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2028发布日期:2019-08-17 02:0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筒体卸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混砂机均为底盘旋转混制,卸料是通过筒体侧面的门排出,卸料时,筒体旋转,物料靠离心力作用被排出,所以物料不能完全被排出。

所以,现急需一种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使混合物料从筒体底部排出,排出更加完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解决现有的混合物料通过筒体侧面的门靠离心力排出造成排出不完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包括相对转动的底座与筒体,所述筒体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下开口,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筒体的下开口相对应的工作孔,所述底座上通过驱动装置连接有卸料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缸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的传动轴和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摆臂及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位于传动轴的端部,并与所述油缸的一端铰接,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摆臂位于传动轴中部,并连接所述卸料装置;

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座、转动座和卸料门;

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二摆臂的端部连接,所述卸料门从所述工作孔穿过与所述下开口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包括两个固定在所述转动座的固定端下方的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转动座之间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第二摆臂的端头通过螺栓与活动板连接,第二摆臂上设有穿过活动板的前调节螺栓和后调节螺栓,所述前调节螺栓和后调节螺栓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关节轴承连线的两侧;所述转动座的转动端连接有所述卸料门。

再进一步的,所述卸料门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筒体的下开口相配合。

再进一步的,所述前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后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一个。

再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下开口处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轴向延伸到所述工作孔的内壁处,工作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挡圈与工作孔之间的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在筒体的下端中心处开有下开口,利用驱动装置驱动卸料装置封闭下开口,卸料门随筒体一同转动,对筒体进行封闭,不漏料;在排出混合完全的物料时,通过驱动装置使卸料装置打开下开口,物料排出更完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的偏斜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的调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筒体;3、下开口;4、工作孔;5、驱动装置;501、油缸;502、传动件;5021、传动轴;5022、第一摆臂;5023、第二摆臂;6、卸料装置;601、连接座;6011、支撑件;6012、关节轴承;6013、活动板;6014、缓冲块;6015、前调节螺栓;6016、后调节螺栓;602、转动座;603、卸料门;604、第二密封圈;7、挡圈;8、第一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相对转动的底座1与筒体2,所述筒体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下开口3,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与所述筒体2的下开口3相对应的工作孔4,筒体2的下开口3处焊接有挡圈7,所述挡圈7轴向延伸到所述工作孔4的内壁处,工作孔4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的内圈卡在挡圈的外壁上,用于密封挡圈7与工作孔4之间的间隙。

如图1、2、3所示,所述底座1内通过驱动装置5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筒体2的下开口3的卸料装置6。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油缸501和传动件502,所述传动件502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座1上的传动轴5021和安装在所述传动轴5021上的第一摆臂5022及第二摆臂5023。所述第一摆臂5022位于传动轴5021的端部,并与所述油缸501的一端铰接,油缸501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所述第二摆臂5023位于传动轴5021中部,并连接所述卸料装置6。当油缸推动第一摆臂时,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摆臂摆动,第二摆臂带动卸料装置运动,使卸料装置从所述工作孔穿过与所述下开口相配合,从而实现筒体下开口的打开和闭合。

如图5、6、7所示,所述卸料装置6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座601、转动座602和卸料门603。具体地,所述连接座601包括两个焊接在所述转动座602的固定端下方的支撑件6011,两个所述支撑件6011之间通过关节轴承6012安装有活动板6013,所述活动板6013与转动座602之间放置有缓冲块6014,缓冲块为弹性材料,缓冲块的上端面抵在转动座下端,缓冲块的下端面抵在活动板上端。所述第二摆臂10023的端头通过螺栓与活动板6013连接,使第二摆臂动作时带动连接座、转动座和卸料门动作。第二摆臂10023上设有穿过活动板6013的前调节螺栓6015和后调节螺栓6016,所述前调节螺栓6015和后调节螺栓6016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关节轴承6012连线的两侧,且所述前调节螺栓601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后调节螺栓6016的数量为一个。前调节螺栓6015和后调节螺栓6016的端头作用在缓冲块上,当旋转前调节螺栓向上顶缓冲块时,卸料门即向一侧偏斜(参考图5、6通过对前调节螺栓的旋转实现卸料门的角度调节),当旋转后调节螺栓向上顶缓冲块时,卸料门即向另一侧偏斜,来调整卸料门和筒体下开口的接触缝隙,保证卸料门与筒体的配合严密性。而且当第二摆臂驱动卸料门压在筒体上的下开口上时,缓冲块由于弹性在受压力能够自动调节高度,弥补了加工误差的缺陷。所述转动座602的转动端连接有所述卸料门603,使卸料门可以随筒体一起转动。所述卸料门603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04,所述第二密封圈604与所述筒体4的下开口401相配合。所述筒体4的下开口401和第二密封圈604的配合位置为一斜面,增大配合面,提高第二密封圈对下开口的密封性,保证了在卸料门和筒体一起旋转工作时,砂子不会漏出。当需要卸料时,只需通过油缸带动传动件转动,使卸料装置的卸料门脱离下开口即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筒体底部开口的卸料机构,包括相对转动的底座与筒体,筒体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下开口,底座上开设有工作孔,底座上通过驱动装置连接有卸料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油缸和传动件,传动件包括传动轴、第一摆臂及第二摆臂;第一摆臂与油缸的一端铰接,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上;第二摆臂连接卸料装置;卸料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座、转动座和卸料门;连接座与第二摆臂的端部连接,卸料门从工作孔穿过与下开口相配合。本发明在筒体的下端中心处开有下开口,利用驱动装置驱动卸料装置封闭下开口,卸料门随筒体一同转动,对筒体进行封闭,不漏料;在排出混合完全的物料时,通过驱动装置使卸料装置打开下开口,物料排出更完全。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青;卫志辉;王洋;傅长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永红保定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7
技术公布日:2019.0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