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Cl的合成及其应用_2

文档序号:823571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1] 由图3b可知,样品中Bi 4f的两个峰的激化能分别是164.5、159. 2eV;
[0052] 由图3c可知,样品中Cl2p的两个峰的激化能分别是198. 0、199. 4eV;
[0053] 由图3d可知,样品中0Is的激化能为530.leV对应于BiOCl晶体中的晶格0,
[0054] 由图3a?图3d可知,样品中含有Bi、S、Cl和0元素。
[005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制备上述复合光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56] 步骤1,将Bi(N03) 3 ? 5H20和硫脲溶解于酸溶液中,控制溶液的pH〈l. 0,制得反应 液。
[0057]Bi(N03)3 ? 5H20和硫脲均为常用化学试剂,其毒性小,环境友好。
[0058] 由于Bi(N03)3 ? 5H20在水溶液中易水解,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铋,而固态的氢氧 化铋不与硫脲反应,因此,在制备Bi2S3时应避免Bi(N03)3*5H20水解,本发明人发现,随着溶 液pH的减小,其水解得到抑制,当溶液的pH降至1. 0以下时,可以近似认为Bi(N03)3 *5H20 不发生水解,因此,本发明选择在制备Bi2S3时,调节体系的pH〈l. 0,优选为pH〈0. 8,更优选 为pH〈0. 6。
[0059] 由于本发明选择作为Bi元素来源的化合物为NCV作为阴离子,因此,本发明优选 以硝酸作为pH调节剂,可以避免向体系中引入其它杂离子,便于反应的后处理;同时,可以 利用同离子效应,增强对Bi(N03)3 ? 5H20水解的抑制作用。
[0060] 为加快溶解,并使Bi(N03) 3 ? 5H20与硫脲混合得更为均匀和充分,在投入反应原料 时可以采用超声辅助的方法。
[0061] 由于本发明采用一锅法制备Bi2S3-BiOCl复合光催化剂,其中,Bi2S3和BiOCl 均以在步骤1中加入的Bi(N03)3 ? 5H20作为Bi元素的来源,因此,在步骤1中投料时, Bi(N03) 3 ? 5H20相对于硫脲过量,使一部分Bi(N03) 3 ? 5H20与硫脲反应生成Bi2S3后,剩余的 Bi(N03)3 ? 5H20可以与KC1反应生成BiOCl,其中,Bi(N03)3 ? 5H20、硫脲和KC1的用量可以 根据Bi2S3-Bi(N03)3复合光催剂中Bi2S3的重量分数,通过化学计量计算。
[0062] 步骤2,向步骤1制得的反应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调节pH至7. 0?9. 0,再加入KC1 和分散剂,然后升温至100?180°C条件下反应,制得复合物混合液。
[0063] 加入碱性溶液,优选NaOH溶液或K0H溶液,调节体系的pH至7. 0?9. 0,使体系中 过量的Bi(N03)3水解,水解后的产物Bi(OH) 3可以与KC1反应,生成BiOCl。
[0064] 所加入的KC1可以为KC1固体或者为KC1的水溶液,为使KC1与Bi(OH) 3接触得 更为充分,优选使用KC1的水溶液。
[0065]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向体系中加入分散剂,对所用分散剂不做特别 限定,只需其不与Bi(0H)3、KC1、Bi2S3和BiOCl发生化学反应,起到分散作用即可,优选使 用乙二醇,聚乙二醇和三乙二醇等。本发明人发现,在加入分散剂情况下,可以避免Bi(0H) 3 与KC1反应时发生团聚,从而使得Bi2S3/BiOCl复合光催化剂混合均匀,且在其进行复合时 可以交替排布,在Bi2S3/BiOCl表面连接处形成异质结。
[0066] Bi(0H)3在常温常压下难以与KC1进行反应,而当增加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力时, 在碱性条件以及在分散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反应生成BiOCl。本发明人经研宄发现,当反 应体系在100?180°C,优选120?170°C,该优选140?160°C以及相应的压力下反应10? 30小时,其中的扮(011)3与1((:1可以反应生成BiOCl。在上述反应条件下,生成的BiOCl与 步骤1中形成的Bi2S3可以形成复合物。
[0067]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复合物混合液冷却,分离,洗涤,干燥,制得复合光催化剂。
[0068]将步骤2中反应结束后的体系减压,冷却,使其中的Bi2S3/BiOCl复合物析出,析 出完全后,对其进行分离,优选使用离心的方法进行分离,再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进行洗 涤,干燥后即得复合光催化剂,基于所述复合光催化剂Bi2S3/BiOCl的重量,其中Bi2S3的重 量分数为10%?40%,优选为13%?35%,更优选为20%?30%。
[0069]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的XRD谱图中,在衍射角20约为24.92 °,26.14°, 28.55°,32.72°,31.85。,41.16°,46.93°,46.76°,54.81°,58.56°,52.51° 处分 别存在(130)、(101)、(211)、(110)、(221)、(112)、(200)、(431)、(211)、(212)、(351)晶 面。
[0070] 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的高分辨电镜图如图2所示,其中位于正交晶型Bi2S3晶面 (130)的晶面间距为0.360nm,位于四角形BiOCl晶面(130)的晶面间距为0.275nm。
[0071] 其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图如图3a?图3d所示,由图3a可知,谱图中存在Bi 4f峰,Cl2p峰,S2s峰,01s峰,即样品中含有Bi、Cl、S、0元素。
[0072]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复合光催化剂用于紫外光催化降解污水,特 别是染料污水方面的应用,其中,所述染料为偶氮类染料。
[0073] 偶氮染料是现染料市场中品种数量上最多的一种染料,由染料分子中含有偶氮基 而得名。其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化学过程为重氮化与偶合反应,其反应过程并受多种反应 条件的影响。偶氮染料在应用上具有因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染色性能突出等优点,但 是其会发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因此部分偶氮染料遭到禁用。
[0074] 本发明以甲基橙作为模型化合物是由于甲基橙是典型的偶氮类染料,且其化学性 质稳定,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不会分解,
[0075] 实验时可以避免扣除空白,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效率;而且,甲基橙可以通过吸 光度和浓度曲线,直接计算出分解率,计算简便可靠;此外,甲基橙实验较为成熟,认可度 高,结果容易被接受。
[0076] -般说来,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受到其比表面积、组成、能带匹配和异 质结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实施例1-3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比表面积没有显著地变化 (参见实验例2表1),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Bi2S3含量的增加,Bi2S3/BiOCl样品比表面积 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表明比表面积并不是影响不同Bi2S3/BiOCl样品光催化活性的主要 因素(具体参见实验例2)。
[0077]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不受任何理论束缚,本发明人认为,促使Bi2S3/BiOCl样品光 催化活性增强的主要因素是异质结因素而非比表面积因素。
[0078] 当Bi2S3含量从13. 3%增加到26. 5%时,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更多的Bi 2S3和 BiOCl异质结,这使得光生电子和空穴对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离,从而导致Bi2S3/BiOCl样品 的光催化活性增强。
[0079] 然而,随着Bi2S3的重量分数继续增大,Bi 2S3和BiOCl的相互接触占据主导地位, 异质结作用被削弱,而Bi2S3和BiOCl的相互接触不能使Bi 2S3和BiOCl的光生电子和空穴 对得到有效分离,过多的Bi2S3(禁带宽度较窄)会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结合,使光催化 活性降低。
[0080] 进一步,本发明人认为,用能量大于或等于其导体禁带宽度的光照射Bi2S3/BiOCl 复合光催化剂,处于价带上的电子就会被激发到导带上,在价带上产生空穴(h+),从而在 Bi2S3/BiOCl复合光催化剂表面产生具有高度活性的电子-空穴对,该电子-空穴对是光催 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将吸附于Bi2S3/BiOCl复合光催化剂表面的 0H1PH20进行氧化,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 0H自由基。
[0081] ?0H自由基的反应能为402. 8MJ/mol,其通过与污染物之间的羟基加合、取代、电 子转移等可以对污染物中的c-c、C-H、C-0和N-H键进行破坏,具有高效分解污染物的能 力,使污染物全部或接近全部矿化,最终将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同时,空 穴本身也可将吸附于Bi2S3/BiOCl复合光催化剂表面的有机物直接氧化分解,此外,Bi2S3/ BiOCl复合光催化剂表面产生的高活性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当溶液中有02存在时, 光生电子会与〇 2作用生成? 〇,,?(V再与H+作用生成H〇2 ?,最终生成? 0H自由基,氧化 降解有机物。
[0082] 实施例
[0083]实施例1
[0084]将 7. 0g的Bi(N03) 3 *5H20 和 0? 27g硫脲置于 20 毫升 0? 10mol/LHN03溶液中,将上 述混合物搅拌并进行超声波处理,
[0085] 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7. 0,然后,加入0. 15gKC1和30mL 乙二醇;
[0086] 将混合物转移到一个聚四氟乙烯衬底的不锈钢高压釜内于433K(约160°C)进行 反应24h;
[0087] 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得产物,分别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于373K(约 l〇〇°C)进行干燥获得复合光催化剂样品。
[0088] 制得的样品中Bi2S3的重量分数为13.3%,其XRD谱图如图1中标号b的曲线所 不〇
[0089]实施例2
[009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用方法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Bi(N03)3? 5H20的重量 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