的进气口与检测盒9的下表面想对接并与其内部相连通;“z”形管15通过第二导气管17与出气口3相对接;“z”形管15的内部设有第二干燥剂16。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干燥剂8为氯化钙干燥剂。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干燥剂16为二氧化硅干燥剂。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