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2599发布日期:2020-12-25 08:1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废气异味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

然而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结构复杂,在其内部某些结构出现损坏后,维修难度大,且需要对其内部的部件进行逐一排查,及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采用倒l型结构的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内部插接有用于对废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拉绳,所述过滤装置采用可拆卸的倾斜结构,所述过滤装置同时穿过所述处理装置的水平端和竖直端;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框架以及嵌设于所述框架内部的滤板和活性炭吸附板,其中,所述滤板位于所述处理装置的竖直端内部,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位于所述处理装置的水平端内部。

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的水平端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过滤装置的上插槽,所述处理装置的竖直端内壁开设有用于卡合所述过滤装置底部的下插槽。

优选的,所述上插槽上方安装有担板,所述处理装置上表面位于所述担板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采用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所述担板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卡板内侧。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两侧开设有导槽,所述处理装置内壁位于所述框架的两侧处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卡合在所述导槽内。

优选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集灰装置,所述集灰装置包括设置于处理装置竖直端内部的斜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处理装置竖直端外部的灰室,所述灰室与所述处理装置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斜板与所述灰室平行,所述斜板与所述处理装置竖直端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灰室的一端设置有室门。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的中心与所述处理装置的内部折弯处叠。

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将处理装置设置为l型结构,将滤板和活性炭吸附板同时嵌设于一个框架内,而框架采用可拆卸的倾斜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无论是滤板还是活性炭吸附板在出现损坏后,均可以直接拉动其上方的拉绳将框架抽出进行相应更换更换即可,从而保证了该装置对废气的处理效率,且使得该装置的维修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框架的两侧开设有导槽,处理装置内壁位于框架的两侧处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引导板,引导板卡合在导槽内,这样在安装框架时,框架两侧的导槽始终会卡合在引导板上,保证了框架滑动时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防止框架出现晃动和偏移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处理装置的竖直端外部设置有灰室,竖直端内部设置有斜板,通过斜板可以将滤板过滤留下的颗粒杂质进行收集,然后引导进入灰室内部,在灰室内部进行收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过滤杂质回落的现象,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废气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竖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装置中滤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装置中处理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装置中集灰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集灰装置;11、斜板;12、灰室;13、室门;2、过滤装置;21、框架;22、滤板;23、活性炭吸附板;3、处理装置;4、担板;5、卡板;6、拉绳;7、导槽;8、下插槽;9、引导板;10、上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采用倒l型结构的处理装置3,处理装置3内部插接有用于对废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2,过滤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拉绳6,过滤装置2采用可拆卸的倾斜结构,过滤装置2同时穿过处理装置3的水平端和竖直端,过滤装置2的中心与处理装置3的内部折弯处叠合;

过滤装置2包括框架21以及嵌设于框架21内部的滤板22和活性炭吸附板23,其中,滤板22位于处理装置3的竖直端内部,活性炭吸附板23位于处理装置3的水平端内部;

处理装置3的水平端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插入过滤装置2的上插槽10,处理装置3的竖直端内壁开设有用于卡合过滤装置2底部的下插槽8,过滤装置2由所述上插槽10插入至所述下插槽8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该装置通过将处理装置3设置为l型结构,将滤板22和活性炭吸附板23同时嵌设于一个框架21内,而框架21采用可拆卸的倾斜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滤板22和活性炭吸附板23在出现损坏后,可以直接拉动其上方的拉绳6将框架21抽出更换即可,从而保证了该装置对废气的处理效率,且使得该装置的维修更加方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上插槽10上方安装有担板4,处理装置3上表面位于担板4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卡板5,卡板5采用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担板4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卡板5内侧。

框架21的两侧开设有导槽7,处理装置3内壁位于框架21的两侧处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引导板9,引导板9卡合在导槽7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担板4于卡板5之间采用螺栓固定,通过担板4可以保证过滤装置2的顶部与处理装置3的水平端上表面齐平,从而保证了过滤装置2安装后的密闭效果;

该装置通过在框架21的两侧开设有导槽7,处理装置3内壁位于框架21的两侧处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引导板9,引导板9卡合在导槽7内,这样在安装框架21时,框架21两侧的导槽7始终会卡合在引导板9上,保证了框架21滑动时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防止框架21出现晃动和偏移现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还包括集灰装置1,集灰装置1包括设置于处理装置3竖直端内部的斜板11以及设置于处理装置3竖直端外部的灰室12,灰室12与处理装置3内部空间连通,斜板11与灰室12平行,斜板11与处理装置3竖直端之间的夹角为30°,灰室12的一端设置有室门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斜板11可以将滤板22过滤留下的颗粒杂质进行收集,然后引导进入灰室12内部,在灰室12内部进行收集,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过滤杂质回落的现象(即过滤的杂质落下进入产出设备内),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废气处理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